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研究將對門急診臨床化學檢驗中肝素鋰抗凝血的使用可行性展開分析討論,以此來為肝素鋰抗凝血的臨床應用提供參考。方法選擇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80例門急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靜脈血液標本進行收集,每位患者的血液標本均采用肝素鈉真空管、肝素鋰真空管、普通干燥真空管這三種標本收集管進行放置,采用全自動生化儀來對患者血液標本中的26個生化項目進行常規(guī)測定。結果在本研究的26個檢測項目中,三組標本中的肝素鈉、肝素鋰、乳酸脫氫酶(LDH)血清、鈉(Na+)、鉀(K+)的抗凝血漿測定值存在明顯差,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Ρ<0.05;三組標本中的其它指標存在一定的差異,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Ρ>0.05。結論在對門急診患者進行化學檢驗的過程中,除了肝素鈉、LDH血清、Na+、K+可用于其臨床化學檢驗外,肝素鋰同樣可以應用到門急診臨床生化項目檢測的過程中,因此,在對門急診臨床化學進行檢驗時,可以對肝素鋰抗凝血漿進行大力推廣并普及使用。
【關鍵詞】門急診;化學檢驗;肝素鈉;肝素鋰;抗凝血漿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043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317-02隨著現(xiàn)代化醫(yī)學檢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大量的自動化分析設備在醫(yī)學臨床檢驗過程中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臨床化學檢驗過程中的分析速度[1]。目前,在對臨床血液標本進行處理的過程中,其相關技術基本上沒有進步,血液的采集以及血清的分離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這就導致了門急診患者的搶救時間被延誤[2]。為了提高門急診生化檢驗的速度,本研究將對80例門急診患者采用肝素鋰抗凝血來作為臨床化學檢查指標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80例門急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23例女性,57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齡為12-78歲,平均年齡為45歲。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不存在精神類疾病、心臟病等疾病。每位患者的血液標本均采用肝素鈉真空管、肝素鋰真空管、普通干燥真空管這三種標本收集管進行放置。
1.2方法
1.2.1標本的收集所有患者在就診后的30分鐘內(nèi)進行靜脈血液標本的采集,每支標本管內(nèi)的血液標本為3ml,按照常規(guī)方法來對血漿以及血清進行離心分離,其分離的時間為60分鐘。
1.2.2檢測方法采用全自動生化儀來對患者血液標本中的Cl-、Na2+、K+、Fe、Mg2+、P、Ca2+、CK-MB、CK、CHE、LDH、GGT、ALP、AST、ALT、LDL-C、HDL-C、TG、TC、Glu、UA、Cr、BUN、TBil、Alb、TP這26個生化項目進行常規(guī)測定,采用選擇性電極法來對Cl-、Na+、K+離子進行檢測,本研究中所有項目的檢測必須在2小時內(nèi)完成。
1.3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8.0軟件對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的分析,計數(shù)資料的對比用χ2檢驗,而計量資料的對比用t檢驗,Ρ<0.05說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2結果
在本研究的26個檢測項目中,三組標本中的肝素鈉、肝素鋰、乳酸脫氫酶(LDH)血清、鈉(Na+)、鉀(K+)的抗凝血漿測定值存在明顯差,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Ρ<0.05;三組標本中的其它23項指標存在一定的差異,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Ρ>0.05。3討論
目前,在對門急診患者進行臨床化學檢驗的過程中,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3]。怎樣才能減少標本處理以及檢驗所需的時間已經(jīng)成為了門急診生化檢驗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4]。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三組標本中的肝素鈉、肝素鋰、LDH血清、鈉(Na+)、鉀(K+)的抗凝血漿測定值存在明顯差,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Ρ<0.05。肝素鈉、肝素鋰抗凝血漿LDH的測定值與血清測量值之間的偏差分別為24%、21%,其結果的偏差值超過了相關規(guī)定所允許的20%。本研究的這一結果說明肝素鈉、肝素鋰對LDH活性的抑制作用十分明顯,特別是肝素鈉,其抑制效果更顯著,本研究的這一結果與某些學者在其研究報道中的結果不謀而合[5],因此,在對LDH的活性進行測定的過程中,不能選用肝素鈉、肝素鋰。
本研究的檢測結果顯示,血清K+濃度與肝素鈉抗凝血漿K+以及肝素鋰抗凝血漿的濃度相比,其濃度明顯偏高。出現(xiàn)此類情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是,血液在凝固過程中血塊收縮擠壓,導致細胞膜的通透性發(fā)生變化,紅細胞中K+隨之進入到血清中;二是,血液中的陽離子與肝素相結合,生成肝素鉀,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K+的活性,導致離子電極對K+的響應受到影響,最終使得K+測定結果比實際值偏低,肝素濃度直接關系到偏低的程度。此外,肝素與Na+相結合,也會使得離子電極對Na+的響應受到一定的影響,導致血清中Na+的濃度比肝素鋰抗凝血漿的濃度高,不過它的偏差值處于相關偏差標準范圍內(nèi)。肝素鈉抗凝血漿中本身引入外來的Na+離子,抵消了部分肝素對Na+離子活度的影響,其測定值與血清Na+離子的測定值誤差大小與肝素抗凝劑濃度有關。
綜上所述,在對門急診患者進行化學檢驗的過程中,除了肝素鈉、LDH血清、Na+、K+可用于其臨床化學檢驗外,肝素鋰同樣可以應用到門急診臨床生化項目檢測的過程中,因此,在對門急診臨床化學進行檢驗時,可以對肝素鋰抗凝血漿進行大力推廣并普及使用。參考文獻
[1]李秋蘭,李永余,陳曉婷,等.肝素鋰抗凝血漿與蛇毒促凝血清在羅氏模塊中的應用比較[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08,29(1):4-7.
[2]任碧瓊,鄒國英,徐飛,等.肝素鋰抗凝管在臨床化學分析中的合理應用[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08(2):41-43.
[3]肖華勇.肝素鋰真空采血管內(nèi)混入乙二胺四乙酸-2k抗凝血液對血液生化檢測結果的影響[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0,17(11):1018-1020.
[4]王好玉,趙振文.探討肝素鋰抗凝血用于門急診臨床生化檢驗的可行性[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2,22(12):5455-5456.
[5]潘干華,李哲剛,申芫子,等.不同抗凝劑和溫度對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結果的影響[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4):43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