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挫折普遍存在,任何人都無法避免。大學生也常常會因為對考試的緊張、學業(yè)的擔憂、社交的障礙、人生的思索、愛情的煩惱、生活的不幸而體驗到令人失意的挫折感 。挫折的普遍性及大學生心理的脆弱性決定了培養(yǎng)大學生耐挫折能力的重要性。要增強大學生的耐挫折能力,就要教育大學生認識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要積極引導他們正確認識挫折,努力幫助他們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并鼓勵他們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
關鍵詞:大學生;挫折教育;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2-0278-03
挫折和挫折感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現(xiàn)實和心理現(xiàn)象。其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個人要求得不到滿足,人際溝通受到阻滯,致使成就感、安全感蕩然無存,挫折感便油然而生,因此出現(xiàn)心灰意冷,萬念俱灰、失望、壓抑、沮喪、憂郁、苦悶等消極的情緒,甚至還會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挫折對人的影響與其說取決于挫折本身,還不如說取決于對挫折的評價和態(tài)度。面對同樣的挫折,有的人焦慮不安、怨天尤人、悲觀失望,有的人卻心平氣和、冷靜應付、樂觀進取。當代大學生大多出生在20世紀90年代初,他們擁有相對優(yōu)裕的生活條件,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使他們沒有什么機會面對困難和挫折,導致許多大學生遭遇挫折時,他們的心理容忍力和承受力非常低。在學業(yè)上很優(yōu)秀的大學生,如果心理素質(zhì)差,遇到一點困難和挫折就束手無策,那么他就不可能成為適應社會、適應生活的佼佼者,在事業(yè)上也難有大的成就。因此,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耐挫折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大學生挫折形成的原因
挫折,任何人都會遇到,對于涉世不深、正在成長過程中的大學生來說,挫折更會接踵而至。導致大學生挫折心理的原因是多層次的,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是內(nèi)在主觀因素與外在客觀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因為引起挫折的原因是復雜的、因人而易的,所以,大學生受到挫折后不要驚慌失措,要根據(jù)外在條件和自身情況冷靜、客觀地找出造成挫折的真實原因,教師則要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指導和幫助大學生對挫折進行歸因分析。具體來說,形成大學生挫折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導致大學生挫折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客觀矛盾
這里的主觀是指大學生的自我需求。客觀是指滿足大學生需求的現(xiàn)實條件。一旦客觀與主觀有沖突,客觀條件達不到主觀的要求,就會讓大學生產(chǎn)生挫折感??陀^與主觀產(chǎn)生矛盾的主要表現(xiàn)有:大學生個人無限的物質(zhì)生活需要與家庭、學校、社會能提供的有限物質(zhì)條件之間的矛盾;學習成績優(yōu)異、工作能力強的愿望與同學、同事競爭的矛盾;希望展現(xiàn)自我、要求進步與機遇不多之間的矛盾;要求自由、獨立與紀律、制度約束的矛盾;渴望良好的與人際交往與自己在集體、團體中的地位之間的矛盾等。
1.在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培養(yǎng)方面,以往的教育體制存在著欠缺。目前的應試教育體制,使小學生就被成績高低所牽制,一天被逼迫著補習、作業(yè)等,進好學校的競爭壓力使他們犧牲了應有的娛樂,缺少了童年的天真與快樂。這種以成績高低來評價學生的唯一方式,使學生缺乏全面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而大學是將要為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才的場所,不光要求學生有過硬的專業(yè)知識,更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zhì)和較高的情商,有部分大學生新生,無法適應新環(huán)境,遇到挫折不敢面對,而是推卸責任、消極逃避。還有一部分學生在中學是佼佼者,而進入大學后,在高手如林的環(huán)境中優(yōu)勢消失,就沒有了自信心,部分學生還產(chǎn)生自卑心理、進入惡性循環(huán)中,表現(xiàn)出強烈的挫折感,無法自拔,致使失去學習興趣,學習成績下降、求知欲變得冷淡。
2.部分大學生的家庭教育存在問題。由于社會的原因,大學生的父輩們很多以前都經(jīng)受過辛苦、貧困的生活,總想給兒女們最好的生活,平時在培育孩子時,總是把孩子們照顧得無微不至,孩子們面對的困難和和挫折父母們總是千方百計替孩子們?nèi)ソ鉀Q。孩子一旦考上大學,更視其為寶貝,凡事都順從、代勞,如每年新生開學報到時,大都是一個學生兩個乃至于更多的家長送,幫兒女們排隊辦手續(xù)、鋪床,打掃衛(wèi)生、洗衣服等等,這種從小就沒獨立處理過一些困難,凡事由父母包辦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得孩子養(yǎng)尊處優(yōu),獨立生活能力很低,讀大學后畢竟要離開父母和家鄉(xiāng),然而就會在生活上感到無法適應、無法在各種挫折中正常成長,這嚴重阻礙了大學生們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社會化過程,更有甚者還會導致有些大學生人格發(fā)展不健全。
