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參附總多糖對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的抗氧化作用。 方法 腹主動脈結(jié)扎法復(fù)制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隨機分成參附總多糖高、中、低劑量組,并設(shè)模型組和假手術(shù)組作為對照,共5組,每組10只。按試劑盒說明書方法檢測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以參附總多糖治療后血漿和心肌組織中的超氧化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 結(jié)果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大鼠高劑量組的SOD值明顯降低,MDA值明顯升高,均具有極顯著的意義(P < 0.01)。與模型組比較,參附總多糖能明顯升高SOD值,降低MDA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而且呈現(xiàn)一定的量效關(guān)系。 結(jié)論 參附總多糖對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具有較好的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關(guān)鍵詞] 參附總多糖;慢性心力衰竭;抗氧化作用
[中圖分類號] R9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8-0018-02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復(fù)雜的臨床綜合癥,主要包括心肌病變和心室因長期壓力或容量負荷過重,使心肌收縮力減弱,不能維持心排血量[1]。它是大多數(shù)心血管疾病的最終歸宿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發(fā)病機制和生理病理狀況復(fù)雜。研究發(fā)現(xiàn)氧化-抗氧化系統(tǒng)的嚴重失衡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難以治療的原因之一[2],而目前臨床上的藥物和治療主要是針對強心、利尿和擴張血管等方面[3-5],對于清除氧自由基增強抗氧化活性的治療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參附湯由人參和附子的提取物制成,作為一種具有強心、抗休克作用的中藥制劑[6],其臨床作用已經(jīng)得到充分證明,而多糖作為其中的一類主要化學(xué)成分,在參附湯抗心衰過程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重視,尤其是對氧化-抗氧化系統(tǒng)的作用尚未明確。因此,本文就通過復(fù)制慢性心衰大鼠模型來評價參附總多糖對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漿和心肌組織中的氧化-抗氧化系統(tǒng)的作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藥品 肝素鈉(上海伯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110421),戊巴比妥鈉(090122,union進口分裝,上?;瘜W(xué)實際采購供應(yīng)站分裝廠)。
1.1.2 參附總多糖的制備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參附湯煎劑中總多糖。稱取參附湯中一劑的用量21 g,其中紅參12 g,黑順片9 g,加20倍量水,浸泡30 min,回流提取3次,第一次提取時間為 2 h,第二次1.5 h,第三次1 h。四層紗布濾過,合并提取液,用旋轉(zhuǎn)蒸發(fā)儀減壓濃縮得1 g·mL-1(生藥/藥液)濃縮液,加入95%乙醇醇沉至濃縮液的含醇量為80%。4℃下靜置過夜,抽濾,分別用95%乙醇、無水乙醇和乙醚洗滌。取沉淀于5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所得即為參附總多糖。
1.1.3 實驗動物 清潔級SD雄性大鼠,50只,(220±20) g(上海西普爾-必凱實驗動物有限公司,動物合格證號SCXK(滬)2008-0016)。大鼠進入清潔級動物實驗室后,每籠放養(yǎng)5只,由專人飼養(yǎng)管理。動物每天燈光照明12 h,通風(fēng)和空調(diào)設(shè)備良好,室溫控制在(20±1)℃,相對濕度為50%~70%。實驗室按常規(guī)定期消毒。所有動物實驗均按浙江中醫(yī)藥大學(xué)動物飼養(yǎng)和使用指南進行。
1.1.4 儀器與試劑盒 分光光度計(美國瓦里安,CARY-100),電子天平(賽多利斯,萬分之一),5810R型臺式大容量冷凍離心機(德國Eppendorf)。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測定試劑盒(批號:2012 0621)、丙二醛(MDA)測試劑盒(批號:20120621)。
1.2 方法
1.2.1 動物模型的復(fù)制 采用腹主動脈結(jié)扎法[7],選用(220±20) g雄性SD大鼠,用3%戊巴比妥鈉腹腔麻醉,固定于動物臺上,打開腹腔,暴露腹主動脈,在腎動脈上方0.5 cm處將7號針頭與腹主動脈共同結(jié)扎,造成腹主動脈管腔環(huán)形縮窄約50%~60%,然后拔出針頭復(fù)制腹主動脈狹窄誘導(dǎo)型心衰模型大鼠。
1.2.2 分組和給藥 將成功復(fù)制的慢性心衰大鼠分成5組,分別是參附總多糖組高、中、低劑量組和模型組,另外假手術(shù)組作為對照,假手術(shù)組僅置縫線而不做腹主動脈結(jié)扎。參附總多糖灌胃給藥,高、中、低劑量組中的給藥劑量分別為300、100、50 mg/kg,每日1次,連續(xù)給藥7 d,模型組和假手術(shù)組給予同劑量生理鹽水。
1.2.3 藥效指標的檢測 將最后一次給藥后2 h的各組大鼠眼眶取血2 mL后,置肝素鈉潤洗的Eppendorf 管中,3 500 rpm離心15 min,取上清液備用;將動物處死,剖取大鼠心臟,用生理鹽水洗凈心腔內(nèi)積血,去掉多余脂肪,紗布吸干多余水分,精密電子分析天平稱取0.5 g,加入3倍量的生理鹽水,勻漿機打碎混勻。采用黃嘌呤氧化酶法檢測SOD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法檢測MDA含量。按照試劑盒說明操作測定血漿和心肌組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
1.3 統(tǒng)計學(xué)分析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實驗數(shù)據(jù)以(x±s)表示,單因素兩水平資料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單因素多水平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方差齊時采用LSD-t檢驗,不齊采用Dunnett-t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 結(jié)果
