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探索提高課堂效率的路上,配合學校開展“導學”模式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較幾種教學方式,分析出使用導學案進行初中地理教學改革的優(yōu)點,借著這股東風促進自我成長、提高教學效益。
關鍵詞:導學案;課堂效率;合作;競爭
如何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成為廣大地理教師教研的主題。在此氛圍中,我校推行“導學”課堂模式,這一模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使用怎樣的導學案
導學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自學導引、提升拓展、課堂鞏固、課堂小結、作業(yè)布置等環(huán)節(jié)。
導學案的內容的編寫,由備課組圍繞著課程標準,按照一課時一學案來編寫?!白詫W導引”部分,針對教材的圖文設計成填空、簡答?!罢n堂鞏固”是將本課的重難點設計成題目,盡量參考《頂尖課課練》的同步練習,使學生能學以致用,提高課堂效率?!疤嵘卣埂辈糠?,每節(jié)課一個問題,供學生探討,以滿足學有余力的學生的探究心理。“課堂小結”則是將本課的知識點總結列在題后,供學生復習用?!白鳂I(yè)布置”盡量少,多是使用《填充圖冊》和《頂尖課課練》的相應題目,一般在課堂剩余時間內就能完成。
如《東南亞》一節(jié)的第一課時中,筆者的導學案“自學導引”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課時(看書P34~P36)
一、自學導引
(一)東南亞的位置、范圍。(讀P34圖2-1東南亞地形)
東南亞位于_____,包括____和____的大部分。
其中,中南半島因_____而得名,馬來群島是散布在_____(洋)和_____(洋)之間的2萬多個大小島的總稱。
(二)東南亞的地形、氣候、河流特征。(讀P34圖2-1東南亞地形)
二、課堂鞏固作業(yè)
1.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是( )
A.新加坡 B.印度尼西亞
C.馬來西亞 D.菲律賓
2.下列河流中.發(fā)源地不在中國的是( )
A.湄公河 B.紅河
C.伊洛瓦底江 D.湄南河
3.有關中南半島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整個半島地處低緯度
B.半島上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C.大河都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D.流經(jīng)山區(qū)的河段,水力資源豐富
4.根據(jù)降水的特點分析,馬來群島應該是( )
A.夏季多雨 B.冬季多雨
C.全年多雨 D.全年少雨
5.讀“東南亞略圖”,完成下列各題。
(1)將下列地理事物的數(shù)字代號填在圖中相應的位置。
①中南半島 ②馬來群島
(2)A地主要的氣候類型是_____氣候,其氣候特征是__________;B地主要的氣候類型是_____氣候,其氣候特征是_____。
(3)國家A為_____。
三、拓展
馬來群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基礎達標要點
1.東南亞的范圍: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
2.中南半島的地形和河流:山河相間,縱列分布;地表形態(tài)與河流的關系;河流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3.馬來群島多火山(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有“火山國”之稱),地形崎嶇,河流湍急。
4.東南亞的氣候:中南半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馬來群島以熱帶雨林氣候為主。
本節(jié)課對應涉及的《頂尖課課練》和《填充圖冊》的題已經(jīng)包含在“課堂鞏固”內,不再布置作業(yè)。
二、如何應用導學案
新課改要求地理教師向課堂要效率,因此,導學案也只在地理課堂內使用和完成。上課時教師將導學案發(fā)給學生,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和搶答的過程中愉快又富有激情地完成地理學習。
引入新課后,首先由學生根據(jù)導學案的“自學導引”完成新課的預習任務。
稍難一點的知識,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互幫互助完成。對于這部分導學內容,教師只需稍加提點,而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則需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交流,形成共識。先完成的小組,獲得到黑板公布答案的機會,在比速度的同時還要看正確率。
“課堂鞏固”是在全班都完成“自學導引”校正后,以小組競賽的方式完成。先給5分鐘自我小測和組內校對,然后進行搶答,搶答的小組要說明所選答案的理由。
接著,學得快的學生則在“提升拓展”中滿足求知欲,該部分題多由每個小組寫得最快的學生合作討論,教師稍加引導即可完成。
通常,本課的“課堂小結”都在黑板上板著圖文,這時教師通過標題提問、學生齊答的方式即可完成。
最后十分鐘,由學生完成“作業(yè)布置”的同步練習。學生遇到不會的題目,也是先由學生之間互助,再求助老師完成。
三、導學案使用的效果
1.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課堂上,比讀書的認真程度,比讀、繪、填圖的正確率,比提問的創(chuàng)新水平,比聽課的專心程度、比小組的組織合作能力。
一節(jié)課下來,時間緊湊,學生們興奮地自主學習,通過探究、合作,不斷積累知識經(jīng)驗,學習能力也在提高,并且增強了自信。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真正動起來,相互取長補短,資源、方法達到共享,提高了學習效率。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們在競爭中得到升華,在激勵中找到自信,在合作中得到發(fā)展。
在此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轉變著學生的價值觀,使學生明白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只有具有自主學習和自我發(fā)展能力與合作能力的人,才能適應競爭、贏得競爭。也使學生知道學習地理知識很重要,掌握學習地理知識的方法更重要。
教師切實落實了構建生態(tài)課堂的教學理念,完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時空,倡導自主探究,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導學案的使用,增強了學生學好地理的自信心,充分挖掘出了學生的潛能。
2.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過程,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為實現(xiàn)導學案能夠有利于幫助學生扎扎實實打好基礎又能加強知識的拓展,強化與生活的聯(lián)系,具有較強的引導作用,筆者堅持“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力求在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同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行精細化教學,從而提高了導學案設計的實用水平,實現(xiàn)了優(yōu)化教學過程,減少無效或低效教學活動。
3.促進了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升了備課團隊水平
一份好的導學案的設計,要體現(xiàn)教師對學生的因材施教,要讓優(yōu)等生看到挑戰(zhàn),中等生看到激勵,學困生看到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無論在哪個層面上,都要讓學生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去自主探究,獲取知識。設疑應首先考慮其知識的層次性和個性的差異性,導學導練要有適當?shù)奶荻取W龅竭@一點,教師必須對自己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知識狀況有一個清楚的了解。各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教師都要站到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以便能夠及時適時地點撥學生應該如何去做。學案中學習目標設計、疑難問題提示、解題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導性內容和要素,要能夠構成一條明晰的學法線。因此,設計好導學案也是對教師能力的挑戰(zhàn)。這就要求學校進一步加強對教研組、備課組的建設和管理,搭建備課組合作共享的實踐平臺,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的作用,也要求教師自主研讀課程標準,分析教材和學情,并加強組內研討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團隊水平的整體提升。
四、使用導學案應注意的事項
1.導學小組的座位要優(yōu)中差組合,易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
2.導學案的編寫要控制題量,保證一堂課一導學案,既保證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又能保持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3.導學案的題目要經(jīng)典,使學生做完以后能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4.新課導入要精彩,以鞏固舊知、激發(fā)學習熱情。
5.課堂講評時采用小組競答方式,最先完成的小組享有展示學習成果的優(yōu)先權,以競爭促互助。對于未完成或完成較不好的小組和學生依然要在課堂內外加強個別輔導。
6.多媒體課件要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以及時滿足學生學習信息的補充。
7.導學案一定要在課堂上落實,一課一收,教師及時批閱。
8.單元小測、期中、期末考試盡可能多采用導學案的題目設計,以提高學生對導學案的重視程度。
在緊跟教育改革的時代步伐時,只要教師們積極更新思想觀念,保持前進的狀態(tài)、大膽嘗試,師生都會有收獲。
(作者單位 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實驗中學)
編輯 劉俊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