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有生命的,語文的生命融入主體參與下的不斷生成語境中,語文的學習應該是在這樣活生生的動態(tài)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的。新課程標準呼喚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喚充滿生命溫暖的課堂,呼喚充滿與崇高人性的對話,呼喚師生激情的碰撞。
關鍵詞:課堂活力;開放;情感
一、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語文課堂充滿活力的前提
1.要了解和尊重每一位學生
要利用課余時間多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優(yōu)缺點,并在課堂教學中多提學生的優(yōu)點,以鼓勵為主。在教學活動中要多給學生問題,少給學生答案,給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如課前三分鐘演講、課堂上多給學生質疑、交流、發(fā)表個人見解的機會等。我們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2.要給學生燦爛的微笑
我認為想上一堂好課,教師首先要學會微笑,給學生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讓他們敢于走進教師的心靈。這樣,教師便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為教師的語文課堂打下堅實的感情基礎。課堂上,如果學生敢于、樂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那么語文課堂便充滿了和諧,充滿了活力。
二、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1.創(chuàng)設思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
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心理需求創(chuàng)設一些具有啟發(fā)性和開拓性的問題,并不失時機地提出來以觸及學生的興奮點,激發(fā)其求知欲,撥動他們思考的琴弦。例如教授《背影》一課時,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教師可創(chuàng)設如下問題:文章為什么不刻畫父親的正面形象而寫“背影”呢?作者是如何刻畫父親“背影”的呢?作者為什么要詳寫“過鐵道買橘子”時的細節(jié)呢?課文幾處寫了父親的“背影”?“背影”在行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如果讓你寫父親的“背影”,你如何構思呢?這樣的問題一旦出現,學生學習情緒就會高漲,思緒也就隨之而“活”了起來。
2.點撥思路,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教師要指導學生突破課文情景,把思維的領域擴展到更加廣闊的生活空間,從而提高學生的認識和想象力。在教授《五柳先生傳》一文時,我播放典雅優(yōu)美的古曲《蓮》,將陶淵明的畫像投影在大屏幕上,抓住學生的心,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fā)起來,一個個沉浸在審美享受中。
三、教師的語言魅力是語文課堂靈動的催化劑
1.充滿活力的語言體現在說話技巧上
在進行教學活動時,要注意聲調的變化、發(fā)音輕重、速度快慢、抑揚頓挫、起伏跌宕等都要有講究。同時還要根據教材文本內容的主次、詳略、難易程度不同,確定自己相適應的語速語調變化,力爭教師的教學語言和教學內容和諧,與教學過程和諧。避免貧乏、呆板、干癟、枯燥的無色語言。
2.充滿活力的語言體現在情感色彩上
激情是語文的魅力,對缺少激情的語文課堂,學生缺乏興趣,課堂實效不高。教師沒有了激情,追尋詩意、高效的課堂就成了一句空話。要想提高課堂實效,教師首先要有情感、有激情,始終想學生所想,和學生一起共享著生活的快樂與幸福。
四、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開放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去展示自己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語文課堂教學非常強調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在生動中進行,讓孩子去展示自己。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在教授《五柳先生傳》的過程中,我盡可能地讓學生扮演了課堂的主角。先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把不懂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再請其他同學來幫忙解答,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啟發(fā),達到互相吸收,互相補充,互相糾正。學習過程中既有分組的小討論,也有全體同學的大討論,盡可能地讓學生做到動嘴讀、動手劃、動腦想,促使他們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嘗試、探究,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這樣,在相同的時間里,學生的發(fā)言機會、鍛煉機會就變多了,討論出來的問題也就比較完整、詳細了。
2.“開放”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
新課標強調要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學生的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在校外度過的,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能夠將日常的社會生活、家庭生活、校園和班級生活融入語文學習的內容,必然會極大地拓展語文學習的領域。從社會生活中學習語文,要求學生能夠在社會生活的廣闊天地中,自覺地運用語文這個手段,自覺地學會用自己的耳朵去“聽”,自覺地學會用自己的嘴巴去“說”、去“讀”,自覺地學會用自己的手去“寫”。如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為我們再現了“百草園”豐富多彩的自然景物,使我們同魯迅先生一樣,體味到了其中無限的樂趣。那么,倘若我們走出“短短的泥墻根”一帶,還會有哪些充滿情趣的事或物在等著我們呢?教師可以以“百草園趣事續(xù)聞”為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啟發(fā)學生縱情想像和大膽想像,創(chuàng)造出更為奇妙而有趣的情景來寫。
學生每天上學放學的路上的所見所聞,都可以成為他們嘴中表達的對象,成為他們筆下傾訴的內容。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各個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有效的協(xié)調,間接、充分地利用家庭生活中的有利的語文教學條件。比如,現在的學生都喜歡看電視,引導學生在看電視的時候如果能進行一些有效的聽記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記能力,擴大語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而且有力地拓寬了語文學習的資源,進一步溝通了課堂內外的聯(lián)系。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用自己的激情去誘發(fā)孩子的激情,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孩子,使學生和你心心相印、協(xié)調一致,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立良好的教學情境,師生在和諧的氛圍中才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幫手,幫助他們掃除障礙,克服困難。正像葉圣陶先生所說的那樣:“當教師像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在教學中要‘學會’到‘會學’轉化,指導學法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币粋€充滿活力的課堂,是教師圍繞“為學生發(fā)展而教”的目標,在精心設計的基礎上,充分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課堂教學的高度靈活性和開放性,靈動的語文課堂呼喚激情的碰撞。
參考文獻:
趙福祺,李菀.語文教學實施指南[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04).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qū)第二初級中學)
編輯 張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