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需要進行知識的拓展。但必須以文本為依托,在把握好講授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不能盲目地隨心所欲地拓展,要把握好尺度,做到有根、有法、有度。
關鍵詞:有度;適時;適量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深入,語文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之風已滲透到每個角落。
目前,在廣大農(nóng)村中學正盛行著這一風氣。我常聽一些老師這樣說:“語文課完全可以不要教材,因為語文無處不在,怎樣教都有道理”。有個老師在講授“觀滄?!睍r,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用了一節(jié)課的時間大講三國的歷史,固然,學習這首詩,學生應該了解歷史背景,也頂多花費幾分鐘時間作介紹就可以了,我們上的是語文課而并非歷史課。還有一個老師在講授“愛蓮說”的時候,也是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特意設計問題,老師問學生,香港、澳門分別是哪一年回歸的?講授“愛蓮說”這一文,除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識以外,就是培養(yǎng)學生像蓮一樣的高尚品格,而香港、澳門的回歸是屬于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內(nèi)容,我實在想不明白這兩者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我承認,語文知識領域非常廣闊。語文課堂教學需要適時、適量、適度地進行拓展,而非盲目地拓展。為此,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語文課堂教學的拓展必須立足于文本
在九年義務教育中,每一個階段的教學目標,新課標中都有明確的標準。如果我們無視文本,忽視學生的實際,隨心所欲地進行教學拓展,我們的課堂教學就失去了目標,最終會誤入歧途。
二、語文課堂教學的拓展要適合學情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因材施教,設計知識的拓展要切合學生的實際。不同地區(qū)、不同班級的學生,他們無論在生活經(jīng)驗、生活閱歷、認知水平,還是在知識積累、能力發(fā)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因此,我們在設計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上一定要適合學情。
三、語文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應有度
語文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不能盲目求多,應遵循教學目標的要求進行設計,拓展面要有限度,適可而止。盡管課堂教學綜合化程度很高,但在具體的教學中,老師也要結(jié)合文本特點和學情,科學合理地安排拓展內(nèi)容,把握好拓展的尺度。否則,你瞞天過海的教,學生就只有稀里糊涂的學。在學習中永遠找不到北。
綜合以上幾個方面來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需要進行知識的拓展。但必須以文本為依托,在把握好講授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不能盲目地隨心所欲地拓展,要把握好尺度,做到有根、有法、有度。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斷地積累知識,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實現(xiàn)自己的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 四川省甘洛縣新華中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