(二)導致大學生挫折心理的重要原因還有個性不完善
大學生雖然思想活躍、興趣廣泛、朝氣蓬勃,敢于探索冒險,富有開創(chuàng)性,但從綜合素質(zhì)來看,個性還不夠完善。如自尊心與好勝心過強、認識片面、容易偏激、理想浪漫、情緒不穩(wěn)定、耐力不強、缺乏扎實的實踐基礎、世界觀不明晰等。大學生個性的不完善導致了挫折心理的形成。
1.部分大學生心理挫折承受力較差。如未能入選學生會而自暴自棄的;因演講失敗而長期自我封閉的;離家才幾個月的新生三番五次地要請假回家的;追女同學不成而酗酒鬧事的等等。心理挫折承受力不好的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這種緊張、焦慮和不安對于他們的學習、生活乃至今后走上工作崗位都會有消極的影響。盡管大學生中只有一部分同學是這樣,但對他們的教育是否有效、得當,將直接影響到學校整體的氛圍和校園穩(wěn)定,因此,要花費老師們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教育照顧幫助這部分同學。
2.校內(nèi)、校外環(huán)境差異會讓大學生無法適應。大學生所在的學校環(huán)境相對是一片凈土,同學、師生之間的關系比較單純,而大學生進入社會后,社會環(huán)境是非常復雜的,到處充滿競爭、充滿風險。校園和社會各種思想價值觀念的差異,從學校到社會生活方式的變化,讓大學生們一時無法適應。此外,喧囂的環(huán)境和交通、住房等一系列現(xiàn)實問題也會引起同學們的挫折感。大學生從學校踏入社會,面臨的各種變化都是巨大的,產(chǎn)生挫折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在大學生教育中提前加強挫折教育、提高接受挫折的能力,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二、大學生面臨挫折的表現(xiàn)
在大學生群體中,面臨挫折時的反應主要是冷漠、焦慮、消沉、抗爭、攻擊、固執(zhí)和退化等多種形式。冷漠是指大學生在面臨挫折時非常被動,不去主動應對,不去對挫折對象進行攻擊,而是看不到希望,表現(xiàn)出對挫折情境無所謂、無動于衷的態(tài)度。焦慮是指大學生在遭遇多次挫折后失去自信,產(chǎn)生自卑感,在生活中時刻擔心會遇到挫折,而產(chǎn)生緊張、彷徨不安的情緒狀態(tài)。
消沉是指大學生遇到挫折就灰心失望、失意懊喪、精神萎靡,是意志薄弱,經(jīng)不起風浪的表現(xiàn),大學生處于消沉狀態(tài)時往往認為人生不過如此,理想、前途都是無稽之談,從而變得不思進取、渾渾噩噩、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範幨侵复髮W生遇到挫折后積極應對,不向挫折妥協(xié),表現(xiàn)出一種更加奮發(fā)向上和永不言敗的精神狀態(tài),比一般情況下的奮發(fā)程度更進一步。攻擊就是大學生受到挫折后,將憤怒的情緒對給他造成挫折的人或物發(fā)泄,經(jīng)常謾罵同學、責備老師、損壞公物等行為。固執(zhí)就是有些同學受到挫折后,按自己的方式盲目重復一些無效的活動,不能根據(jù)變化了的情況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且對家人、朋友、老師、同學的意見置之不理,總是一意孤行,固執(zhí)己見的一種行為。退化就是指一部分大學生遇到挫折后情緒激動,像小孩子一樣哭鬧、耍賴,沒有主見,盲從他人的一種狀態(tài)。長期的這種心理的痛苦煎熬,導致有些學生發(fā)生精神方面的疾患,一旦發(fā)生了精神疾患,即使多年的藥物和心理治療,也難以逆轉(zhuǎn)健康的狀態(tài)。
三、加強大學生挫折教育的幾種辦法
挫折在大學生生活中是時時存在的,困難和逆境也無處不有,對大學生進行挫折心理的調(diào)適極為必要。面對困難和挫折,我們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和不斷進取的毅力,同時還需要冷靜和理智。具體說來,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積極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挫折。大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難免會遭受各種各樣的挫折,只不過有些挫折輕,有些挫折重,有些挫折對大學生的打擊大,有些打擊小,所以大學生首先應正確認識挫折。心理衛(wèi)生學認為,真正能幫助克服困難挫折的,不是困難、挫折、沖突本身,而是大學生們對于困難挫折的看法以及用來處理對付的方法。挫折教育就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活動,它不是教大學生們?nèi)绾稳ケ苊饫щy挫折,而是給大學生們設定一些挫折,教他們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教他們正確克服挫折的方法,從而在挫折中不斷發(fā)展成長。
