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教學工作的人總是脫離不開“教與學”。這個雙邊活動將兩個年齡相差較懸殊的群體生生地聯系在了一起。那就是作為成年人的老師與尚處于成長階段的學生(他們既在長身體,又在長知識)。而且這種年齡差距在中小學階段表現得尤為突出。
正是這種較大的懸殊在兩種群體之間無形地又多了一層隔膜,多了一扇大門。本來管理與被管理就存在著一種無形的對立,再加上年齡上的差距,就讓兩代人之間的代溝更增一層壁壘,代溝本就無形地存在。假如沒有了這層壁壘,沒有了這扇大門,那師生即為一個有機的融合體,教與學就沒有了隔膜,我們老師的知識與智慧就如汩汩清泉,潤物細無聲般地滋潤著學生的心田。
可是,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說到這里,我想起了一次經歷。吃過晚飯,我給上三年級的小孩輔導作業(yè)。內容是如何求長方形的周長:那種融洽的氣氛真是愜意,把長相加一次,寬相加一次,然后將兩個和相加起來,周長就出來了?;蛘呤怯瞄L加上寬的和再二倍也是相同的結果。這兩種計算方法,小孩學習得易如反掌。作業(yè)完成得也甚是得意。誰知,我看了后面的練習,給題目加了一點難度,小孩就手足無措了。即,把這道題改為:“知長方形相鄰兩邊的和是某一個數值,再求長方形的周長?!边@一次可把小孩急煞了眼,沒有了長與寬的字眼。怎么求呢?因為他的腦海與思維之中以前從來就沒有相鄰的概念,手邊也沒有現成的圖形給他做一做直觀的演示。直接告訴他相鄰兩邊的和就是長與寬的和,他才把這一結果算了出來。接著,我又給一個相鄰兩邊的和,再求周長。他又有點懵了,我一拍桌子,有點急了,這么直白的解釋,怎么也不明白呢?這一下,我也懵了,小孩子的臉色及表情明顯地暗下來,瞬間我明白下面無論怎么講都是白搭,因為他與你交流的那扇大門已經緊閉了??墒亲隽耸畮啄甑陌嘀魅渭敖虒W的經歷讓我瞬間又轉變了一種思維,必須另辟蹊徑。
我找來了幾枝木條,讓小孩找來小刀及圖釘,我們一起動手親自制作了一個長方形,用圖形演示一下相鄰的位置,看它究竟是何方神圣,相鄰兩邊之和指的是什么。這一次他一下子就樂開了,原來如此,太簡單了,還蹦出一句廣告語——So easy。于是,我又帶他到廚房觀察地面上地磚的四邊、對面、鄰邊的位置關系。這不僅讓他會了這一種類型的計算,而且讓他在這一過程中親自領悟了四邊形的不穩(wěn)定性,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轉變過程及關系。更讓我滿意的是在求知的過程中,又彌補了剛才發(fā)生在我們之間的不愉快。真是一舉多得,處處留心皆學問,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智慧及技巧啊!其實,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處處留心皆學問:有時,不是老師教得不夠精彩,方法不夠科學,內容不夠全面及完整,只是這一方法沒有對準某些學生的心靈之路而已。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學生那忽閃忽閃的眼神與眼睛無時不在暗示給你他的心靈之路、之門,有時,我們做個別學生的思想工作,其實也是開啟心靈之門的好的捷徑。只要學生心靈之門敞開,或不是有意識地向你關閉,那又何愁他的知識不增加,智慧不增長呢?有了這樣的過程及經歷,他又怎么不會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學生呢?
做一名善于叩開學生心門的教師,會豐富你從教的閱歷,啟迪你處事的智慧,更能增添你工作及生活的情趣和樂趣。
(作者單位 湖北省十堰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