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研究將對老年癌痛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展開分析討論,并根據(jù)分析的結果來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提高老年癌痛患者的臨床診療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0年收治的患者作為對照組,選擇我院2012年收治的患者作為觀察組,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Ρ<0.05。結論在對老年癌癥患者進行臨床治療的過程中,為了減輕患者的病痛,提高其生活以及生產質量,不僅要對患者進行積極地治療,而且還必須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癌痛情況進行積極有效地防治,降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癌痛的幾率。
【關鍵詞】老年患者;癌癥;臨床治療;癌痛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085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358-02所謂的癌痛就是指癌性疼痛,其疼痛部位需要修復或調節(jié)的信息傳到神經(jīng)中樞后引起的感覺,晚期癌痛,是造成癌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1]。本研究將對我院所收治的128例老年癌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0年1月-12月所收治的64例老年癌痛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有22例女性,42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齡為60-87歲,平均年齡為71歲。在本組患者中,有12例食管癌患者,20例肺癌患者,8例前列腺癌患者,24例大腸癌患者。選擇我院2012年1月-12月所收治的64例老年癌痛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有21例女性,43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齡為63-92歲,平均年齡為75歲。在本組患者中,有10例食管癌患者,25例肺癌患者,7例前列腺癌患者,22例大腸癌患者。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腫瘤類型等一般資料存在一定差異,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Ρ>0.05
1.2方法對本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收集,采用NRS數(shù)字評分法來對患者的癌痛程度進行評價,其分值為1-10分,1分代表無痛,10分代表疼痛劇烈。當患者的NRS評分大于5分時,表示患者的治療效果不佳。我院于2011年1月1日開始對癌痛患者的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對我院實行癌痛患者臨床處理前后老年癌痛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
在對癌痛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可以采用三階梯療法來對其進行治療,第一階段,對于中度、輕度疼痛患者采用非阿片類藥物來進行治療,例如阿司匹林。第二階段,對于疼痛不能延緩的患者在非阿片類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弱阿片類藥物治療,例如可待因。第三階段,對于經(jīng)過第二階段治療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給予強阿片類藥物進行治療,在此過程中可以加入非阿片類藥物。
1.3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6.0軟件對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的分析,計數(shù)資料的對比用χ2檢驗,而計量資料的對比用t檢驗,Ρ<0.05說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2結果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Ρ<0.05,見表1。
表1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n,%)
組別1例數(shù)1好轉1一般1無效觀察組164149(76.56)15(7.81)110(15.63)對照組164138(59.38)17(10.94)115(23.44)3討論
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2],在所有癌癥疼痛患者中,由于受到各種原因的影響,導致50%-80%癌癥患者的疼痛均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上述情況的出現(xiàn)就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治療情況、預后處理以及生存質量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導致老年癌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癌性疼痛的發(fā)生機制包括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①神經(jīng)中樞;②神經(jīng)纖維;③感受器。目前,對于癌性疼痛的發(fā)生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絕大部分學者認為[3],患者的骨、淋巴管、軟組織、內臟以及血管受到機械或化學刺激,激活或激敏機械感受器及化學感受器,然后再通過Aδ纖維或C纖維傳至中樞,產生痛覺。此外,在對患者進行放化療治療時,由于患者機體中的正常細胞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從而產生痛覺。
在對癌痛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阿片類藥物通過與阿片受體結合發(fā)揮陣痛作用,臨床上大多數(shù)藥物主要是通過和μ受體結合;K受體激動劑主要在脊髄水平發(fā)揮陣痛作用。此類藥物對于疼痛的緩解效果較好,在癌痛、傷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等疼痛的治療過程中此類藥物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臨床實踐過程中,不能將其作為常規(guī)一線藥物來用,主要的顧慮是其長期應用的安全問題。阿片類藥物最常見的副作用是便秘、惡心和鎮(zhèn)靜。惡心和鎮(zhèn)靜可以通過用藥時間的延長而耐受;便秘則是臨床必需重視的問題。此外,阿片類藥物會影響到老年人的認知與行為功能;在需要停藥時,應該逐漸減量,而不是突然停藥。老年癌痛病人長期應用阿片類藥物,還應考慮到的風險包括:免疫能力變化、性功能減退和藥物相關性痛絕過敏。因阿片類藥物有效劑量的個體化差異很大,故應針對不同病人進行個體化治療。如果需要長期服用阿片類藥物,長效的劑型(緩控釋制劑)效果要優(yōu)于短效的劑型(普通片劑)。
在對老年癌癥患者進行臨床護理的過程中,一定要對患者的癌痛程度進程正確的分級,并根據(jù)患者的疼痛程度來對藥物及其劑量進行適當?shù)倪x擇,嚴禁隨意使用止痛藥。在對患者給藥的過程中,一定要從小劑量開始,然后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對其用藥劑量進行適當?shù)恼{整,給藥的途徑也必須視患者的實際情況而定?;颊咴谟盟庍^程中,一旦出現(xiàn)呼吸抑制的情況就必須立即停止用藥,并對其給予吸氧處理,直到患者恢復自主呼吸為止。為了降低老年癌癥患者在術后出現(xiàn)癌痛的情況,盡量不要采用腰麻的方式來對患者進行麻醉處理,且在對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時,麻醉藥物的濃度也不能過高,以此來降低患者出現(xiàn)尿潴留的情況。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在對老年癌癥患者進行臨床治療的過程中,通過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癌痛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對其進行處理后,老年癌癥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存在明顯差異,具有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Ρ<0.05。本研究的這一結果與某些學者在其研究報道中的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在對老年癌癥患者進行臨床治療的過程中,為了減輕患者的病痛,提高其生活以及生產質量,不僅要對患者進行積極地治療,而且還必須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癌痛情況進行積極有效地防治,降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癌痛的幾率。參考文獻
[1]陳耀成.靜脈注射嗎啡在重度癌痛治療中的臨床研究[J].癌癥進展,2013,02:168.
[2]李士平.芬太尼貼劑和氨酚氫考酮在癌痛治療中的藥物經(jīng)濟學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3,06:46.
[3]王莉.鹽酸羥考酮控釋片在老年癌痛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08,0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