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用病人分類系統(tǒng)(PCS)對患者所需的護理工作量進行測算,在測算所得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獲知療區(qū)所需的護理人力資源數量。對比測算出的床護比和實際床護比,得出傳染病醫(yī)院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的結論。
【關鍵詞】病人分類系統(tǒng)(PCS);傳染病醫(yī)院;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84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616-021研究背景
1.1護理人力資源含義護理人力資源是指從事護理工作,具有護理工作智力和體力能力的人員,一般來說,要求此類人員具有護理專業(yè)中專以上學歷,通過全國護士執(zhí)業(yè)考試并取得護士從業(yè)資格證。
1.2護理人力資源面臨挑戰(zhàn)我國護理人力資源配置面臨新的挑戰(zhàn)。首先,隨著社會發(fā)展和進步,護理工作更加以人為中心,這導致了護理工作量的大幅度提升;其次,護士存在嚴重缺編問題。因此,研究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問題,更加具有實際意義。2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方法
2.1人力資源配置方法目前,配置護理人力資源有三種方式:分別為床護比配置法、醫(yī)護比配置法、護理工作量配置法。
2.2通過患者分類系統(tǒng)配置人力資源通過患者分類系統(tǒng)(Pati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可以測算出患者所需的全部護理項目以及每個項目所需的護理工作時間,從而進一步確定護理人力資源的配置情況。利用患者分類系統(tǒng)配置護理人力資源具有諸多優(yōu)點。該方法可以較為科學地計算出各療區(qū)所需護理人員數量,且該數量同時符合護理工作量和患者平均嚴重度的要求,避免了按床護比分配人員的缺陷。3案例研究-長春市傳染病醫(yī)院護理人力資源配置
長春市傳染病醫(yī)院于2004年在長春市結核病醫(yī)院基礎上組建,以預防各類傳染病、結核病、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承擔醫(yī)療救治任務為主要功能,集醫(yī)療、預防、科研為一體的非盈利性三級甲等傳染病醫(yī)療機構。醫(yī)院在艾滋病、手足口病、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等疾病治療方面積累豐富的臨床治療經驗。
3.1研究方法首先,確定測算工具。選用臺灣學者徐南麗改編的RMT-PCS患者分類系統(tǒng)量表,對本院的三個具有典型的傳染病療區(qū)進行患者護理量的測算,該量表包含34個護理條目,在進行測算的過程中。其次,確定調查時間、對象和調查人員并實施調查和收集調查數據。最后經過討論,得出結論。
3.2研究過程整個調查研究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進行,先后選取了三個具有傳染病醫(yī)院特點的療區(qū),分別包括結腦中心療區(qū)、胸外科療區(qū)、中西醫(yī)結合療區(qū)。調查人員的選擇具有以下四個標準,具有愛崗敬業(yè)、身體健康,自身素質好;直接參與護理工作和從事傳染病臨床護理工作1年以上30年以下,大專以上學歷護士及以上職稱者。
正式測算的過程,在24小時內,記錄對患者進行的各項護理活動的統(tǒng)計。隨后,根據5分鐘為一個點,計算每位患者每項護理內容所耗費的點數,以及每位患者在24小時內所需護理項目的總點數。根據總點數可以進行如下的患者分類,見表1。
表1RMT-PCS量表四類患者分類標準
類別1自我照顧程度1護理時數(h)1總點數1嚴重度指數Ⅰ1可自我照顧10-210-2410.5Ⅱ1少部分需要照顧12-4125-4811.0Ⅱ1大部分需要照顧14-10149-12012.5Ⅳ1完全需要照顧1>101>12115.0其后,計算各療區(qū)的工作量指數WI,也即Work Index,分別用每類患者的數量乘以相應的嚴重度指數,再加總;根據工作量指數WI,計算平均嚴重度Acuity,平均嚴重度的計算方式為工作量指數除以療區(qū)總人數。最后,經過討論確定每24小時護理人力指數(根據經驗確定),并計算每24小時的護理人數=療區(qū)總人數*護理人力指數/8。
3.3研究結果各個療區(qū)的患者人數、工作量指數、平均嚴重度、24小時所需護理人力書以及最后的療區(qū)總護理人員數,見表2。
4討論與總結
通過運用患者分類系統(tǒng)PCS進行護理工作量的測算,從而推算出護理人力配置數量,在次過程中,得到以下幾個結論:
第一,通過患者分類系統(tǒng)計算的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數量相比于國家建議的數值更加充足,這個充足的數值,與我院在實際工作中,明顯感到護士工作量大和護士數量不足的感受相一致。
第二,目前在我院甚至全國范圍內,護士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床位數、患者數、醫(yī)生數要求。
第三,傳染病醫(yī)院的護理工作量具有季節(jié)性。調查研究進行正值幼兒手足口病多發(fā)的夏季,我院的中西醫(yī)結合科室正在大范圍治療手足口病。
通過案例研究得出的結論可以看出,改編的患者分類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適用性,其結果也得到了實踐的護理管理者的認同。然而,患者分類系統(tǒng)得出的結論究竟是否準確,是否能夠達到最優(yōu)的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效率,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參考文獻
[1]王小芳,李紅,陳貞.合理利用護理人力資源確保整體護理實施[J].福建醫(yī)藥雜志,2000,22(1):255.
[2]張建鳳,等.醫(yī)院護理人力資源合理配置研究[J].中國醫(yī)院管理,2003,23:25-26.
[3]徐南麗.護理管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253-259.
[4]郭燕紅.合理配置護理人力保障護理工作質量[J].中國護理管理,2003,3(1):44.
[5]張彩云,蘆國芳.運用病人分類合理配置外科病房護理人員的研究[J].護理學報,2008,15(3):37-39.
[6]鄭碧霞,等.病人分類量表的信度與效度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