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手足口病患兒空腹血糖和心肌酶的變化及其在預測病情進展中的價值。方法 觀察2012年1月~2013年4月廣州市增城市婦幼保健院120例患兒空腹血糖和心肌酶的變化,其中普通型手足口病60例,重型手足口病60例。 結果 (1)60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兒血糖均值為(5.24±1.34)mmol/L;60例重癥手足口病患兒血糖均值為(6.80±2.21)mmo/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2)病情穩(wěn)定的99例患兒血糖為(4.61±1.39)mmo/L,低于病情惡化的患兒血糖水平(6.91±2.64)mmo/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3)重癥患兒心肌酶各指標均高于普通組。 結論 手足口病常伴有應激反應增高,空腹血糖增高是早期識別手足口病重的危險因素。需警惕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心肌損傷。
[關鍵詞] 手足口病;空腹血糖;心肌酶
[中圖分類號] R725.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31-0155-02
手足口病是兒童常見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由腸道病毒引起,多見于6歲以下兒童。一般病例表現(xiàn)為發(fā)熱伴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及皰疹,預后良好。但少數(shù)病例(尤其是<3歲患兒)病情進展迅速,可出現(xiàn)腦干腦炎、腦膜腦炎、暴發(fā)性心肌炎、肺水腫和肺出血[1,2]。故早期識別重癥病例、及早給予干預治療更重要。應激反應在手足口病重型、危重型發(fā)生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血糖升高是機體高代謝狀態(tài)的早期表現(xiàn),故血糖測定可能對早期識別重型手足口病有重要指導意義。本研究監(jiān)測80例手足口病患兒血糖水平,以探討重型手足口病病例血糖水平的變化及預測病情變化的價值。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所有研究對象均為2012年1月~2013年4月廣州市增城市婦幼保健院住院的手足口病患者。普通手足口病患兒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齡11個月~3歲。重癥手足口病病例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齡9個月~3歲。全部患兒均按2010年版衛(wèi)生部頒發(fā)的《手足口病診療指南》的診斷標準進行分類。以上研究對象均排除并發(fā)其他引起血糖升高的疾?。ㄈ缣悄虿。?。所有患兒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見表1。重癥患者診斷符合以下條件之一:①存在意識障礙、肢體抖動、易驚或驚厥,腦膜刺激征陽性;②X線胸片示片狀陰影或磨玻璃樣改變;③循環(huán)系統(tǒng)損害,如血壓明顯升高或降低(2個標準差以上)、末梢循環(huán)不良。
1.2 方法
血糖采用強生牌簡便快速血糖儀檢測末梢血。心肌酶采用BC-4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儀器及其配套試劑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應用。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情況,記錄兩組患兒血糖變化、心肌酶變化及病例轉歸情況。
1.4統(tǒng)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應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組間采用t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基線資料比較
60例普通手足口病患兒(普通組),體溫平均(38.33±1.56)℃,年齡(20.45±6.21)個月,體重(12.68±1.75)kg;60例重癥手足口病患兒(重癥組),體溫平均(39.74±1.11)℃,年齡(19.45±5.56)個月,體重(12.41±2.03)kg;兩組個各基線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基線資料比較(x±s,n=60)
2.2 兩組患兒血糖變化情況比較
普通組患兒血糖均值為(5.24±1.34)mmol/L,重癥組患兒血糖均值為(6.80±2.21)mmol/L,較普通組患兒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 = 13.39,P < 0.05)。
