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膀胱全切輸尿管皮膚造瘺術的護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對我院2006至2012年15例行膀胱全切輸尿管皮膚造口術患者由專人負責實施全程系統(tǒng)化護理,包括術前心理護理、術后病情觀察、引流管護理、造瘺口護理、出院指導及出院后隨訪等。結果患者手術成功,術后恢復良好,僅有1例發(fā)生造瘺口周圍皮炎,經局部皮膚護理和換藥痊愈。結論全程系統(tǒng)化臨床護理對于造瘺口患者心理、生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恢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膀胱癌;膀胱全切;輸尿管皮膚造口;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14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547-01膀胱癌位居泌尿系腫瘤首位,近年來發(fā)病率逐年增高,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1]。對于惡性程度高、浸潤深、范圍廣的腫瘤,主要采用全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術。對于因為高齡且伴有心肺功能不全或全身情況不佳,不能耐受回腸或結腸膀胱術,針對膀胱癌的輸尿管的問題,我院一般將輸尿管放在造瘺外面,放在體外的優(yōu)點:適合病情嚴重的患者,給患者帶來的痛苦較小,手術創(chuàng)傷小、手術時間短。進行腹膜外操作,不會對腸管造成干擾,不會造成腹部或者腸管的并發(fā)癥,患者經過手術之后恢復的也比較快。但是輸尿管容易引起造瘺口的缺血性,造成末端的壞死,輸尿管的末端的供血差還需要慢慢實踐找出相應的解決對策。針對以上問題,我院通過安排責任心強的工作者,定期地對輸尿管導管進行更換,對患者進行全程的護理,降低對患者心理的影響,現將具體護理的經驗報告如下:1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齡52-75歲。病程1個月-10年,其中10例患者曾接受TURB-t及膀胱灌注化療治療。經B超、CT、膀胱鏡檢查、活檢診斷為膀胱癌,無腫瘤遠處轉移,擬行膀胱全切手術收入院。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由于患者突然間遭受重大手術創(chuàng)傷,生活習慣會發(fā)生改變,同時增加患者精神負擔,表現出悲觀、恐懼、焦慮的情緒主管護士應根據患者及家屬認知水平、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仔細耐心講解膀胱癌相關知識、手術目的和方法、尿流改道意義、手術效果。使患者有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是治療關鍵。因此,樂觀開朗的情緒對治療效果有積極的影響。介紹成功病例以及相同疾病病友認識,促進其相互交流;同時給予患者家屬以關心和安慰,減輕家屬心理壓力,使家屬能支持、幫助患者積極地配合治療和護理,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接受手術[2]。
2.1.2術前檢查完善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及血生化檢查,了解患者全身情況及手術耐受性,對于患有基礎疾病的患者,遵循醫(yī)囑給予調整,對年老體弱,血尿時間長伴有貧血的遵醫(yī)囑給予輸血治療,達到正常值方可手術治療。
2.1.3術前準備①腸道準備:術前3天給予流質飲食,術前1天禁食。術晨清潔灌腸,留置胃管及導尿管,保持膀胱內空虛利于手術進行。②術前兩天囑患者在床上練習有效咳嗽和深呼吸排便。③術前1天備皮、藥物過敏試驗、血交叉實驗及備血等。
2.2術后護理
2.2.1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術后24h-48h內嚴密監(jiān)測和詳細記錄生命體征,氧氣吸入3L/min,遵醫(yī)囑給予補液、抗炎、止血等治療,密切觀察切口有無出血、敷料包扎固定情況,如切口敷料脫落及滲出嚴重,應報告醫(yī)師及時更換,記錄24h出入量。
