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利用纖維支氣管鏡在氣道局部病灶注射利福平治療支氣管結核(EBTB)的臨床療效。 方法 選擇2012年3月~2013年1月我院呼吸內科收治的74例EBTB患者,按照治療意愿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34例患者行常規(guī)抗結核治療,觀察組40例患者在對照組常規(guī)結核治療基礎上,對患者行纖維支氣管鏡介入在氣道局部注射利福平注射液。 結果 兩組EBTB患者發(fā)熱、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觀察組轉陰率為100%(40/40),對照組轉陰率為94.1%(32/34),兩組患者的痰檢轉陰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935,P=0.353);纖維支氣管鏡介入氣道局部注射給予利福平患者的好轉率為100%,對照組好轉率為82.4%,兩組好轉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7.955,P < 0.05);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分別為97.5%與79.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纖維支氣管鏡介入氣道局部注射給予利福平治療EBTB的療效確切,安全有效,不良反應少,能減少支氣管狹窄、肺不張、毀損肺的發(fā)生,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 利福平;支氣管內膜結核;纖維支氣管鏡
[中圖分類號] R521.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31-0150-02
支氣管內膜結核(EBTB)多數(shù)繼發(fā)于肺結核,少數(shù)繼發(fā)于支氣管淋巴結核,不具有明顯的臨床癥狀,且早期胸片和普通CT通常難以識別,檢出率極低。而隨著纖維支氣管鏡在臨床上的推廣使用,EBTB的檢出率明顯提高[1]。EBTB病情遷延時間較長,若單純使用抗結核藥物對炎性浸潤型EBTB尚能取得良好療效,但對肉芽增生型或潰瘍壞死型EBTB則療效不佳[2]。本研究在常規(guī)結核治療基礎上,對患者行纖維支氣管鏡介入在氣道局部注射利福平注射液,取得滿意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3年1月我院呼吸內科收治的74例EBTB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3例,女31例,年齡15~67歲,平均(42.7±5.1)歲。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發(fā)熱、胸痛、咯血、氣短、痰菌陽性。纖維支氣管鏡鏡檢分型:炎性浸潤型21例,潰瘍壞死型19例,肉芽增殖型18例,瘢痕狹窄型12例,管壁軟化型4例。治療前講解纖維支氣管鏡介入注射給藥的優(yōu)缺點,依照患者是否接受纖維支氣管鏡介入而將74例患者分為兩組,拒絕使用纖維支氣管鏡介入注射給藥的34例患者為對照組,同意使用纖維支氣管鏡介入注射給藥的40例患者為觀察組。兩組患者的平均年齡、性別及支氣管結核病變程度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常規(guī)的抗結核方案(2hRZE/4hER)。觀察組在常規(guī)抗結核基礎上行纖維支氣管鏡介入氣道局部注射給予利福平進行治療。纖維支氣管鏡介入治療步驟如下:術前麻醉要充分、給藥及鏡檢操作均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觀察病變部位、面積、表面干酪樣壞死物及肉芽增殖情況、氣道阻塞的情況,待發(fā)現(xiàn)病灶后,使用活檢鉗盡可能地將病灶壞死組織及膿性分泌物鉗出或吸出,而后生理鹽水沖洗,將利福平注射液(0.15 g/5 mL)經(jīng)針通過纖維支氣管鏡介入多點注射至病灶,注射完畢后患者側臥休息0.5 h,以保持病灶藥物濃度。每周1次,連續(xù)治療2個月。纖支鏡下顯示水腫明顯減輕或消退,突出支氣管內壁的肉芽、壞死組織和膿性分泌物消失或基本消失,如存在肺不張,則治療后應顯示肺已復張或基本復張。
1.3 觀察指標
參照董全勇等[3]文獻報道,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纖維支氣管鏡下病情恢復情況,有無管腔狹窄不良反應發(fā)生;痰菌變化情況以及遠期療效(有無復發(fā)后新增瘢痕狹窄);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
1.4 療效評定
顯效:EBTB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痰檢連續(xù)3次為陰性,無復發(fā)情況或新增瘢痕,纖支鏡見管腔完全通暢;有效:EBTB臨床癥狀明顯得到緩解,痰檢改善至++或+,纖支鏡見管腔及開口明顯擴大;無效:EBTB臨床癥狀及痰檢無改善或加重??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采用t或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對比
