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加強與強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高中生的身心發(fā)展至關重要。教師要根據(jù)高中生的身體、心理變化,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質;自我調節(jié);素質教育
高中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重要轉變時期,會隨著生理、心理的發(fā)展,對社會環(huán)境認知和修養(yǎng),來發(fā)展自我心理素質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就業(yè)等方面,不得不面對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根據(jù)高中生的身體、心理變化,使用有關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或方式,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使學生全面地發(fā)展個人素質教育。
那么,對高中生如何有效、便捷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呢?通過近年來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解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心理健康是現(xiàn)代健康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他會在學習、工作過程中不斷取得進步和發(fā)展,而遇到什么樣的困難與挫折,他也能很好地解決與處理個人心態(tài),從而會在任何順境中一帆風順,在任何逆境中奮勇挑戰(zhàn),最終,取得在學習、工作中的成功。當前,高中生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與挑戰(zhàn),要求成為時代所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有博學廣泛的知識和良好的能力結構,而且更需要有堅強的心理素質。
高中生普遍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和沉重的就業(yè)負擔,再加上多數(shù)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挫折意識不強,如果在這一階段缺乏正確引導,很容易導致心理上的疾病。因此,加強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2.高中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與心理健康現(xiàn)狀不同步性及其原因
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自我控制能力和認知能力的使用對學生心理健康是不容忽視的。學生學習目標的內(nèi)在價值有時與效率成負增長,說明學生的內(nèi)在價值越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數(shù)越低。而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1)對初中到高中生活環(huán)境變化的不適應。(2)對學習方式變化不適應,高中生需要更多的自主學習,主動性要求更多,這使很多學生由優(yōu)異生“淪為”普通生,而產(chǎn)生心理上的問題。(3)高中生生源地的差異較大,農(nóng)場、城市學生集體學習和生活,人際關系和生活方式有很大差異。(4)最為重要的是經(jīng)濟、社會的變化,使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有些學生不適應而產(chǎn)生巨大心理障礙。
二、解決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方法
1.加強自我調控,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
社會適應能力是判斷一個人是否心理健康的標準之一。達爾文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個適應能力強的人,能與現(xiàn)實社會生活建立一種比較好的接觸與交流,對周圍的環(huán)境和事物有清晰、客觀的認識,能很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人際關系與心理環(huán)境,喜歡而且比較容易接受新的事物,能承受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各種困難或問題。要想盡快適應高中生活,就要學會學習,學會獨立思考,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在生活和人際關系方面,有些學生由于住集體宿舍,集體生活,和同學的接觸與交流密切。有些學生是第一次離開父母,要不斷學會獨立處理許多事情,這些都要求學生調整好自己、重新認識自己、準確定位自我。
2.開展心理咨詢,注重個別面對面地進行心理健康輔導
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發(fā)展,社會對教師的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單純的“傳道授業(yè)解惑”。而是要求教師成為一位顧問,一位可以彼此交流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解決矛盾點,而并不是給一些真理的人。教師要根據(jù)教育學、心理學理念來指導學生合理、有序地學習和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讓學生養(yǎng)成樂觀積極、穩(wěn)定的情緒和開朗的性格以及廣泛的學習興趣,具有創(chuàng)新的精神品質與不怕失敗和困難、勇于競爭的精神。為以后將來的學習工作打下堅實的心理素質基礎。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教師也要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和理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雙方心靈共鳴的感受和交流,消除學生的精神壓力。
3.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要以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為根本出發(fā)點,教師和學生一起制訂活動的目標,通過師生共同的集體活動、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與問題,來逐漸引導學生學會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而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角色演繹、談話交流、心理素質訓練等。心理健康課活動就是讓學生在其中感悟、體會,充分帶動學生的興趣點、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4.建立學生心理健康咨詢檔案
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可以了解學生整體的心理與行為發(fā)展整體狀態(tài)或趨勢走向,幫助學生正確處理挫折和困難,來完善自我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同時,也為學校心理輔導提供研究資料和教育準備了很好的信息。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要收集得全面而具體,既要有班級和學校集體的材料,又要有個別學生各方面與特征的資料;既要有數(shù)量化的資料,也要有非數(shù)量化的資料。尤為重要的是,從大量檔案資料中分類和整理出有價值的東西,而不是為了應付一次次的臨時檢查,還有的是及時、快速吸收反饋回來的意見和信息,為有效地開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
有句話說得好:“往往老師的一句話可能會改變學生一生的命運?!币虼?,我們不應失去引導和鼓勵學生的每一次機會,與學生心靈深處的交流,和學生一起進步,看到了學生的希望,同時也就看到了自己的希望。
參考文獻:
朱永新.校園守望者:教育心理學論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 重慶市秀山高級中學)
編輯 張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