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子宮肌瘤合并中重度貧血患者手術時機的選取策略。方法選取子宮肌瘤合并中重度貧血患者60例,按隨機數字表分為研究組及對照組,研究組予米非司酮12.5mg口服,每日一次,同時口服多糖鐵0.3g,每日1次,每周復查血常規(guī)一次,至血色素上升至80g/L以上后行手術治療。對照組術前根據每公斤體重需濃縮紅細胞3ml升高血色素1g計算糾正血色素至8g以上所需血量,術前予以輸注。結果研究組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所需費用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患者免疫功能干預低。結論對于需手術的子宮肌瘤合并中度貧血患者,通過口服米非司酮控制子宮肌瘤生長,多糖鐵糾正貧血,再選取合適時機手術可明顯降低治療費用、住院時間,減少輸血,降低醫(yī)源性傳染性疾病、節(jié)約血液資源。
【關鍵詞】米非司酮;子宮肌瘤;治療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070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343-011資料和方法
1.1研究對象60例,為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婦科就診的子宮肌瘤并發(fā)中度重貧血的患者,年齡28-53(平均年齡為43.4±7.8)歲,所有患者均先行診斷性刮宮排除子宮內膜惡性病變,并排除內科疾病引起的貧血及消化系統吸收障礙,體重46-87(平均56.4±4.9)kg,血紅蛋白52.4-79.9(60.5±5.8)g/L。無肌瘤變性、腫瘤標記物檢查均在正常范圍,按隨機數字表分為研究組及對照組,各為30例。
1.2用藥方法研究組診斷性刮宮排除子宮內膜惡性病變后第1天起每晚睡前用涼開水口服米非司酮25mg(北京紫竹藥業(yè)),每日口服多糖鐵0.3g,每日1次,服藥后每15天復查血常規(guī),至血紅蛋白升至8g以上后入院手術治療。
1.3試劑與方法
1.3.1子宮肌瘤體積測定患者于用藥前后分別行盆腔婦科檢查和B超(專人同時經腹部和陰道超聲)測量子宮及子宮肌瘤的三維徑線,然后按公式4π×abc/3cm3計算子宮及子宮肌瘤體積(a,b,c分別表示子宮及子宮肌瘤在三維的3個切面的半徑)。治療中子宮肌瘤體積縮小達到或超過20%者為肌瘤縮小。
1.3.2收集研究組和對照組住院時間、需要輸血量、住院費用、術后并發(fā)癥。
1.4數據處理采用SPSS17.0軟件行數據錄入分析,計數用均數±標準差(χ±s)表示,各指標比較采用兩樣本均數t檢驗,P<0.05時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時認為差異有極顯著統計學意義。2結果
2.1一般資料①米非司酮對血脂、肝腎功能、電解質的影響:研究組服藥前后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②服藥期間患者自覺癥狀:除一例患者未按規(guī)定服藥而退出外,其余患者服藥期間均閉經,頭暈、心悸、乏力等癥狀均緩解,服藥期間無明顯不適,無停藥者。③血紅蛋白、子宮及肌瘤體積的變化見表1。
表1治療組用藥前后血紅蛋白、肝腎功能、子宮肌瘤體積的變化情況(χ±s)
時間1血紅蛋白(g/L)1肝腎功能ALT(U/L)1AST(U/L)1Cr(μmol/L)1子宮肌瘤體積(cm3)用藥前164.25±4.71123.23±1.21117.8±1.42135.43±2.30164.78±4.46用藥后192.05±6.63131.34±2.41123.41±0.83126.74±3.52156.52±2.35P1值1<0.011>0.051>0.051>0.051>0.05表2住院時間、術中出血、住院費用及術后并發(fā)癥比較表(χ±s)
1住院時間(天)1輸血量(ml)1住院費用(元人民幣)1術后病率(例)1切口延期愈合(例)1出血量(ml)治療組19.7±1.231323±20113258±23410151對照組15.6±1.731018367±34210P值1<0.051<0.011<0.011>0.051>0.051>0.053討論
藥物糾正貧血的臨床可行性近年證實,孕激素也是子宮肌瘤發(fā)生的啟動因子[1],米非司酮可阻斷孕激素,繼而卵巢黃體溶解,體內孕酮和雌二醇水平隨之下降,抑制卵泡發(fā)育,造成無月經來潮,從而糾正貧血。同時Reinsch等[2]報道長期應用米非司酮能使子宮動脈阻力指數增加,血流量減少,可減少盆腔血液供應和使子宮肌瘤體積縮小,也使術中出血減少,降低手術的難度[3-4]。本研究探討了使用米非司酮控制肌瘤生長,抑制子宮內膜增生,引起短期停經,同時口服多糖鐵及營養(yǎng)支持治療,積極糾正患者中重度貧血,為擇期手術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本研究研究組30例患者,使用米非司酮25mg,每日1次,使用最短時間為16天,最長時間為63天,平均為25.4±3.6天,服藥期間患者均無不良反應,入院后血生化檢查未發(fā)現肝腎功能損害。肌瘤體積有不同程度縮小,但與其他研究不同,無顯著統計學意義,分析可能原因,主要為服藥時間短,藥物使肌瘤縮小的效果尚未顯現。血常規(guī)提示血紅蛋白升高,治療前后比較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組和對照組比較,使用手術方式、手術方法無明顯差別,但研究組住院時間明顯縮短,而對照組中,所有患者均需要輸血,所需要血量200ml-600ml(376±43ml),兩者比較,有非常顯著統計學意義。參考文獻
[1]陳昭日,陳相英,戴淼,等.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并發(fā)貧血的效果觀察[J].濰坊醫(yī)學院學報,2008,30(2):97-100.
[2]Reinsch RC,Murphy AA,Morale AJ,et al.The effects of RU486 and leuprolide acetate on utering artery blood flow in the fibroid uterus:a prospective,randomized study.Am J Obstet Gynecol,1994,170:1623-1628.
[3]張璇.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臨床療效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22):37.
[4]劉茹.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1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