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喹諾酮類藥物在本地區(qū)使用發(fā)生不良反應的特點與一般規(guī)律,以減少藥品不良反應(ADR)的發(fā)生。 方法 收集來賓市2010~2012年喹諾酮類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報告進行匯總分析。 結果 喹諾酮類藥物引發(fā)的不良反應236例,可在任何年齡段患者中發(fā)生;涉及9種喹諾酮類藥物,其中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應為203例,涉及的器官或系統(tǒng)主要為皮膚、中樞及外周神經(jīng)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所占比例分別為49.83%、14.68%、13.31%。 結論 加強喹諾酮類藥物不良反應的監(jiān)測,提高用藥的安全性,減少藥品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關鍵詞] 藥品不良反應;喹諾酮類
[中圖分類號] R978.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31-0004-03
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是由人工合成的抗菌藥物,該類藥物發(fā)展迅速,因其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口服吸收好、組織濃度高、半衰期相對較長、與其他抗菌藥物無交叉耐藥性,在臨床上被廣泛使用。其作用機制是選擇性抑制細菌DNA回旋酶,造成細菌染色體的不可逆損害,阻礙DNA復制,從而起到殺菌作用。為進一步了解喹諾酮類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概況,現(xiàn)將來賓市2010~2012年間收到的236例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所致的不良反應報告進行統(tǒng)計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資料來自2010~2012年來賓市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中心收集的ADR報告,總計236份。
1.2 ADR因果關系判斷標準
根據(jù)我國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ADR監(jiān)測中心頒布的ADR因果關系判斷標準,分為6級: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無關、待評價、無法評價。
1.3 方法
按患者年齡、性別、給藥途徑、引發(fā)ADR的藥品種類、ADR涉及的器官/系統(tǒng)損害及臨床表現(xiàn)類型、藥品種類及分布等方面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發(fā)生ADR患者的一般資料
本次共收到喹諾酮類抗菌藥物ADR病例236份,其中男98例,占41.5%,女138例,占58.5%;患者年齡最小16歲,最大92歲,發(fā)生ADR患者的年齡分布見表1。其中口服給藥8例,占3.39%,靜脈給藥228例,占96.61%。
表1 發(fā)生ADR患者的年齡分布
2.2 ADR 因果關系評價
按“1.2”項中ADR因果關系判斷標準對ADR因果關系進行評價,見表2。
2.3 ADR級別、對原患疾病的影響及轉歸
按ADR級別分,236例ADR中一般ADR 234例,占99.15%;病程延長ADR 1例,占0.42%;導致后遺癥1例,占0.42%;以不明顯、病情加重、病程延長、導致后遺癥和死亡來評價ADR對原患疾病的影響,見表3。
表3 ADR對原患疾病的影響
2.4 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統(tǒng)及主要臨床表現(xiàn)
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統(tǒng)293例中,皮膚及其附件、中樞及外周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消化系統(tǒng)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其他系統(tǒng),其次是全身性損害。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統(tǒng)及主要臨床表現(xiàn)見表4。
2.5 ADR涉及的藥品種類及分布
左氧氟沙星203例,占86.02%;氟羅沙星10例,占4.24%;洛美沙星7例,占2.97%;培氟沙星5例,占2.12%;氧氟沙星4例,占1.69%;諾氟沙星、依諾沙星、環(huán)丙沙星各2例,分別占0.85%;加替沙星1例,占0.42%。
3 討論
