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兒童細菌性肺炎的病原菌具體分布及耐藥情況。 方法 本次的研究對象均為近兩年間來我院進行治療的1326例細菌性肺炎患兒,對于患者相關資料的調查均使用《兒童細菌性肺炎調查表》,呼吸道分泌物標本的采集于患者將口腔清潔后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負壓吸取。對所有的研究對象均進行藥敏試驗。 結果 本次檢出的病原菌在所有的研究對象中所占的比例為14.93%,G-菌所占的比例為63.95%,G+菌所占的比例為36.05%。將相同的細菌株構成比在2011年及2012年中進行比較分析發(fā)現,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就居于前5位的細菌株的耐藥率在2011年及2012年兩年中進行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ESBLs菌在本次研究中3種G-桿菌的檢出率為36.13%。 結論 細菌性肺炎的耐藥性表現得非常明顯,研究中也具有較高的產ESBLs菌檢出率,我們應該在早期對其進行藥敏試驗,以期達到臨床上對于抗菌藥物的使用更為合理正確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 病原菌;兒童;細菌性肺炎;耐藥性
[中圖分類號] R725.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8-0015-03
在兒童感染性肺炎中細菌、真菌及病毒等為其主要的病原體,而在細菌性肺炎發(fā)生中細菌是主要病原菌。兒童細菌性肺炎患者自從臨床廣泛地使用抗菌藥物以后明顯地改善了患者的預后,但是該類患者在進入20世紀60年代后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具有較高的細菌耐藥性的一些新的特點在該種疾病中表現出來,而且肺炎鏈球菌感染的兒童往往具有不典型的臨床表現。所以,為了達到在臨床上抗菌藥物更為規(guī)范、合理的使用,使患者的治療效果得到顯著的提高的目的,對于細菌性肺炎的病原菌在不同地區(qū)兒童中的分布及該病菌的耐藥性進行分析及準確掌握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1,2]。筆者回顧性分析了近年來在我院進行治療的細菌性肺炎患兒,對其病原菌的分布進行了解,對其耐藥情況進行分析,以期為該類疾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均為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間來我院進行治療的1 326例細菌性肺炎患兒,其中男851例,女475例;患者年齡最小為30 d,年齡最大為13歲。所有研究對象中有963例(72.62%)患兒年齡在1歲以下。所有研究對象的監(jiān)護人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1.2.1 患者資料的調查 本次研究中對于患者相關資料的調查均使用《兒童細菌性肺炎調查表》進行,該量表由本單位自行設計,調查內容涉及兩個方面,其一為性別、年齡等患兒的基礎資料,其二為患兒首次細菌性肺炎的發(fā)病年齡及采用何種抗菌藥物對疾病進行治療等與疾病相關的信息。本次調查組的成員均經過統(tǒng)一的培訓,對于患兒病史的采集則按照本問卷內容進行調查,對于患兒的病史、入院后使用何種抗菌藥物及該藥物的使用時間通過查閱病歷的方式進行了解,這樣可以使本次調查的內容更為完善。
1.2.2 標本采集方法 所有的研究對象入院后均需禁食2 h,呼吸道分泌物標本的采集于患者將口腔清潔后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負壓吸取。告知能夠咳痰的患者進行深吸氣將痰液用力咳出后馬上將所取標本進行送檢。所有的患者均在入院時用藥前采集痰標本。送檢痰標本應涂片在顯微鏡低倍鏡下觀察該標本是否合適做細菌培養(yǎng),低倍鏡下見WBC>25,上皮細胞<10或WBC>25,上皮細胞<25,適合做細菌培養(yǎng);若WBC<10,上皮細胞>25,則為不合格,不適合做細菌培養(yǎng),應重留標本。按照上述采集標本的方法對重癥細菌性肺炎患兒進行痰液標本采集,該類患者需要采集標本的次數較多,采集的時間為入院24 h及48 h。
1.2.3 細菌培養(yǎng)及藥物敏感試驗 ①細菌的培養(yǎng)方法:采用劃線分離法將標本接種到羊血平板,放于35℃的隔水式恒溫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18~24 h,標本的鑒定采用西門子公司提供的WalkAway-40Plus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儀進行。②藥物敏感試驗: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陰性桿菌試驗采用雙紙片擴散法進行,具體方法如下:將測試菌調到0.5個麥氏單位,在M-H平板上涂抹均勻。貼上頭孢他啶(30 μg)和頭孢他啶+克拉維酸(30 μg/10 μg)紙片,或頭孢噻肟(30 μg)和頭孢噻肟+克拉維酸(30 μg/10 μg)紙片。各紙片之間的距離不小于24 mm,35℃孵育18~20 h,觀察結果。當任何一個藥物在加入克拉維酸后抑菌圈直徑與不加克拉維酸的抑菌圈相比,增大超過5 mm時,判定為產ESBLs。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試驗數據的錄入均使用Excel 2003,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包進行,采用χ2檢驗對各組間菌株構成比及檢出率進行比較分析,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011及2012年病原菌檢出情況比較
