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踝關節(jié)各側副韌帶的超聲解剖特點以及超聲檢查方法。 方法 應用高頻超聲探測70例正常成人踝關節(jié)韌帶,包括脛舟、脛距前、脛跟、距腓前、跟腓、脛距后、距腓后韌帶的超聲圖像、厚度及寬度。結果 踝關節(jié)各側副韌帶厚度男女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 > 0.05);應用超聲檢查能夠較好地顯示各部分側副韌帶。 結論 高頻超聲檢查,能夠作為診斷踝關節(jié)各側副韌帶損傷的首選,是一種無創(chuàng)、價廉的檢查方法。
[關鍵詞] 踝關節(jié);側副韌帶厚度;解剖特征
[中圖分類號] R68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8-0081-02
踝關節(jié)是一個精細、靈活的關節(jié),也是人體負重的重要關節(jié),其損傷在臨床上是常見的外傷性疾病[1]。尤其在提倡健康生活的今天,以運動損傷就醫(yī)的患者日益增多,目前臨床尚無簡便、可靠而廉價的輔助診斷方法,踝關節(jié)側副韌帶超聲檢查及研究的報道也較少[2]。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頻超聲對踝關節(jié)各側副韌帶檢查的方法,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①尸體標本:新鮮尸體標本3例,其踝關節(jié)均無明顯病變及變形。②正常成人:共計70人次,其中男40例,女30例 , 年齡26~60歲 ,平均35歲,均無踝關節(jié)損傷史。③研究時間:2012年2月~2013年2月。
1.2 儀器
使用Acuson Sequoia 512、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7.5~13MHz線陣探頭。
1.3 方法
①首先解剖新鮮尸體踝關節(jié)并標記各側副韌帶,將標本置于特制長條形透明膠帶中,然后在其周圍注滿醫(yī)用耦合劑進行超聲掃查;②正常成人踝關節(jié)側副韌帶的超聲檢查:將探頭放在涂有足夠耦合劑的探查部位做相應的掃查。將各側副韌帶中心作為測量點,測量各側副韌帶的厚度。分別采用平臥、側臥和俯臥, 足部呈自然松弛位(足跖屈約20°)、跖屈位(足跖屈約40°~50°)、背屈位(足背屈約10°~20°) 進行初步檢查[3];③用超聲工作站記錄各側副韌帶縱切和橫切超聲圖像聲像特點,并記錄各側副韌帶的厚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4.0的統(tǒng)計軟件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檢驗標準為α=0.05,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各側副韌帶的高頻超聲解剖特征
2.1.1 脛舟與脛距前韌帶 取平臥位,足部跖屈,將探頭垂直于皮膚,在內踝和舟骨間扇形掃查。注意觀察超聲圖像,其中骨性標志有距骨、內踝和舟骨。其中在內踝和舟骨之間類疏松的絲狀的結構是脛舟韌帶。而脛距前韌帶則位于它的深部,由內踝到距骨頸的后方的類疏松的絲狀的結構[4]。見圖1。
2.1.2 脛跟韌帶 取平臥位,足部跖屈。把探頭垂直皮膚,在內踝和跟骨載距突間進行掃查。注意觀察超聲圖像,其中骨性標志有距骨、跟骨載距突和內踝[5]。此外,脛跟韌帶位于骨組織的表面(緊貼),為比較均勻的中低回聲。沒有明顯的絲狀的結構,其前方是脛骨后肌腱。
2.1.3 跟腓韌帶 取側臥位,足部背屈,將探頭放在跟骨和外踝之間。注意觀察超聲圖像,其中骨性標志有跟骨與外踝。而跟腓韌帶是有比較致密的絲狀的結構,表現(xiàn)為上細下寬,回聲中等[6]。其上部連有外踝,下方緊接跟骨外側。另外,上段還見和骨組織之間有小的空隙。淺層、外踝旁能夠見到腓骨的短肌腱、腓骨的長肌腱。見圖2。
2.1.4 距腓前韌帶 取平臥位,足部跖屈,將探頭保持水平位置,放在距骨和外踝之間。注意觀察超聲圖像,其中骨性標志有距骨和外踝。而距腓前韌帶表現(xiàn)為倒三角形,有均勻的低回聲結構[7]。見圖3。
2.1.5 脛距后韌帶和距腓后韌帶 取俯臥位,足部保持背屈。把探頭垂直皮膚,放在距骨和內踝后方、距骨和外踝后方的位置。注意觀察超聲圖像,其中骨性標志有距骨、外踝與內踝。其中脛距后韌帶在骨組織間,為低至中等的回聲,沒有明顯的絲狀結構[8]。
2.2 正常成人踝關節(jié)側副韌帶厚度超聲探測值
正常踝關節(jié)各側副韌帶厚度男女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3 討論