2.2.2引流管的觀察與護理將兩條輸尿管固定好,為了保持尿液的通暢,防止血塊的發(fā)生堵塞現象。在術后的第二天患者的尿液一般由淡血色轉位黃清,為了防止尿液的回流、血塊的堵塞可以定期地將J管擠捏。謹防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發(fā)生,如果患者的尿液中含有的血液的含量在短時間內已經超過220毫升,此時應該告知醫(yī)生。針對胃腸減壓管的護理,應該密切關注引流管的流量、顏色,保持引流管的暢通,并且定期地檢查是否有內出血發(fā)生,定期更換一次(在二十四小時之內)。
2.2.3造瘺口護理觀察造瘺口敷料有無滲血,脫落,應及時更換,保持清潔干燥,造瘺口護理時,用溫開水清洗、拭干,用氧化鋅軟膏涂抹造瘺口周圍皮膚,以防尿液浸漬后發(fā)生糜爛[3]。局部有充血、水腫可用50%硫酸鎂濕敷15分鐘,發(fā)炎時可外涂紅霉素軟膏。密切觀察皮膚乳頭血運情況,及有無輸尿管回縮現象出現,發(fā)現問題應立即報告醫(yī)生。
2.2.4基礎護理患者意識未清醒時,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誤吸。麻醉清醒、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給予半臥位,利于呼吸及引流,減輕切口疼痛。每2h翻身1次,保持皮膚清潔并促進血液循環(huán),預防壓瘡發(fā)生;禁食期間每日2次口腔護理,以防口腔感染;每日2次霧化吸入,促進痰液排出;定時拍背,鼓勵有效咳嗽及深呼吸,避免發(fā)生肺部感染;術后第2d開始肢體活動訓練,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腸功能恢復慢者采用腹部熱敷。
2.2.5飲食護理患者胃腸功能恢復后,可逐漸進少量流質、半流質飲食,易清淡、消化,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3出院指導
2.3.1指導患者大量飲水,每日在1500-2000ml,排汗增多時應增至3000-4000ml以增加尿量,沖洗尿路。保持腹壁造瘺口清潔,通暢,避免發(fā)生逆行感染,如發(fā)現血尿、尿液引流不暢、腹痛、腰痛等癥狀,應及時就診。為避免輸尿管梗阻,我們建議患者留置單J管,且固定良好,每3-5天更換尿袋,根據患者自身情況每1-3個月更換單J管。
2.3.2日常護理①保護造瘺口周圍皮膚,加強瘺口和乳頭的清潔,每天早晚洗1次,可明顯減少皮膚在尿液和腸液中的浸潤時間,外涂氧化鋅油膏等。②尿液渾濁及白色小顆粒時,囑患者增加飲水量達到2000ml/d,并口服小蘇打片,堿化尿液,以利排尿通暢。③有時會發(fā)現引流尿液微紅,其原因:單J管摩擦輸尿管或腎盂黏膜引起血尿;上尿路腫瘤引起。一般多飲水,必要時口服云南白藥可緩解。④輸尿管皮膚造瘺口是比較容易感染;如果發(fā)生感染,囑多飲水,及時排放尿液防止逆流,按醫(yī)囑服用抗生素。
2.3.3指導患者避免勞累,根據自身身體恢復情況,適當參加一些體育鍛煉,避免劇烈運動。鼓勵患者參加造口患者交流會,提升自信心及對造口有客觀正確的認識。指導患者在外出前或社交場合時,先排空集尿袋,妥善固定而不外露,服飾整齊,以減少心理負擔[4]。
2.3.4出院隨訪出院后由住院期間的責任護士定期電話進行隨訪,每周1次,或定期回病房復診,了解患者造口局部情況、處理措施及實施后的情況反饋,并給予具體指導。3結果
經過全程系統(tǒng)化臨床護理,本組患者能積極配合治療,術后恢復良好,無護理并發(fā)癥發(fā)生,出院前均能進行造瘺口自我護理。有1例出現造瘺口周圍皮炎,經局部皮膚護理和換藥痊愈,根據術后回訪有2例患者于術后1年死于腫瘤遠處轉移,有2例患者死于心腦血管疾病,其余患者能定期復查、更換單J管,病情穩(wěn)定,身體狀況良好。4小結
膀胱全切輸尿管皮膚造口術是治療膀胱惡性腫瘤首選術式,術后永久尿流改道,由于造口改變患者曾經習慣排尿方式,造口在腹壁伸縮蠕動或滲血,患者心理壓力較大,甚至超過對生理功能的影響。為了促進患者更好的康復,術后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護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全程系統(tǒng)化臨床護理是手術成功的關鍵,消除心理陰影,增強信心提高自己的自護能力,完全可以獲得較高的生活質量,促進患者形成良好的心態(tài),更好地回歸社會。參考文獻
[1]吳在德,主編.外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691-693.
[2]支洪敏,王秀花,張立美,等.膀胱全切回腸代膀胱術16例手術配合[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22):69-70.
[3]劉玉英.回腸膀胱術后護理和健康指導[J].實用全科醫(yī)學,2008,6(2):207-211.
[4]趙莉,馮鶴媛,趙會芬.膀胱全切回腸膀胱術患者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