【關鍵詞】補陽還五湯;針灸經絡;治療;腦血栓形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781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948-02腦血栓形成是由于供應腦的動脈,因動脈粥樣硬化等自身病變,使管腔變窄比塞,或在狹窄的基礎上形成血栓,造成局部血流中斷,缺血缺氧軟化壞死,出現(xiàn)相應的神經系統(tǒng)癥狀,常出現(xiàn)偏癱失語等癥。1診斷要點
1.1發(fā)病年齡較高,多數(shù)都在50歲以上。
1.2有動脈硬化及高血壓病史。
1.3安靜休息時發(fā)病較多,常在睡醒后出現(xiàn)癥狀。
1.4癥狀多在數(shù)小時或在更長時間內逐漸加重。
1.5多數(shù)病人意識清楚,而偏癱失語等神經系統(tǒng)局灶體征明顯。
1.6CT檢查早期正常,24-48小時后出現(xiàn)低密度灶,MR1可早期診斷。2治療要點
2.1在發(fā)病不同時期,采取不同措施,如早期、急性期、恢復期等。
2.2改善缺血區(qū)的血流供應,促進微循環(huán),阻斷和終止腦壞死的進展。
2.3預防和治療缺血性腦水腫。
2.4神經細胞保護劑,保護缺血周邊區(qū)半暗帶,避免病情加重。
2.5加強護理和治療并發(fā)癥,消除致病因素,預防再發(fā)。
2.6早期和規(guī)范的康復治療。3處理
3.1按病情按病期應用溶栓藥、降纖酶劑、抗凝劑、擴容藥及神經保劑。一般不應用降壓藥,以免減少腦血流灌注量而加重梗塞。
3.2應用補陽還五湯加減方劑組成:黃芪60g、歸尾12g、赤芍10g、川芎10g、地龍10g、桃仁6g、紅花10g、甘草6g。上肢偏重者加丹參、牛夕、下肢偏重者加杜仲、五加皮,血壓偏高者加夏枯草,口眼歪斜者加天蟲全蟲,水煎服。
方劑分析:氣虛血滯為本方的主癥,瘀血阻絡為本方的兼證,故方中重用生黃芪,大補脾胃之元氣,使氣旺以促血行,淤去絡通為君藥,歸尾活血祛瘀,不傷好血之妙為醫(yī)藥,以川穹、赤芍、紅花活血祛瘀,地龍通絡活絡,均為佳藥,用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
3.3針灸電療按照發(fā)病部位應用不同的穴位,根據(jù)病人的體質,采用不同的手法進行經絡治療。
3.4療效觀察近年來利用本方結合針灸經絡康復治療100余例,腦血栓病人,最大年齡88歲,最小年齡38歲,有效率均為百分之九十以上。
病例一:皇華鎮(zhèn)東山坡村趙培坤,男,75歲,2008年1月25日,突發(fā)共病,急診住進人民醫(yī)院,住醫(yī)院治療2個月,3月24日出院,3月26日來本村衛(wèi)生所進行康復治療。病人癥狀:神志清,語言不清,口眼歪斜,口角流涎,左上下肢不能伸展,脈遲緩,舌苔白,舌質黯淡,血壓140-90mmhg。辨證施治:腦血栓氣虛血滯,脈絡瘀阻而改腦中風后遺癥。
選用補陽還五湯加減、水煎服,1日1劑分二次服,結合針灸電療脈沖經絡治療1日1次30分鐘。用此法治療1個月患者能站立行走,又持續(xù)治療1個月左上下肢伸展基本如常,并且能干些輕便活,2011年3月20日隨訪,一直未復發(fā)。
病例二:龍都街道辛家堯村陳云金,男38歲,農民,2009年10月15日,在坡下干農活突然暈倒,意識障礙肢體麻木,即來診所,考慮腦血栓形成急診轉人民醫(yī)院作CT進一步檢查,確診腦血栓形成腦梗死,住院治療1個月,患者略有好轉,出院后來診所康復治療。
檢查:神志清,語言不清,口眼歪斜,口角流涎,哭笑失常,大小便失禁,左上下肢癱軟無力,手足背水腫,選用補陽還五湯加減,伴以針灸電療康復治療,治療10天僅大小便好轉,其他癥狀未見明顯好轉,這時患者心想,自己年輕患上此病,治不好,終生殘疾,不但不能勞動,還得靠人伺候,不如一死了之。考慮輕生,放棄治療,產生免去家庭的經濟負擔的想法,在我們醫(yī)務人員的安慰,勸導和家屬的精心護理下,提高了患者的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繼續(xù)進行康復治療,又經20天的治療,患者下肢能伸展,上肢捎會活動,又堅持治療1個月,患者能站立行走,持續(xù)治療3個月患者基本康復,并且能干點輕便活,一直到現(xiàn)在未復發(fā)。4體會
腦血栓形成病,發(fā)病急起,并還可緩慢加重,只要規(guī)范按病期及時治療,醫(yī)患配合加強護理,合理飲食保持血壓水平,認真做好康復治療,加強功能鍛煉多數(shù)病人還是能夠恢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