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鼻內翻性乳頭狀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及其腫瘤分級和起源的影像學特點。 方法 22例NIP患者分別接受CT和MRI平掃及增強的影像學檢查,應用兩種檢測所得的結果,分析NIP的影像學特征及其腫瘤的分級和起源,與手術中實際臨床情況作為對照,比較兩種影像學方法的優(yōu)劣性。 結果 單純CT掃描可清楚顯示NIP的范圍以及和鼻腔鼻竇的關系,而輔助于MRI則能提供NIP和黏膜炎癥及潴留分泌物的差異,且能區(qū)別腫瘤與周圍軟組織的關系;兩種影像學方法均能準確對NIP進行分期,與臨床實際分期無顯著性差異(P > 0.05);對于NIP腫瘤起源的評估,MRI優(yōu)于CT(P < 0.05),特別是T2期以上的患者。 結論 CT聯(lián)合MRI檢查可以全面顯示NIP的范圍及其與周圍軟組織的界線,有助于術前腫瘤臨床分期以及腫瘤起源的準確評估。
[關鍵詞] 鼻腫瘤;乳頭狀瘤;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磁共振成像
[中圖分類號] R739.6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8-0083-03
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是一種黏膜上皮源性腫瘤,占鼻腔鼻竇良性腫瘤的首位,國外報道其發(fā)病率為0.5%~4.0%[1]。盡管本病組織學上屬于良性腫瘤,但由于其術后復發(fā)率高且有癌變傾向,故其影像診斷和規(guī)范治療,特別是術前全面掌握NIP的影像學特征、分期和起源等指導手術一次性徹底切除等受到臨床高度關注[2]。本研究分析22例經(jīng)病理證實的NIP患者的CT和MRI資料,分析其影像學特征,比較兩者影像學方法的優(yōu)劣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2012年在我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門診病理活檢確診且住院接受手術治療的22例NIP患者;其中男19例,女3例;年齡32~69歲,平均53.7歲。
1.2 影像學檢查和分析方法
22例患者術前均同時接受CT和MRI聯(lián)合檢查。CT檢查:所有患者均行橫斷位平掃和增強(優(yōu)維顯)掃描后進行三維重建。掃描范圍橫斷位從眉弓至上頷竇底部,冠狀位從鼻前庭至后鼻孔。掃描層間距均為5 mm,掃描條件為120 kV、200 mA。MRI檢查:所有患者均行平掃和增強(釓噴替酸葡甲胺)掃描。掃描參數(shù):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層厚4.0~5.0 mm,層間距0~0.5 mm;化學位移脂肪抑制技術采用Chopper法或混合法。三維重建:通過AW(advance window) 4.1影像工作站進行軸位、冠狀位和矢狀位三個方位和三維重建的影像分析,主要觀察腫瘤累及范圍、骨質破壞、血供情況、腫瘤與周圍軟組織關系以及腫瘤起源等情況。
1.3 腫瘤的分級
根據(jù)CT和MRI的影像學檢查結果,參考Krouse分期體系[3]分別對患者進行臨床分期,以術中實際分期作為標準對照,其中本組病例:T1期3例;T2期9例;T3期10例;T4期0例。見表1。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CT和MRI兩種影像方法對NIP分期以及起源評估的準確性進行χ2檢驗,P < 0.05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影像學分析結果
通過CT和MRI影像聯(lián)合平掃和增強檢查發(fā)現(xiàn):CT掃描可清楚顯示NIP的范圍以及與鼻腔、鼻竇的關系(圖1),MRI能提供NIP和黏膜炎癥及潴留分泌物的差異,且能區(qū)別腫瘤與周圍軟組織的關系(圖2),提示CT和MRI聯(lián)合檢查有助于全面、準確地了解NIP的整體情況。
2.2 腫瘤的影像分級與臨床實際分級的比較
按照Krouse對NIP臨床分期標準中病變累及范圍的要求,將本組病例分為四級。在每組中CT和MRI分期基本一致;以手術分期為參照,在每組中將CT和MRI表現(xiàn)與手術所見(實際分期)相比較(表1)。結果顯示無論CT還是MRI的分期與實際分期基本一致,在每組中將CT、MRI/手術評估分期比較,結果如下(一致/不一致):T1期3/0,T2期7/0,T3期10/1,T4期0/1,總共20/2。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兩種分期的結果無顯著性差異(χ2=2.095,P > 0.05)。提示術前CT和MRI均能比較準確地評估NIP的實際分期。
2.3 腫瘤的影像評估起源與臨床實際起源的比較
單純靠CT檢查難于評估NIP的準確起源,特別是分期高于T2期的患者,總體準確率僅31.5%(7/22)(表2),而MRI檢查和評估能夠明顯提高腫瘤起源的識別率72.7%(16/22)(表3),特別是對于分期比較高的T2期、T3期的患者,準確率明顯高于CT評估的結果,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顯示兩種方法之間有顯著性差異(χ2=7.379,P < 0.05)。提示對于明確腫瘤起源MRI和CT的準確性均不能達到100%,但MRI優(yōu)于CT評估結果,有助于指導手術操作。
3 討論
