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為老年病患者提供高質(zhì)量的護理服務,減少護理風險出現(xiàn)。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病患者,給予患者常規(guī)護理,分析其臨床癥狀特點,而后識別分析其中存在或潛在的護理風險問題,針對護理風險問題,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指導患者提高護理水平質(zhì)量以及減少護理糾紛問題出現(xiàn)。結果在實施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后,減少護理糾紛出現(xiàn),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結論在對老年病患者實施護理過程中,給予患者必要的護理風險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優(yōu)化護理工作、健全管理機制為基礎,重點在于提高風險評估能力以及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
【關鍵詞】老年病;護理風險因素;管理途徑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21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554-01隨著當前社會老齡化的不斷加劇,臨床治療中對醫(yī)療護理保健的需求不斷增加,相應對老年病患者的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應對疾病有全面的了解,對患者實施必要的護理,同時也應對潛在的護理風險問題有所認識,并對其實施有針對性防范措施[1]。這有利于提高老年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復,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2]。筆者選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病患者,對其中存在的護理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策略,顯著提高護理水平以及質(zhì)量,現(xiàn)將其總結如下。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病患者,共設置100張床位,將其劃分為四個不同病區(qū),其中收治的主要對象為離職退休等老年患者,年齡為68-98歲,超過80歲患者80例,占80%,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為心腦血管疾病、老年病、慢性病、臨終關懷為主。生活自理患者約占15-25%,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約占65%-75%。
1.2方法
1.2.1風險的識別與評估風險管理的第一步為風險識別,其主要為對一些客觀存在和潛在護理風險進行系統(tǒng)的總結,而后對其進行分析歸類總結。在日常工作中,可組織全科護士,對日常的臨床護理工作進行總結分析,組織病房質(zhì)控小組以每周一次的頻率對臨床護理工作進行有效檢查,護士長嚴格監(jiān)督各個崗位在職的護理人員,之后研究分析出現(xiàn)過風險事件。分析其出現(xiàn)或潛在風險的原因為:①非操作技術方面:口服藥出現(xiàn)漏發(fā)、錯發(fā);發(fā)藥后因粗心到導致漏服情況出現(xiàn);在輸藥過程中,出現(xiàn)輸注藥物錯亂,漏輸?shù)葐栴};②技術操作方面問題:PICC置管、靜脈穿刺失敗,鼻飼插管、導尿插管失敗等;③護理意外事件:如出現(xiàn)意外脫管、壓瘡、燙傷、墜床以及跌倒等。通過對出現(xiàn)的風險事件進行總結分析,主要原因為:①患者自身問題:年老體弱患者因身體各項機能不斷衰退,疾病復雜多變等;②工作人員因素:護理管理工作不到位、技術操作不熟練、不負責任。分析潛在護理風險的發(fā)生概率、損傷程度以及風險性質(zhì)等進行評估,而后根據(jù)風險的大小程度,采取有針對性措施對患者實施治療。
1.2.2實施風險管理的策略①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護理風險管理制度,于病房的不同區(qū)域設立專門負責管理風險的管理小組,通過分析研究護理工作中的不足、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以及安全隱患問題,有針對性的護理防范措施,完善存在的缺陷問題,制訂相應的風險預案。針對實施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急性心功能不全肺水腫、化療藥物外滲等病癥,實施完善的應急處理預案;針對醫(yī)護人員的護理工作具體情況,對患者實施完善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以及考核培訓工作;針對患者出現(xiàn)的壓瘡、墜床,制定相應的意外防范措施;針對生活自理方面存在障礙的患者,制定一套完善的工作流程,其中包括協(xié)助患者進行進食,協(xié)助患者適當進行體位變化以及進行日常生活的大小便。②制定一套必要的防范措施,事前先讓患者家屬對具體情況,根據(jù)患者肢體活動受限這一情況,制定一套患者家屬可接受的防范措施,患者家屬同意后可在協(xié)議書上簽字,而后該項措施才可實施;對相應的護理風險方面進行有效的完善評估,讓患者對住院患者的簽字制度有所了解,根據(jù)患者的具體臨床癥狀,實施必要的危險因素的評估,尤其是對墜床、壓瘡、燙傷、跌倒等方面的危險因素進行強化重點評估;③制定一套完善的護理查房制度,監(jiān)督小組要對病區(qū)護理人員進行不定時的工作抽查,同時加大對其監(jiān)督的力度;且護士長應做好每日查房工作,同時對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必要的抽查,查找其中工作效果不良的環(huán)節(jié),及時有效掌握病區(qū)存在以及潛在的護理風險情況,對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采取及時有效措施及時發(fā)現(xiàn)掌握。