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總共分為小、中、大三個階段。其中,初中語文教學處于整個語文教學的核心地位。而且,近幾年相繼有老師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多更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教學方法。而新課改就是這些教育研究者們認為可行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實踐;策略
多年以來,語文教學實踐中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以致語文教學質量越來越低。而此時,教育工作者們對于傳統(tǒng)教學實踐過程中阻礙教學質量的這些問題進行了具體的研究。提出新課改就是希望通過課程改革將理論上的教學方式實踐到課堂中去。而且,在這種與時俱進的形勢下,“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角”這種理論的實踐性也越來越有必要。
一、關于理論上的新教學策略的歸納
1.教師自身必須得對新型教學理念有一個透徹的理解,不能誤將學生作為課堂中心的這種方式理解為是學生要代替自己的“統(tǒng)治者”的地位。而更多的是師生間的溝通和互動,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教師以最大的耐心和愛心去教導學生,用盡所有的方式和手段使課堂生機盎然。
2.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真理為切入點,讓學生自己從潛意識中就有一種主動去追求、去探索從而去獲取知識的欲望。一旦學生有興趣學,自己就會通過各種方法和手段去征服各種難題。所以,在這種飛速發(fā)展的社會的前提下,新課改的語文教學方面,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一個眾人矚目的焦點。將興趣引進到課堂就是希望讓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宰者,或者成為一種愛好。讓學習不再是學生背上的一種“包袱”。
3.消除教師總是“一手遮天”的現(xiàn)象。所謂“一手遮天”就是教師自己講解,對所提問的問題又自己進行回答,不激勵學生去回答。那么想要消除這種現(xiàn)象,就需要學生自己動手來解決。通過這種動手能力的鍛煉,從而加強學生的各個方面的應用能力。初中學生正是處于各方面能力提高和所有習慣形成的階段,所以從理論上來說,鍛煉學生的主動性也是新課改的目的之一。
二、如何在課堂中有效實踐這些新策略
1.教師應認真學習新標準對老師授課方面的要求。那么,首先為人師表,自身談吐在學生心中的形象極為重要。對于課堂上出現(xiàn)的一些學生調皮不聽話,睡覺,不完成課堂練習等等突發(fā)狀況時,教師不得打罵或者體罰,應當首先進行思想上的教育,之后,如果效果不佳,再采取適當的背詞或者抄寫生詞的懲罰原則。
2.在興趣方面的具體實施,首先應該了解每個學生對文學方面中哪方面興趣比較高。如,詩詞歌賦,散文或者書法等等的方面,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興趣,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讀物去閱讀,讓學生用自己最大的興趣去體會文學作品中豐富的情感,這種自己切身體會到的要比老師強硬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
3.就如同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學生的思考能力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學習風格、學習方式等方面也都具有與眾不同的特點。那么,此時作為老師,首先就不能扼殺學生的這些獨特的想法,相反,以學生的獨特個性為起點,正確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思考和學習,逐步地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一種獨立學習的習慣。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運用針對性方法去改掉學生依賴老師的這種懶惰性。例如,學生在寫作方面總覺得“詞窮”,那必然是學生缺乏主動去積累所致。對于這部分學生,他們的課外作業(yè)就應該偏向于摘抄自己覺得優(yōu)美或者有趣的詞句,從而加強自己的文化基礎。這樣的教學不僅加強了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也無形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
總之,想要將理論上認為一些可行的教學方法高效地實踐到課堂中去,并且得到可觀的效果,教師必須做教育事業(yè)的先鋒,首先自己去熟悉新課標的教學計劃,然后嚴格按照新標準用自己專業(yè)的知識水平使學生的文化底蘊有所提升,從而贏得更多學生的青睞,讓我們在教學中收獲到更豐碩的“果實”。
參考文獻:
[1]韋秋曉.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自主學習策略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學習:下,2011(01).
[2]耿紅衛(wèi),張麗娟.中學語文寫作教學的理性思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02).
(作者單位 云南省昭通市鎮(zhèn)雄縣尖山中學)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