兩組EBTB患者發(fā)熱、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治療2個月后痰檢結果:觀察組轉陰率為100%(40/40),對照組轉陰率為94.1%(32/34),兩組患者的痰檢轉陰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935,P = 0.353)。
2.2 兩組患者纖維支氣管鏡下病情對比
觀察組患者鏡下病變半年內明顯好轉或康復者40例(100%),治療結束后進行6個月的隨訪發(fā)現(xiàn)僅有1例出現(xiàn)管腔狹窄,無復發(fā);對照組好轉率為82.4%(28/34),隨訪半年發(fā)現(xiàn)4例復發(fā),3例出現(xiàn)管腔狹窄。兩組好轉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7.955,P = 0.001)。
2.3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分別為97.5%與79.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3 討論
EBTB是位于氣管或支氣管黏膜以及黏膜下層結核性病變,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癥狀具有多樣性,預后差且病程遷延,進一步可形成結核性潰瘍,底部肉芽組織增生,肉芽組織向管腔內生長或干酪壞死物堆積,最終導致支氣管狹窄或阻塞[4]。到醫(yī)院就診時,病情已較為嚴重[5]。與肺結核相似,大部分EBTB患者在接受治療3個月后即可好轉,一般采用霧化吸入抗結核藥物,其臨床價值更得到肯定,但少數(shù)如增殖型或潰瘍型EBTB難以獲得較好療效,該類患者的組織損傷較為嚴重、纖維瘢痕較為明顯,若長時間治療不愈則易導致氣管或支氣管狹窄、肺不張等[6]。EBTB發(fā)生后病灶周圍血管顯著減少且組織大量增生,全身給藥后藥物常難以到達病灶。而纖維支氣管鏡介入氣道局部注射利福平,則為直接對病灶部位給藥,在維持病灶部位足夠藥物濃度的同時,還能防止與減輕支氣管損害[7]。能使堵塞的支氣管盡早暢通,以防瘢痕狹窄形成,同時能改善肺部病變的引流以達到全身治療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纖維支氣管鏡介入氣道局部注射給予利福平的患者的痰菌轉陰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纖維支氣管鏡介入氣道局部注射給予利福平患者的好轉率為100%,療程結束后進行6個月的隨訪發(fā)現(xiàn)僅有1例出現(xiàn)管腔狹窄,無復發(fā);對照組好轉率為82.4%(28/34),隨訪半年發(fā)現(xiàn)4例復發(fā),3例出現(xiàn)管腔狹窄。兩組好轉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分別為97.5%與79.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表明纖維支氣管鏡介入氣道局部注射給予利福平其優(yōu)點是藥物可以直接進入病灶部位,克服了肝腸循環(huán)及藥物的代謝消除作用,對病灶內的結核菌起直接殺滅作用;同時治療過程中局部沖洗可清除病灶膿苔、壞死樣組織等,減輕組織充血水腫,改善氣管通氣,減少支氣管狹窄、肺不張、毀損肺的發(fā)生[8]。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抗結核治療的同時支氣管鏡下局部給藥,可以明顯緩解臨床癥狀,避免形成氣道狹窄,與普通治療方法比較,提高了治療效果,毒副作用少,安全有效,且操作簡便,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9]。
[參考文獻]
[1] 高官聚,宋韜,劉建玲,等. 經(jīng)導管注入利福平滅菌粉末(維夫欣)治療支氣管結核療效觀察[J]. 臨床肺科雜志,2012,17(11):2033-2034.
[2] 周曉慧. 利福平注射液-膠囊治療復治菌陽肺結核療效觀察[J]. 臨床肺科雜志,2013,18(2):313-314.
[3] 董全勇. 利福平注射液治療初治重癥肺結核的近期療效觀察[J]. 臨床肺科雜志,2012,17(12):2296-2297.
[4] 黃貴榮,魏建華,郭清蘭,等. 經(jīng)纖維支氣管鏡微波治療支氣管結核的臨床研究[J]. 寧夏醫(yī)學雜志,2005,27(5):305-306.
[5] 汪學智,王琳,夏凡,等. 利福平不同給藥途徑對老年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療效的影響[J]. 中國基層醫(yī)藥,2010,17(24):3357-3358.
[6] 朱春梅. 利福平注射液與利福平膠囊治療初治空洞型肺結核療效分析[J]. 臨床肺科雜志,2011,16(2):219-222.
[7] 云玉芹. 利福平(粉針劑)治療肺結核的臨床療效觀察[J]. 臨床肺科雜志,2013,18(7):1334-1335.
[8] 李艷,譚守勇,羅春明,等. 依賴利福平與耐利福平結核桿菌肺結核的臨床特點比較[J]. 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33(2):287-289.
[9] 王枝梅. 纖維支氣管鏡下局部給藥治療支氣管結核療效觀察[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35):89-90.
(收稿日期:201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