本次檢出的病原菌在所有的研究對象中所占的比例為14.93%(198/1326),共檢出10種病原菌,共233株。本次研究中肺炎克雷伯菌在檢出的細菌株居于首位。其中革蘭陰性(G-)菌所占的比例為149/233(63.95%),革蘭陽性(G+)菌所占的比例為84/233(36.05%)。2011年檢出細菌株為111株,2012年檢出細菌株為122株。將相同的細菌株構成比在2011年及2012年中進行比較分析發(fā)現,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2011年、2012年肺炎病原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性比較
革蘭陰性菌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及銅綠假單胞菌對青霉素的最低的耐藥率為85.71%;革蘭陽性菌中的肺炎鏈球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對于青霉素的最低的耐藥率為84.21%,結果表明以上肺炎病原菌均具有較高的青霉素耐藥率。對于第一代頭孢類具有中等水平的耐藥率,但是對于第三代頭孢類具有相對較高的敏感性,其中本次研究中檢出的所有的細菌均可以被亞胺培南殺滅。就居于前5位的細菌株的耐藥率在2011年及2012年兩年中進行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 < 0.05)。見表2、3。
2.3 產ESBLs菌在本次研究中前3種細菌的檢出情況
見表4。
3 討論
據報道,全球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兒童約130萬例,在兒童總死亡率中占有較高的比例,約為63%[3]。有學者做過相關調查,結果表明,在兒童死亡的原因中肺炎仍然高居首位,理化因素、細菌感染等原因均可能導致肺炎發(fā)生,其中在各種發(fā)生原因中占比例最高的為細菌感染,而肺炎克雷伯菌及肺炎鏈球菌等均為較為常見的病原菌[4]。本次研究中選取來我院進行治療的1 326例細菌性肺炎的患兒,其中病原菌的檢出率為14.93%,雖然臨床相關的報道較多,但是關于病原菌的檢出率各不相同,較低的為13.2%,較高的為28.1%[5-7],本次的研究所得數據介于以上兩項研究之間。推測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各個報道中樣本均具有不同的來源,所調查對象均具有不同的年齡、各個調查對象的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不同導致該結果的出現。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革蘭陰性(G-)菌所占的比例為63.95%,革蘭陽性(G+)菌所占的比例為36.05%,其中,G-菌中的主要的菌種包括大腸埃希菌40株,肺炎克雷伯菌54株,銅綠假單胞菌為25株,其相應的構成比為17.17%、23.18%、10.73%;G+菌中的主要菌種包括肺炎鏈球菌35株,金黃色葡萄球菌30株,其相應的構成比為15.02%、12.88%。該結果提示我國兒童細菌性肺炎患者具有比較明顯的主要病原體。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對青霉素類及第一代頭孢類藥物具有較高耐藥率的菌種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等革蘭陰性菌,肺炎鏈球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革蘭陽性菌,對于頭孢噻肟等第三代頭孢類藥物具有中等水平的耐藥性,但采用第三代頭孢類藥物與克拉維酸結合進行治療能夠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中檢出的G-病原菌中的大部分都可以被殺滅。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與2011年比較,2012年各類菌株對于大部分抗菌藥物均具有明顯較高的耐藥率。結果進一步說明,對于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在臨床上兒童細菌性肺炎中表現得非常明顯,并且逐年提高。研究結果表明,本組所有檢出細菌菌株都可以被亞胺培南進行體外殺滅,臨床上可將其作為最后的手段用于細菌耐藥的治療[8]。
綜上所述,本地區(qū)細菌性肺炎患兒具有非常明顯的耐藥性,為了達到使病原菌種類及敏感抗菌藥物更為明確的目的,我們應該在早期對其進行藥敏試驗,這樣可以使疾病的治療更有針對性,杜絕臨床上濫用抗菌藥物,降低發(fā)生耐藥性的可能性,使產生耐藥菌株數量也得到顯著的減少,以期達到臨床上對于抗菌藥物的使用更為合理正確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麗娜,張英芝. 兒童細菌性肺炎病原菌的臨床分析[J]. 臨床肺科雜志,2012,17(1):172-174.
[2] 李仁忠,張香蓮. 兒童細菌性肺炎病原學檢查及抗生素使用情況[J].山西婦幼衛(wèi)生,2000,11(2):3-4.
[3] 何海燕,呂興,呂波. 832例兒童細菌性肺炎病原學及耐藥性分析[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10,28(2):164-166.
[4] File TM.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 Lancet,2003,362(94):1991-2001.
[5] 王軍. 兒童細菌性肺炎病原菌221株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09,9(11):1081-1083.
[6] 王素梅,楊敏,齊旭升. 兒童細菌性肺炎208例主要致病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浙江臨床醫(yī)學,2010,12(8):818-820.
[7] 上官芹,孫志良. 兒童細菌性肺炎致病菌的耐藥性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1):1528-1529.
[8] 劉克戰(zhàn),張俊艷. 兒童細菌性肺炎676例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山西醫(yī)藥雜志,2008,37(9):785-788.
(收稿日期: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