護士長每天4次參加指導護士工作以及交接班檢查工作,認真檢查,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并及時記錄下來。④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處理制度、分析、報告制度,護士長及時統(tǒng)計本病區(qū)出現(xiàn)的安全事件,并上報到風險管理小組,小組組長組織人員對風險問題分析評估,針對風險問題實施切實可行的風險防范措施,同時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對直接導致風險出現(xiàn)的當事人情節(jié)嚴重程度進行教育以及處罰。⑤建立安全護理小組。針對出現(xiàn)護理意外風險的嚴重程度,在不同病區(qū)設立意外安全小組,其組成主要成員為由護士長、主管護理負責人、分管護理人員以及輔助護理人員,徹底貫徹落實意外風險防范措施,定期分析總結其實施效果以及其中存在的問題,而后針對其中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以及整改措施。保證高效的質(zhì)量,高效的護理服務水平。⑥給予患者必要的安全宣教以及心理疏導,而后根據(jù)老年患者自身的身體情況以及心理情況,對患者實施防范風險安全宣教以及心理干預,如患者因生活不能自理而出現(xiàn)意外,護理人員首先應給予患者基本所需,同時與患者進行耐心溝通了解,加強對患者實施宣教,減少護理糾紛出現(xiàn)。⑦加強構建和諧護理團隊,提高護理人員風險預見評估能力以及風險防范能力,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在實施護理風險管理中,應將消極處理風險事件轉變?yōu)榉e極有效處理風險事件。2結果
實施風險管理,可有效強化醫(yī)護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提高患者臨床護理質(zhì)量,護士長管理方式以及思維模式不斷轉變,事后處理不斷轉變?yōu)槭虑邦A防,積極應對其中存在的護理隱患,針對工作中出現(xiàn)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護理人員責任心增強,積極主動從事護理活動,自覺實行操作流程以及執(zhí)行各項規(guī)章制度,主動查找其中存在的風險問題,分析問題落實防范措施,對細節(jié)重點進行有效防范,降低風險率,提高患者生命質(zhì)量。3討論
在實施風險管理中,其基礎為健全管理制度以及優(yōu)化醫(yī)護人員的工作流程,關鍵在于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以及增強對風險因素的預見性以及評估能力[3]。老年患者因年齡大,身體各項機能不斷下降,且一些老年患者存在生活不能自理情況,給予患者必要的護理措施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是對老年患者實施必要的風險管理[4]。護理服務工作為一項高風險性、高技術含量的工作,在整個護理活動中,護理風險始終貫穿其中,且長久存在[5]。同時因老年患者一些自身的心理生理功能障礙、年齡大、病情復雜多變等特點,在臨床護理中,存在已知未知的高風險因素[6]。實施風險管理中,首先應建立一套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對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評估、分析、識別,而后根據(jù)風險因素制定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將護理質(zhì)量管理與護理風險管理結合起來,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將護理工作規(guī)范化、制度化,降低護理風險的發(fā)生,給予老年患者安全有效的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提高老年患者生命質(zhì)量,值得在臨床醫(yī)學中推廣應用[7]。參考文獻
[1]丁福.老年病護理風險及防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19):2558-2559.
[2]徐愛霞,齊風玲.老年病患者護理風險因素探討及管理策略[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1):260-261.
[3]Diego Márquez-Medina,Juan Carlos Samamé-PérezVargas,Noemi Tuset-DerAbrain.Pleural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in an elderly patient.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Lung Cancer,2011,73(1):116-119.
[4]朱勝春,金鈺梅.住院患者意外脫管臨床特征分析與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3):258.
[5]唱榮艷,王雙,周花.危重癥監(jiān)護病房潛在護理風險及防范對策[J].臨床誤診誤治,2010,37(1):552-553.
[6]袁薇,蘇偏.護理風險管理在老年精神科的應用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85(10):557-558.
[7]David Margel,Sultan S.Alkhateeb,Antonio Finelli.Diminished Efficacy of Bacille Calmette-Guérin Among Elderly Patients with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J].Urology,2011,78(12):848-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