內翻性乳頭狀瘤是一種容易復發(fā)和惡變的鼻腔、鼻竇的良性腫瘤。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NIP復發(fā)的主要原因是手術未能徹底地切除干凈,多次手術后腫瘤容易惡變?yōu)轺[狀上皮細胞癌。根據(jù)Busquets等[4]的報道腫瘤若切除不徹底,復發(fā)率高達43%,惡變率約10%。因此,對于經(jīng)過病理活檢確診NIP的患者,在手術前接受詳細的影像學檢查和分析,明確NIP的分期和腫瘤的起源[5],對術中一次性徹底切除腫瘤和防止術后復發(fā)、惡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6]。孫玉今等[7]認為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CT表現(xiàn)無特異性, CT 能較好地判斷腫瘤的侵及范圍, 為臨床提供較可靠的影像學依據(jù)。根據(jù)本研究結果,我們發(fā)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病例中,CT掃描和三維重建即可清楚顯示NIP的范圍以及和鼻腔鼻竇結構的關系,通過骨窗可以判斷NIP和鼻竇壁骨質以及顱底、眼眶骨質的關系。CT在本病診斷上有一些典型特征,在判斷腫瘤始發(fā)位、受累范圍骨質破壞情況等方面有明顯優(yōu)勢[8],但CT不足之處就是不能區(qū)分同時存在的黏膜炎癥和因鼻竇阻塞而潴留的分泌物,因此,當NIP未超出鼻腔鼻竇時,單憑CT有可能對腫瘤范圍評估過度(圖1)。有學者認為[9],當NIP侵犯顱內、眶內和翼額窩時,CT不能提供NIP與周圍組織的清晰界限,馬方偉等認為術前HRCT (高分辨率CT)及MRI 對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的具有較大的診斷價值,并能指導手術方式的選擇、手術風險的規(guī)避[10]。因此,主張CT聯(lián)合MRI檢查,MRI的優(yōu)勢是能提供NIP和黏膜炎癥及潴留分泌物的差異,而當NIP侵犯顱內、眶內和翼額窩時,MRI能區(qū)別腫瘤與周圍軟組織如眶內容、腦組織的關系,而血管增強掃描有助于進一步顯示腫瘤的特性和與周圍軟組織的關系。
術前準確判斷NIP的原發(fā)部位及準確進行臨床分期,有助于徹底切除NIP,對NIP的手術術式選擇及預后有重要意義[11]。本研究顯示CT及MRI的臨床分期與手術所見基本相符(僅有1例患者T3期誤診為T4期),這對NIP術前臨床分期和指導手術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比較CT和MRI對腫瘤起源部位的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單純靠CT檢查難于準確評估NIP的準確起源,特別是分期高于T2期的患者,而MRI檢查和評估能夠明顯提高腫瘤起源的識別率,特別是對于分期比較高的的患者,準確率明顯高于CT評估的結果。本研究提示MRI和CT對于評估腫瘤起源的準確性均不能達到100%,但MRI優(yōu)于CT評估結果,有助于術中徹底切除腫瘤組織,防止復發(fā)和惡變。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NIP合理的影像學檢查方案是:對NIP通常先選擇CT平掃和增強掃描以及三維重建,若對T2期以上的患者,NIP的范圍及其與周圍軟組織的界線顯示不佳或者起源部位辨別不好時,盡量輔助于MRI檢查。
[參考文獻]
[1] Minovi A,Kollea M,Draf W,et al. Inverted papilloma:feasibility of end onasal surgery and long-term results of 87 cases[J]. Rhinology,2006, 44(3):205-210.
[2] Savy L,Lloyd G,Lund VJ,et al. Optimum imaging for inverted papilloma[J]. J Laryngol Otol,2000,114(11):891-893.
[3] Krouse JH. Development of a staging system for inverte papilloma[J]. Laryngoscope,2000,110:965-968.
[4] Busquets JM,Hwang PH.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a meta-analysis[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6,134(3):476-482.
[5] 徐健,劉文霞,徐永生. 鼻內鏡手術治療鼻內翻性乳頭狀瘤效果觀 察[J]. 齊魯醫(yī)學雜志,2008,23(5):435-436.
[6] Sauter A,Matharu R,Hormann K,et al. Current advances in the bas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of 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 (review)[J]. Oncol Rep,2007,17(3):495-504.
[7] 孫玉今,趙志梅. 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的CT診斷[J].吉林醫(yī)學,2010,31(26):4438-4439.
[8] 臧崇玲. 鼻腔及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的CT及MRI影像學特點與意義[D]. 沈陽: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
[8] 李源,周兵. 實用鼻內鏡外科學技術及應用[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223-231.
[9] 馬方偉,陳首名,何志兵,等. HRCT 及MRI 對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的診斷價值探討[J]. 吉林醫(yī)學,2012,33(16):3374-3375.
[10] 張羅,韓德民,張盛忠,等. 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J]. 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8,15(10):599-604.
[11] 林峰,梁勇,盧永田,等. 鼻內翻性乳頭狀瘤臨床分型和術式選擇[J]. 吉林醫(yī)學,2008,22(3):231-233.
(收稿日期:201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