各組別中對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漿和心肌組織中反映氧化-抗氧化系統(tǒng)水平的SOD和MDA含量的影響見表1與表2。由表1,2可得,與假手術(shù)組相比,模型組血漿和心肌SOD值顯著降低(P < 0.01),MDA值升高極為顯著(P < 0.01),表明模型組大鼠血漿和心肌細胞受自由基氧化損傷較大。與模型組相比,參附總多糖中、低劑量組血漿SOD值無明顯的變化(P > 0.05),而心肌組織SOD水平則上升明顯(P < 0.05)。此外,中、低劑量組血漿和心肌細胞的MDA值均顯著降低(P < 0.05),高劑量組血漿SOD值上升極為顯著(P < 0.01),MDA值下降也極為顯著(P < 0.01)。
3 討論
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大鼠造模21 d后血漿和心肌組織中的MDA含量顯著增加,SOD活性明顯降低,說明慢性心力衰竭時存在著顯著的脂質(zhì)過氧化現(xiàn)象,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則明顯不足。該現(xiàn)象在心肌組織中尤為明顯。中、低劑量的參附總多糖對血漿和心肌組織中的SOD活性并無明顯的改善,在血漿中略有降低。高劑量的參附總多糖對模型大鼠血漿和心肌組織中脂質(zhì)過氧化現(xiàn)象具有明顯的改善,大大提高了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表明參附總多糖不同劑量給藥后對于SOD、MDA的影響均存在一定的量效關(guān)系,且中劑量組與低劑量組之間的差別不明顯,反映了參附總多糖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時對于血漿尤其是心肌組織的氧自由基損傷的保護作用。
已經(jīng)有許多研究證實抗氧化物質(zhì)能消滅活性氧,中斷連鎖性氧化過程,使身體免受活性氧的氧化而保護機體[8,9]。且其活性成分主要為多糖類、蒽醌類、萜類、黃酮及其苷類、香豆素類等成分[10-13]。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慢性心力衰竭時應(yīng)用參附總多糖可有助于改善心肌氧化應(yīng)激狀態(tài),保護心肌細胞免受損傷,從而糾正慢性心力衰竭的生理病理狀態(tài),為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提供新的方向。但本研究尚未涉及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最終預(yù)后,且本研究結(jié)果的內(nèi)在分子機理亦不清楚,尚需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Dirk J,Sjoukje I,Pieta WB,et al. Galectin-3 is an independent marker for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 Clinical Research in Cardiology,2013,102(2):103-110.
[2] 常廣磊,張冬穎,劉劍. 他汀類藥物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xué)進展,2009,30(3):518-521.
[3] Hori M,Nishida K. Oxidative stress and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fter myocardial infraction[J]. Cardiovasc Res,2009,81(3):457-464.
[4] 李麗靜,李秋明,王晶華,等. 參附湯血中移行成份對心源性休克大鼠血流動力學(xué)及能量代謝的影響[J]. 中藥藥理與臨床,2012,28(3):19-21.
[5] 祝光禮,陳鐵龍,魏麗萍,等. 參附強心合劑對心衰大鼠血流動力學(xué)的影響[J]. 中華中醫(yī)藥學(xué)刊,2010,28(6):1125-1127.
[6] 徐丹,范穎. 參附湯方源考證及其配伍內(nèi)涵探析[J]. 中華中醫(yī)藥學(xué)刊,2010,28(5):1062-1063.
[7] 陳新宇,蔡虎志,余洪,等. 慢性心衰心陽虛型病證動物模型研究進展與評析[J]. 中醫(yī)藥導(dǎo)報,2011,17(8):108-111.
[8] Jing Zhang,Haiyan Wang,Yusheng Xue,et al. Cardioprotective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a polysaccharide from the root bark of Aralia elata (Miq.) Seem[J]. Carbohydrate Polymers,2013,93(2):442-448.
[9] Van Hung Nguyen,Van Cuong Pham,Thi Thu Ha Nguyen,et al. Novel Antioxidant neo-Clerodane Diterpenoids from Scutellaria barbata[J].Europe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2009,33:5810-5815.
[10] Khizar Hayat,Xiaoming Zhang,Hanqing Chen,et al.Liberation and separ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citrus mandarin peels by microwave heating and its effect on antioxidant activity[J]. Separation and Purication Technology,2010,73:371-376.
[11] Gowchin Yen,Pinder Duh,Dayon Chuang.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anthraquinones and anthrone[J]. Food Chemistry,2000,70:437-441.
[12] Guilherme Borges Bubols,Damiana da Rocha Vianna,Alexander Medina-Remón,et al.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Coumarins and Flavonoids[J]. Mini Reviews in Medicinal Chemisrty,2013,13(3):335-352.
[13] Chinying Shaw,Chenhui Chen,Chihchieh Hsu,et al.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scopoletin isolated from Sinomonium acutum[J]. Phytotherapy Research,2003,17(7):823-825.
(收稿日期:2013-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