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喉罩在小兒麻醉中的臨床療效。方法隨機選擇2012年4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兒,將所有患兒平均分為喉罩組和氣管插管組,均給予芬太尼、咪達唑侖、司可林以及丙泊酚進行全麻誘導,在患兒使用藥物見效之后分別進行氣管插管與喉罩的置入,然后將植入前后及手術結束后拔出氣管插管和喉罩的HR、MAP和SpO2數值進行詳細記錄,對比分析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結果兩組患兒在手術進行之前的誘導麻醉中,HR、MAP和SpO2數值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但是在置入氣管插管和喉罩后與手術結束拔出時,喉罩組患兒的HR、MAP和SpO2數值明顯低于氣管插管組患兒(P<0.05)。結論喉罩在小兒麻醉中很適用,可有效改善癥狀,提高臨床療效,值得推廣。
【關鍵詞】喉罩;小兒麻醉;應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75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515-01小兒身體各機制發(fā)育還未健全,體抗力較差,并且對麻醉的承受能力不強,在手術中采用麻醉,增大了治療的風險,但是,眾所周知,為了減少患者疼痛,使手術順利進行,不得不使用麻醉,尤其是兒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各大醫(yī)院采用了喉罩的方法作為小兒麻醉輔助工具。我院于2012年4月——2013年6月對50例麻醉患兒采用喉罩,其治療效果較為明顯,現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隨機選擇2012年4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兒,將其分為喉罩組和氣管插管組,50例喉罩組患兒,年齡5-10歲,平均(6.1±4.43)歲;體重15-36kg,50例氣管插管組患兒,年齡4-9歲,平均(5.5±3.62),體重18-38kg,手術時間均為30分鐘至120分鐘,兩組患兒在年齡、體重等方面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在患兒進行手術的前8個小時開始進行禁食,并且也需要禁水,進水時間為4小時,手術進行的前30分鐘,給予患兒注射阿托品0.15mg/kg左右,和0.3mg的東莨菪堿,手術就緒,給患兒連接SpO2、ECG以及無創(chuàng)血壓等監(jiān)測設備,當靜脈通道放開后,對其進行乳酸林格液的輸入[1]。在麻醉誘導進行之前,對面罩進行處理,進行3-5分鐘的給氧吸氧去氮處理,并給予2.0μg/kg芬太尼、0.05mg/kg咪達唑侖、1.0mg/kg司可林以及1.0mg/kg丙泊酚進行全麻誘導,當患兒完全進入麻醉狀態(tài)時,分別進行氣管插管與喉罩的置入,通過丙泊酚微量泵的輸入保證患兒在手術中的麻醉狀態(tài),適當的給予芬太尼,根據患兒的情況,必要時對其輸入阿曲庫銨。當手術準備結束時,對患兒的呼吸進行處理,采用手控呼吸,等到患兒可自行呼吸時,采用輔助呼吸。
若是出現8ml/kg的潮氣量,并且SpO2高達98%的情況,此時,患兒無法忍受氣管插管與喉罩,要將其拔出,換成面罩給氧,大約6分鐘左右可將患兒送入恢復室。認真觀察HR、MAP和SpO2數值變化情況,等到患兒從麻醉中清醒過來,有意識時,便可將其轉送至普通病房。然后記錄患兒麻醉誘導之前的HR、MAP、SpO2數值,至于置入喉罩和氣管插管以及術后拔出的數值也要一一進行記錄,對比喉罩置入的成功率和氣管插管置入的成功率。
1.3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數據以均數±標準差(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2結果
喉罩組和氣管插管組兩組患兒在年齡、體重等方面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在進行麻醉誘導之前,喉罩或是氣管插管置入之前,將HR、MAP、SpO2數值進行比較,可知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是當將置入后的喉罩或是氣管插管拔出后與于拔之前,氣管插管組的MAP、HR數值明顯高于喉罩組的MAP、HR數值,而SpO2數值的比較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對比,喉罩組的成功率高達95.3%,而氣管插管組的成功率只是90.2%,兩組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討論
在手術中對患者進行麻醉處理是習以為常的事,但是對兒童進行麻醉處理,卻是臨床醫(yī)學上的一大難題,小兒氣道與成年人相比較小,并且扁桃體和舌頭比較大,對其進行麻醉后,很容易產生起到梗阻現象,最終導致缺氧死亡,為了降低小兒使用麻醉的風險指數,臨床上在麻醉中采用喉罩最為麻醉輔助器具,喉罩是1983開始推廣使用,在20年來已取得各大醫(yī)學專家的認可,是一種可保留自主呼吸的醫(yī)學麻醉設備[2]。當喉罩置入患者的喉部中時,在入口處自動形成一個低壓圈,該低壓圈對喉部的產生的刺激性比較小,所以患者樂意接受,尤其是對于年齡較小的患者更適用。在喉罩出現之前,在臨床上一直采用氣管插管,氣管插管難度大,刺激性也比較大,因此,現在多數采用喉罩,特別是一些簡短的手術,基本上都是采用喉罩。除此之外,喉罩還有以下幾大優(yōu)點,首先對于對于醫(yī)護人員來說,喉罩具有操作簡單的特點,在短時間里就可學會,對于患者來說其采用喉罩作為麻醉用具,其對喉部的刺激性比較小,可降低麻醉藥物的使用劑量,這樣一來患者可在較短的時間里恢復意識,同時術后還不易產生咽喉疾病。在給小兒行手術治療時,一直以來都比較難對其呼吸道進行有效控制,使用喉罩便解決了這一難題,在淺麻醉中采用喉罩可降低呼吸抑制、氣管痙攣等的發(fā)生率,并且喉罩與氣管插管相比,喉罩更受歡迎[3]。本研究對比了喉罩與氣管導管在小兒麻醉中的使用情況,發(fā)現兩組患兒在手術進行之前的誘導麻醉中,HR、MAP和SpO2數值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但是在置入氣管插管和喉罩后與手術結束拔出時,喉罩組患兒的HR、MAP和SpO2數值明顯低于氣管插管組患兒(P<0.05)??梢姾碚直葰夤軐Ч芨m合使用于小兒的麻醉當中。
綜上所述,喉罩小適用于兒麻醉當中,可有效改善癥狀,提高臨床療效,加快康復,值得在臨床醫(yī)學中推廣與使用。參考文獻
[1]胡曉,吳新民.喉罩在小兒斜視矯正術麻醉中的應用[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0,21(02):256.
[2]曹殿青,岳禮生.喉罩置入對嬰幼兒呼吸和循環(huán)生理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0,19(19):245-247.
[3]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鑾.現代麻醉學[J].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28(03):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