2.3 兩組患兒心肌酶變化情況
普通組患兒心肌酶各指標均低于重癥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心肌酶變化情況比較(U/L,x±s,n=60)
注:LDH為乳酸脫氫酶,CK-MB為肌酸激酶同工酶,CK為肌酸激酶,α-HBDH為α-羥丁酸脫氫酶
2.4 各組病例轉歸
普通組中病情加重13例,平均血糖濃度為(6.32±2.34)mmo/L。重型組中病情加重8例,平均血糖濃度為(7.14±2.29)mmo/L。病情加重患兒共21例,平均血糖濃度為(6.91±2.64)mmo/L,與病情穩(wěn)定患兒[(4.61±1.39)mmo/L]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 = 36.46,P < 0.05)。
3 討論
兒童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很多,外傷、飲食變化、各種急性傳染病、驚厥、休克、缺氧等狀態(tài)可引起血糖升高[3]?;純簯顟B(tài)下,胰高血糖素、糖皮質激素等激素分泌增加,胰島素分泌減少,可導致血糖濃度升高[4]?;純嚎赏ㄟ^血糖變化體現(xiàn)應激反應的強度及作用過程[5]。本研究病情惡化患兒的血糖濃度均較高,說明應激反應強烈。應激性高血糖濃度越高,患兒病情加重,可繼發(fā)高滲血癥和滲透性利尿,導致脫水,形成惡性循環(huán),危重患兒由于組織器官缺血、缺氧,大量葡萄糖經無氧酵解,一方面使組織細胞能量生成減少,細胞能量代謝障礙,影響細胞功能;另一方面使乳酸生成增多,直接導致組織細胞的損傷。研究表明,高糖血癥是肺水腫的重要危險征兆[6,7]。
本組研究重癥組血糖為(6.80±2.21)mmol/L顯著高于普通組患者(5.24±1.34)mmol/L,說明血糖濃度與手足口病的嚴重程度有一定相關。病情惡化組患兒的血糖濃度高于病情穩(wěn)定組[(6.91±2.64)mmol/L vs (4.61±1.39)mmol/L],說明血糖濃度與手足口病預后情況也有一定關系。檢測血糖濃度可作為早期評估手足口病的危險因素。
本研究提示手足口病除了需要重視應激狀態(tài)外,還要注意患兒心臟的損害。心肌酶是心肌細胞內的酶類物質, 具有催化心肌細胞代謝和調節(jié)心肌細胞電活動的作用。心肌酶譜的活性變化和持續(xù)時間與心肌細胞壞死程度呈正相關。CK-MB 對判斷心肌損害具有高度特異性。但CK-MB在血液中持續(xù)時間短, 一般4~8 h 開始升高,1周左右即恢復正常。心肌酶檢測有助于早期發(fā)現(xiàn)手足口病患兒的心肌損害,尤其查體出現(xiàn)心跳加快或明顯減慢,或者出現(xiàn)停搏、不規(guī)則等心肌受損表現(xiàn),應盡快檢測心肌酶譜和心電圖。有文獻報道,動態(tài)監(jiān)測CK-MB結合肌鈣蛋白可較好地診斷心肌損害[8]。
綜上,本研究結果說明手足口病發(fā)生時伴有應激反應增高表現(xiàn),空腹血糖增高可以作為手足口病重癥病例早期識別的一個危險因素,同時還需警惕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心肌損傷。
[參考文獻]
[1] 蔡韻,申惠國,李治俊,等. 2011年上海地區(qū)輕、重癥手足口病患者腸道病毒71型分離株VP1、VP4區(qū)的基因特征分析[J]. 中華傳染病雜志,2013,31(1):12-18.
[2] Kim SJ,Kim JH,Kang JH,et al. Risk factors for neurologic complication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2009[J]. J Korean Med Sci,2013,28(1):120-127.
[3] 管云. 危重病兒應激性高血糖臨床分析[J]. 中外健康文摘,2012,45:48-49.
[4] 李玉芬. 危重病患兒應激性高血糖與疾病預后的關系分析[J]. 中國醫(yī)學工程,2012,20(7):38,41.
[5] Bagnis A,Izzotti A,Saccà SC. Helicobacter pylori, oxidative stress and glaucoma[J]. Dig Liver Dis,2012,44(11):963-964.
[6] 李晶,母義明. 《中國胰島素泵治療指南》解讀[J].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2,32(8):605-607.
[7] Nadel S. Hand,foot,mouth,brainstem,and heart disease resulting from enterovirus 71[J]. Crit Care Med,2013,41(7):1821-1822.
[8] 彭建霞,何亞萍,武國霞,等. 手足口病患兒心肌肌鈣蛋白I、CK-MB檢測的臨床意義[J].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1,38(2):249-250.
(收稿日期:201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