以往當患者發(fā)生踝關節(jié)側副韌帶損傷時,通常其臨床診斷都根據(jù)患者的病史、表現(xiàn)的體征等來判斷,并沒有一些相對比較客觀的臨床依據(jù),給診斷和治療帶來了一定的局限性和困難,同時也會影響患者的預后[9]。早先臨床上有使用X線檢查的方法[10],但是由于分辨率較低,對臨床的參考價值并不大。同時,X線檢查也不能反映周圍軟組織是否有病變,只能除外骨折的有無。而關節(jié)造影為創(chuàng)傷性的檢查方法,對患者會造成較大的痛苦,預后也不佳[11]。至于MRI的缺點,雖然能夠顯示軟組織發(fā)生的病變,但由于無法動態(tài)觀察復雜的韌帶,檢查效果也不佳,其次是價格較為昂貴,會增加患者的醫(yī)療經濟負擔。因此,臨床上急需要一種既無創(chuàng),又能夠較為準確地反映踝關節(jié)各側副韌帶的解剖位置是否正?;蚴欠癜l(fā)生變化、病變等的一種輔助檢查手段。隨著超聲設備的改進以及探查技術日益進步,超聲在踝關節(jié)側副韌帶檢查的相關研究已有開展,但由于在掃查的方法上具有一定的難度,對醫(yī)務人員有較高的技術難度和要求,同時也缺乏一定的系統(tǒng)性研究,因此目前在臨床上應用并不廣泛[12]。然而,近幾年也有一些研究證實使用超聲檢查踝關節(jié)側副韌帶具有反復檢查、動態(tài)追蹤、無創(chuàng)、經濟等特點,這與本文的研究結果也保持一致。此外,超聲檢查能夠實現(xiàn)掃查斷面的任意選擇,并能夠實時地觀察患者韌帶是否發(fā)生了形態(tài)的改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以及活動程度等。
本次研究中,踝關節(jié)各側副韌帶厚度男女間比較無顯著差異;應用超聲檢查能夠較好地顯示各部分側副韌帶。提示超聲檢查方法能對診斷踝關節(jié)側副韌帶發(fā)生的損傷有一定臨床價值。在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踝關節(jié)各側副韌帶超聲表現(xiàn)各有其特點,考慮可能是結構成分、解剖位置不同以及其他周圍組織的影響導致這個問題[13],而且各韌帶間邊界也較模糊,因而在辨別各韌帶時準確把握踝關節(jié)的骨性標志是超聲掃查的基礎。研究中發(fā)現(xiàn),踝關節(jié)各個側副韌帶在厚度方面,左、右兩側并無明顯的不同,因此在檢查的時候需要多注意比對并需要適當放大圖像,盡可能地減少測量誤差。
綜上所述,超高頻聲檢查可作為診斷踝關節(jié)各側副韌帶損傷的首選,能夠同時滿足臨床的診斷需要,也能夠降低患者的檢查經濟負擔。而其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價廉的檢查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14]。
[參考文獻]
[1] 陳兆軍,唐凡啟. 踝關節(jié)韌帶損傷的早期診治[J]. 中國骨傷,2009,20(5):330-331.
[2] 王金輝,蔣協(xié)遠. 慢性踝關節(jié)外側不穩(wěn)定[J]. 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10,8(5):468-471.
[3] 何秀珍,梁峭嶸,石星,等. 正常成人踝關節(jié)韌帶超聲掃查方法學探討[J]. 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10,7(9):679-681.
[4] 卡納爾主編,盧世璧譯. 坎貝爾骨科手術學[M]. 第9版. 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1063-1066.
[5] 王強,孫建華,郭榮光,等. 踝關節(jié)損傷臨床診斷分型[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0,7(6):609.
[6] 吳際鳴. 踝關節(jié)外側韌帶的診斷[J]. 中國骨傷,2010,13(8):504.
[7] 汪益,董啟榕,周曉中. 踝關節(jié)韌帶的MRI表現(xiàn)分析[J]. 蘇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23(1):69-71.
[8] 常恒,袁明遠,肖湘生. 踝關節(jié)周圍隱匿性骨折的MRI診斷[J]. 放射學實踐, 2010,1(1):47-48.
[9] 林發(fā)儉,冉維強,黃曼維,等. 踝關節(jié)側韌帶損傷超聲檢查[J].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0,18(12):1298-1299.
[10] 何秀珍,梁峭嶸,石星,等. 踝關節(jié)側副韌帶損傷的超聲表現(xiàn)[J]. 實用醫(yī)學影像雜志,2009,6(8):188-192.
[11] 唐三元. 踝關節(jié)韌帶損傷[J]. 中華矯形外科雜志,2011,10(10):1013-1015.
[12] 嚴振國. 實用骨傷外科解剖學[M]. 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1992, 9:632-633.
[13] 鐘世鎮(zhèn),徐達傳. 臨床應用解剖學[M]. 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6: 623-625.
[14] 梁慶威. 踝部骨折的治療及距骨生物力學觀察[J]. 中華骨科雜志,2010,18(5):290-292.
(收稿日期:201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