2.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塑造堅強的意志。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的內(nèi)心總有一種減小壓力、擺脫痛苦折磨、保持穩(wěn)定情緒、隨時處于心理平衡的適應性傾向,這種傾向就叫心理防御機制。而一個人的心理防御機制是否完善,意志是否堅強、與耐受挫折的能力高低是密切相關的。勝利是屬于意志堅韌的人,張海迪以“跌倒一百回,就要爬起一百零一次”的堅韌意志,實現(xiàn)了她的人生價值,為社會作出了較大貢獻。英國心理學家布朗認為,一個人如果沒有遭遇任何挫折和障礙,他會永遠碌碌無為,一直保持其自我感覺良好和平庸的狀態(tài),既糊涂又愚蠢,像母牛一樣怡然自得。一個人能否成功的基本條件之一就是看他的意志是否堅強。而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需包含四個特征:自覺性、自制性、堅持性、果斷性。針對大學生,高校教育者應逐步引導大學生理解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對生活有較高層次的追求,首先要確立努力就能達到的近期目標,繼而制定中長期目標,始終保持進取、積極向上的個性,提高適應環(huán)境和改變惡劣環(huán)境的能力,培養(yǎng)既能忍受折磨又有克服困難挫折的堅韌不拔、積極進取的堅強意志品質(zhì)。加強大學生挫折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提高大學生的心理抗擊打能力。具體的,我們還可以經(jīng)常組織同學們學習偉大人物、英雄模范人物在挫折面前百折不饒奮發(fā)圖強的事跡報告,以此來激勵他們、督促他們,這對大學生堅強意志品質(zhì)的培養(yǎng)起到較好的效果。
3.認識自我開啟成功的通道。認識自我從三方面做起:一是遇到困難挫折時要沉著理智,從主觀、客觀、條件、環(huán)境、目標等方面冷靜分析自己受挫的原因、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來進行補救。二是要對自己的奮斗目標予以正確認識,并在前進過程中根據(jù)實際情況的變化可以對目標進行調(diào)整。大學生要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利用自己的特長、優(yōu)勢,制定最適合于自己的前進目標,目標一旦確立,就要全力投入到目標的奮斗過程之中。假如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制定的目標與自身不適,拼盡全力都無法完成,那么就不必再死撐,須要重新分析自己,及時調(diào)整目標,以便繼續(xù)前進,達成目標。如著名劇作家曹禺年輕時的志向是當一名醫(yī)生,報考了三次北京醫(yī)學院都沒能錄取,隨后他及時調(diào)整為搞戲劇,最終在戲劇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三是要常常把壓力化為動力。其實,一個人的積極向上因素是需要外界的刺激和壓力來調(diào)動的。“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縱觀歷史的偉大人物,他們多數(shù)是在磨難困境中成就起來的。
4.鼓勵大學生提前接觸社會,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由于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祖國的日益繁榮昌盛,當今的在校大學生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對外界社會生活了解很少,進入社會后,他們將面臨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的挑戰(zhàn),就變得很難適應,且無法承受挑戰(zhàn)帶來的壓力,這是因為大學生們在學校沒有接觸過社會,不了解社會本來就存在諸多磨練,這使得他們幾乎沒有遭受社會挫折和在社會中克服困難的機會。在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挫折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在教導過程中,做到講理論,講事實,靠理性啟發(fā),用事實驗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大學生們從心靈深處主動接受教育。同時要多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們積極投身到社會實踐中,提前接觸外面的社會,在社會的大舞臺中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教育者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有目的地給大學生創(chuàng)設些困難和挫折,讓大學生們積極地尋找克服挫折、戰(zhàn)勝逆境的方法,從而受到實踐鍛煉和考驗,以此來提高大學生面對挫折的自我調(diào)適能力及對挫折的耐受力。另外,可以讓大學生參加一些體力勞動和體能鍛煉,讓他們在“勞其筋骨”的嘗試中,磨煉意志。在這里要提醒一點,教育者要正確理解“挫折教育”的意義,挫折教育不是僅僅有意識地讓學生們吃點苦挨點累,而是要從教育的本質(zhì),從培養(yǎng)人的高度,來理解和實施“挫折教育”。
參考文獻:
[1] 叔本華.論人世的痛苦[M].
[2] 江偉康.大學生健康教育讀本[M].上海: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5.
[3] 張景瑩.大學生心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2.
[4] 李明英.論大學生的挫折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1998,(2).
[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