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名詞活用作狀語和名詞活用作動詞這兩種特殊語法現(xiàn)象是古代漢語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中的一個重要類型,同時也是中學文言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中考時常涉及的一個考點。教學中,指導學生在文言文練習中注意積累這些標準和類別,并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去判斷,解決這一現(xiàn)象就很容易。
關(guān)鍵詞:詞類活用;名詞;特征;類別
在古代漢語里,某些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靈活運用,在句中臨時改變它的基本功能,例如:“虎不勝怒,蹄之?!保ā肚H》)這個句子中的“蹄”本是名詞,這里臨時用作動詞,作謂語。這種現(xiàn)象叫詞類的活用。
名詞活用作狀語和名詞活用作動詞這兩種特殊語法現(xiàn)象是古代漢語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中的一個重要類型。本文試通過分析兩者的基本特征和判斷標準,并結(jié)合初中課本中的一些典型例詞進行分析,使這一問題能夠有一個明確的判斷標準。
一、文言文名詞活用作狀語
文言文中名詞可以作狀語修飾動詞,這種現(xiàn)象在現(xiàn)代漢語里已基本消失,但在文言文中,名詞作狀語是常見的現(xiàn)象,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飾作用。
(一)名詞用作狀語的判斷
王力先生提出了一個通過普通名詞在句子中的位置來判斷其用作狀語的標準,他認為:“用作狀語和用作主語的名詞一樣,其位置都在動詞(謂語)的前面,因此,就一般情況說,凡動詞(謂語)的前面的名詞在意思上不能認為是用作主語的,就應該認為是用作狀語?!睆耐趿ο壬姆治鲋?,可以看出,古代漢語中名詞活用作狀語一般具備三個條件,第一,這個名詞必須是具體指某一類人或事物的,或者是表示時間的名詞;第二,這個名詞必須是用在動詞或表示性質(zhì)變化的形容詞之前;第三,這個名詞必須用以修飾動詞或表示性質(zhì)變化的形容詞,表明動作發(fā)生的時間、方位、處所,或事物發(fā)生變化的狀態(tài)、性質(zhì)、頻數(shù)。
(二)名詞用作狀語的類別
1.表示動作行為的情況,有比喻修辭色彩,可譯為“像……一樣”。
例: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樣坐著)《狼》
2.表示動作行為的規(guī)格或?qū)θ说膽B(tài)度,可譯為“像對待……一樣”,“把……當作……”。
例:君為我呼之,吾得兄事之(把他當作兄長來侍奉)《鴻門宴》
3.表示動作行為的工具,可譯為“用……”,“按……”。
例:船載以入(用船載著)《黔之驢》
4.表示動作行為的方位(處所)、方式、時間。
(1)表示動作行為的方位(處所)
例:上使外將兵(在外面)《陳涉世家》
(2)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
例:能面刺寡人之過者(當面)《鄒忌諷齊王納諫》
(3)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
例:歲賦其二(每年)《捕蛇者說》
二、文言文名詞活用為動詞
在文言文里,名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而靈活運用,臨時被用為動詞,這種情況比較普遍。
(一)名詞用作動詞的判斷
關(guān)于古代漢語中名詞作動詞用這一特殊語法現(xiàn)象,在《中學新課標資源庫·語文卷》中是這樣表述的:“凡是被助動詞、副詞修飾的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帶賓語或補語,活用為動詞。名詞前面有‘所’,或者前后用‘而’連接,活用為動詞?!笨梢哉J為,在古代漢語中,名詞充當動詞擁有三個基本的判斷特征:第一,這個名詞之前有能愿動詞或副詞修飾;第二,這個名詞后面有一個表示人名、地名、物名之類的名詞或代詞,并對它們發(fā)出一個動作,共同構(gòu)成一個動賓詞組;第三,這個名詞在句子中充當謂語。這三個基本特征具備其中之一,即可將這一個名詞判斷為名詞活用作動詞。
(二)名詞活用為動詞的條件、類別
1.兩個名詞連用,如果既不是并列結(jié)構(gòu),又不是偏正結(jié)構(gòu),那么其中有一個名詞就可能活用為動詞。
例:(1)皆指目陳勝(用手指,用眼看)《陳涉世家》
“指目陳勝”是動賓結(jié)構(gòu),兩個名詞連用,前一個名詞“指”活用作動詞,作動賓結(jié)構(gòu)中的動語部分。
(2)非顯者刺(投名帖)《于園》
“顯者刺”是主謂結(jié)構(gòu),兩個名詞連用,后一個名詞“刺”活用作動詞,做主謂結(jié)構(gòu)中的謂語部分。
2.名詞放在“所”字后面,活用為動詞。
例:富人于五所園也(修建園子)《于園》
“園”是園子,本來是名詞,放在所字后面,活用為動詞,意思是“修建園子”。
3.名詞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動詞的后面,活用為動詞。
例:人不得上(上去)《于園》
“上”本是方位名詞,受能愿動詞“不得”修飾,活用作動詞,意思是“上去”。
上文關(guān)于名詞作狀語用和名詞作動詞用的基本語法特征和類別的分析,希望能幫助我們有效地閱讀文言文,并有益于我們正確理解文言文中一些語句的真正意思。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掌握名詞活用現(xiàn)象的這些基本特征和類別,并引導學生能聯(lián)系上下文去判斷一個名詞是不是活用,那么名詞的兩種活用現(xiàn)象的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了。
參考文獻:
[1]薛金星.初中文言文全解[M].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
[2]王力.古代漢語:修訂本[M].中華書局,1981.
[3]馬漢麟.馬漢麟古代漢語講義[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qū)實驗初級中學)
編輯 張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