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進行分析和評價兩種不同新生兒復溫方法療效的不同,從而選擇恰當?shù)男律鷥簭蜏胤椒?。方法回顧性分析并總結我院從2012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5例新生兒低溫患者(腋溫<35℃)經(jīng)復溫達到正常體溫(腋溫值達到36℃)的臨床資料,根據(jù)患者治療意愿將其分為兩組,一組為實驗組(采用遠紅外輻射臺復溫法[3]進行復溫)54例:二組為對照組(采用溫箱復溫法[3]進行復溫)31例。比較和分析兩種不同的復溫方法對治療新生兒低溫治療的速度和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在治療1.5h后,54例患者體溫全部恢復正常,對照組在治療1.5h后,只有22例患者體溫恢復正常,占對照組患者總數(shù)的71%。實驗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結論相對臨床上多采用的溫箱復溫法治療新生兒低溫患者,采用遠紅外輻射臺復溫法治療速度相對更快,療效更好,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關鍵詞】新生兒復溫;遠紅外輻射臺復溫法;溫箱復溫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03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460-02新生兒出生后所需的熱量是由皮下棕色脂肪[1]提供,新生兒皮膚薄而且皮下血管豐富,消耗皮下棕色脂肪產生的熱量往往不能滿足體表散失的熱量,故而易導致新生兒出生后出現(xiàn)體溫低下,尤其在冬季,環(huán)境溫度較低,極易造成新生兒低溫的出現(xiàn),對新生兒的保溫應加以重視,及時發(fā)現(xiàn)新生兒低體溫的出現(xiàn)并及早就醫(yī)進行復溫處理,從而減少新生兒疾病的發(fā)生。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從2012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5例新生兒低溫患者,體重在1800-4500g,平均體重3100g的分娩后28天內的嬰兒。男嬰兒38名,女嬰兒47名。其中進行遠紅外輻射臺復溫法治療的新生兒54例,溫箱復溫法治療的新生兒31例。
1.2方法按照不同的復溫方法將新生兒分為實驗組(遠紅外輻射臺復溫法)和對照組(溫箱復溫法)。實驗組處理:患兒穿薄衣褲置于遠紅外輻射臺上,經(jīng)預熱后一般將臺面溫度控制于30℃左右,每30分鐘升高1℃,隨體溫升高而逐漸提輻射臺的溫度,最高為33℃,隨后持續(xù)照射,直至體溫恢復正常水平;對照組處理:新生兒放入32-34℃的溫箱中進行復溫。通過觀察腋溫進行評價新生兒復溫的效果,每30分鐘記錄一次新生兒腋溫,直至新生兒體溫達到正常值,即腋溫值達到36℃。
1.3統(tǒng)計學處理記錄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6.0對新生兒兩種不同復溫的結果資料進行處理分析。如果P>0.05,那么結果就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相反如果P<0.05,那么陰性組和陽性組之間的關系就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2結果
依照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85名低溫新生兒在臨床治療中采用遠紅外輻射臺復溫法進行新生兒復溫成功54例患者,占總體人數(shù)的63.5%,在1.5小時內所有患者全部復溫成功。溫箱復溫法復溫成功31例患者,占總人數(shù)的37.5%,部分患者要進行復溫2小時才能復溫成功,見表1。
3討論
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采用兩種復溫方法效果與復溫前比較均得p<0.01,兩種復溫方法效果在1h的比較p<0.01。說明兩種復溫方法對治療新生兒低體溫具有顯著地效果,并且兩種方法之間在1h的比較p<0.01,則兩種方法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兩種方法平均用時遠紅外輻射臺復溫法明顯少于溫箱復溫法,說明遠紅外輻射臺復溫法對新生兒復溫快速而穩(wěn)定。
相對比,兩種復溫的方法遠紅外輻射臺復溫法速度快對新生兒升溫效果明顯,但是使用要求較嚴格;溫箱復溫法使用上對新生兒的安全性較高[4],但是治療速度較緩慢,易受溫箱溫度的影響,效果不穩(wěn)定。
我院臨床應用中采用遠紅外輻射臺復溫法進行治療新生兒低溫患者效果好,見效快。遠紅外輻射臺復溫法采用遠紅外線直接照射新生兒皮膚,通過輻射散發(fā)的熱量接觸皮膚傳導至新生兒體內達到升溫的目的。但是對于嚴重的低體溫新生兒[2]禁止使用此方法,由于遠紅外輻射臺復溫法對于新生兒表面升溫速度較快可以使皮膚下血管迅速擴張,使血流速度加快,加重新生兒心肺負擔。溫箱復溫法是通過保持環(huán)境溫度是新生兒散熱降低從而達到升高新生兒體溫的效果。在未來的臨床應用中,遠紅外輻射臺復溫法將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參考文獻
[1]楊薇.不同復溫方式對新生兒影響的護理探討[J].醫(yī)學信息,2013,26(1).
[2]倪妙君.新生兒低體溫兩種復溫方法的探討[J].臨床探討,2009,47(31).
[3]彭公丹,李文紅.新生兒出生后三種不同復制溫度方式的效果比較[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3).
[4]朱冰,楊云海,沈思翔.重度低溫新生兒的臨床和復溫方法研究[J].浙江醫(yī)學,199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