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按其母核結構,可分為4類:1,8-萘啶羧酸類、吡啶并嘧啶羧酸類、喹啉羧酸類、噌啉羧酸類,其中以喹啉羧酸類的產品最多[1]。由于氟基團的引入而獲得一系列體外抗菌活性高、體內藥動學性質優(yōu)良的氟喹諾酮類化合物,目前臨床上主要應用抗菌活性強、毒性低的第三、四代產品,近年來用量逐年上升,因此其ADR的發(fā)生率也逐年上升。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我市喹諾酮類藥物9個品種中,主要以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應居多,因其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隨著該藥的普遍應用,相關的不良反應的報道也不斷增多,在統(tǒng)計學分析中,總共有203例,占藥品種類的86.02%。在累及多個系統(tǒng)器官的抗菌藥物ADR病例中,其中以皮膚及其附件損害、中樞及外周神經(jīng)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損害發(fā)生例數(shù)居前三位,分別為49.83%、14.68%、13.31%。
喹諾酮類藥物的不良反應以變態(tài)反應最為常見,表4中以瘙癢、皮疹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喹諾酮類藥物結構較為簡單,非蛋白質,但大多可作為半抗原,與體內的蛋白質結合而成為全抗原,后者能促使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當再次接觸同種藥物即可產生變態(tài)反應[2]。還有一些用藥部位瘙癢、紅腫、疼痛等不良反應,多是由于滴速過快引起的。靜脈滴速過快,濃度高,血管內濃度梯度迅速增高,血管內壓力增大,血管膨脹,血管壁細胞膜內外的滲透壓失去平衡,血管內皮細胞及血管壁神經(jīng)細胞脫水,過速流動的液體對血管壁的壓力增高,摩擦力加大,使血管內壁平滑肌損傷[3],導致患者在靜脈滴注時感覺到瘙癢、疼痛,如能控制滴速在40滴/min以下,局部紅腫及疼痛能明顯減輕。喹諾酮類藥物具有交叉過敏性,因此,醫(yī)師在使用該類藥物之前,一定要詳細詢問過敏史,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
喹諾酮類藥物另外一個主要不良反應就是中樞及外周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多以頭暈、頭痛為主要表現(xiàn),可能是因為該藥具有脂溶性,組織滲透力強,腦脊液中濃度高,并抑制腦內抑制性遞質γ-氨基丁酸與其受體結合,不僅使γ-氨基丁酸從自主神經(jīng)末梢釋放減少,而且可競爭抑制γ-氨基丁酸與突觸后受體的結合,從而增加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性[4]。有研究表明[5],發(fā)生這類不良反應的高危人群是大劑量用藥的老年患者、有精神病史或腎功能異常者,臨床表現(xiàn)以頭昏、睡眠障礙、興奮居多,故對于有腦部基礎疾病的患者應該盡量避免使用喹諾酮類。
消化系統(tǒng)的不良反應以惡心、嘔吐居多,這與喹諾酮類藥物分子結構中的喹酸對胃腸道的刺激有關,故應避免空腹服用喹諾酮類藥物[6-9],應在飯后半小時服用。通常消化系統(tǒng)的ADR與劑量有關,減少劑量或者停用藥,ADR可得到緩解,重度患者應適當補充液體、電解質。
綜上所述,喹諾酮類藥物ADR的發(fā)生與藥物性質、患者的個體差異、臨床使用等各方面因素有關,因此,在臨床應用中應注意不良反應的觀察,加強對特殊人群用藥安全性的關注,對于給藥方式、藥物相互作用、常見的不良反應類型等引起重視,在臨床應用中應嚴格掌握適應證,療程不宜過長,用藥過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用藥情況,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臨床藥師通過分析、研究喹諾酮類藥物致ADR的規(guī)律,通過多種形式,向臨床醫(yī)師及群眾提供安全用藥方面的服務,提高用藥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劉■,仲華,朱蓓蓓,等. 6種喹諾酮類抗菌藥物不良反應的調查分析[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11):1613-1614.
[2] 諸慧,肖忠革,金劍,等. 喹諾酮類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機制及其臨床處理[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09,2(5):86-87.
[3] 張載福. 病理生理學[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109-112.
[4] 李強,朱雄,王爾華. 喹諾酮類抗菌劑結構與不良反應之間的關系[J].藥學進展,2003,27(1):29-33.
[5] 錢之玉. 藥理學進展[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411.
[6] 方靜,周學琴. 抗感染藥物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相關因素分析及預防[J]. 中國抗生素雜志,2012,2(37):141-144.
[7] 張運琳. 521例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0,16(4):515-517.
[8] 陳紅娟,何偉康. 門診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 吉林醫(yī)學,2010, 31(23):3856-3857.
[9] 王麗華. 我院375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 中國藥房,2010,21(46):4395-4396.
(收稿日期:201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