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長春市南關區(qū)剖宮產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尋找降低剖宮產的有效途徑。方法對該地區(qū)2004——2012年住院分娩104050例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9年間剖宮產率一直在高位徘徊,母兒病理因素是剖宮產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產婦意愿因素逐年增加。結論通過提高助產技術,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合理掌握剖宮產指征,開展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宮產率。
【關鍵詞】剖宮產率;原因;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142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407-02
近年來我國剖宮產率高居不下,大多數醫(yī)院報道40%-60%,甚至高達70%-80%[1]。剖宮產率的上升給婦女的健康帶來一定的不良影響。本文通過對我區(qū)2004——2012年104050例住院分娩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合理掌握剖宮產指征,降低剖宮產率。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區(qū)2004——2012年住院分娩共104050例,產婦年齡在19-45歲,平均年齡32歲,其中自然分娩22025例,占21.17%;剖宮產80209例,占77.09%。
1.2方法對資料中所有剖宮產指征及相關因素進行回顧性分析,統(tǒng)計各項指標在各年份剖宮產率的構成比。剖宮產指征的統(tǒng)計標準:胎兒因素包括胎位異常、巨大兒、胎兒宮內窘迫、產程停滯等;母體因素包括嚴重妊娠合并癥、軟產道異常、骨盆狹窄等。2結果
2.12004——2012年剖宮產率變化趨勢2004年剖宮產率為75.27%,后逐年緩慢增加,到2009年達到81.06%,后又逐年緩慢下降,到2012年為77.09%。升高和下降都非常緩慢,總體一直保持在高位狀態(tài),見表1。
3討論
3.1剖宮產率及指征變化剖宮產是處理高危妊娠和異常分娩、搶救孕產婦和圍產兒生命的有效手段[2],表1顯示,我區(qū)9年的平均剖宮產率為77.09%,剖宮產率從2004年起就一直在高位徘徊,從2009年開始,通過行政干預,剖宮產率才以每年2個百分點的速度緩慢下降。2004——2009年手術指征依次為胎兒因素、母體因素、產婦意愿、醫(yī)源因素。2010——2012年,產婦意愿超過母體因素,排到了第二位,2012年更是以34.76%接近于第一位的胎兒因素35.80%。
3.2剖宮產率升高因素
3.2.1胎兒和母體病理因素是剖宮產率上升的最主要因素隨著現代醫(yī)學的發(fā)展,提高了胎兒監(jiān)測技術,剖宮產的指征被更多的發(fā)現。巨大兒、羊水過少、臍帶繞頸、胎盤因素、胎心監(jiān)護異常等均可在產前診斷,剖宮產率隨之升高。母親骨盆異常、不良產科史、妊娠合并嚴重心臟病、糖尿病、慢性腎功衰等妊娠合并癥及并發(fā)癥,由于在分娩中承擔的風險較大,幾乎為剖宮產常規(guī)。高齡孕婦比例增加、剖宮產術后再孕等因素也使剖宮產率上升。
3.2.2產婦意愿剖宮產率呈增加趨勢2006年06月29日大江網-江西日報《剖宮產率高不得》:一項關于“生孩子時你會選擇剖宮產還是自然分娩”的調查發(fā)現,超過70%的孕婦選擇“挨一刀”。產婦及家人盲目跟風、迷信思想擇期剖宮產??謶职Y也是自愿剖腹產生孩子的主要原因。
3.2.3自然分娩助產收費價格太低,無法體現助產人員十幾個小時的付出價值,客觀上造成了醫(yī)療機構趨利進行剖宮產的現象。自然分娩是一項技術勞務服務成本較高的生產方式。一名初產婦整個自然分娩產程大約持續(xù)20個小時,經產婦也要長達幾個小時。整個過程中要不斷觀察產程變化,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如產程遲滯、胎兒窘迫等,并及時做出處理方案。工作時間不分白天黑夜,不分節(jié)假日。但是,由于自然分娩的收費服務項目少,因此接手的自然分娩產婦越多,收入卻可能會越低。醫(yī)生的付出與收入完全不成正比。
3.2.4法律不健全,無法從法律層面上保障自然分娩的合法權益醫(yī)院是實現公益性的載體,公立醫(yī)院籌資渠道多樣化、籌資方式碎片化,未能形成有機整體,最后只能是百姓兜底。因此,調整政府多個部門的利益關系,明確公立醫(yī)院的舉辦主體,形成可持續(xù)的籌資體制,成為回歸公益的關鍵。
3.3對策討論通過上述分析,建議采取如下措施:①加強孕前孕期宣傳教育,多舉辦孕婦學校,向孕婦講解自然分娩的好處,要從孕前、產前宣教開始,每位準備做媽媽的女性,了解自然分娩對母兒的益處;增強和改善孕婦及家屬對分娩過程的理解和配合,消除產前緊張恐懼。做好妊娠計劃,不要等到35歲以上再懷孕;妊娠后定期進行產前檢查,加強孕產期的監(jiān)護,防治妊娠期并發(fā)癥;合理營養(yǎng),使自身體重增長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一般孕前體重指數正常者整個孕期體重增加不超過13公斤為宜。同時使孕婦明白剖宮產與自然分娩新生兒智能發(fā)育無顯著性差異,但剖宮產后學齡前兒童在感覺運動和聽知覺方面有顯著性影響[3]。②加強高危妊娠的篩查管理,孕婦建冊單位要詳細詢問病史,仔細檢查,不漏篩高危孕婦,對篩查出的高危孕婦要實施全程跟蹤隨訪,社區(qū)與助產機構雙向轉診,遇緊急情況及時處理。③提高助產技術、提高自然分娩助產價格、完善相關法律,助產人員也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能,增強處理產科合并癥、并發(fā)癥的能力,提高陰道助產技術,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把更多的愛心、耐心、精心給每一位孕產婦。④醫(yī)護人員也要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醫(yī)療機構盡可能提供多種分娩鎮(zhèn)痛技術服務,如導樂分娩、水中分娩、麻醉鎮(zhèn)痛,待產和分娩時采用自由體位等措施減少產婦分娩恐懼,增強孕婦對醫(yī)院的信任和對自然分娩的信心。
總之,剖宮產只是一個助產手術,是解決難產和母嬰并發(fā)癥的一種手段,正確使用可挽救母嬰生命,保證母嬰安全,但終究不是一種理想和完美的分娩方式,而且剖宮產率上升使母嬰近期和遠期并發(fā)癥的危險性增加。因此,降低剖宮產率是實施保證母嬰安全的重要措施,只有通過提高助產技術,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開展健康教育,合理掌握剖宮產指征,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宮產率。參考文獻
[1]黃醒華.對剖宮產的思考.中國實用婦科和產科雜志,2003,19(7):385-388.
[2]趙小紅.6621例剖宮產術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7,22(3):4.
[3]孫冬偉.剖宮產對母兒近遠期影響及干預的研究.中國婦幼保健,2005,20(21):2794-2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