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懷”為何物?在羅永浩做手機之前,這兩個字還沒有什么“知名度”。
目睹了偶像喬布斯離去之后的蘋果產(chǎn)品日漸消減的個性和“被自己的開放性毀得稀碎的安卓”,老羅看不下去了,他發(fā)誓要做一個真正集“易用”和“人性化”于一身的智能系統(tǒng)。用他自個的話說,這叫“有情懷”。
說到底,“情懷”體現(xiàn)在好的用戶體驗上。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人們的生活很大部分在被手中3.5英寸大小的屏幕占據(jù),一個app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Jing.fm選擇讓你與音樂對話。
看上去很美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jīng)歷:想要聽符合自己心境的歌曲,卻想不起與音樂相關(guān)的準確歌名、人名,真是有點煞風景。
Jing.fm的出現(xiàn),給了愛音樂的人一個新選擇。用自然語言的描述,搜索需要的音樂頻率。用創(chuàng)始人施凱文的話說,“沒有人比用戶更了解自己”,與其網(wǎng)站推薦,不如讓人們自選“亢奮”還是“凌晨”。
在音樂類app中,jing是特立獨行的。它解決了用戶聽音樂的一個難題,即用戶也許不能說出很具體的歌手的名字,不能說出很具體的風格流派,但是他們都能夠通過自己的自然語言來描述出自己想要聽的音樂。你可在Jing.fm底部搜索框中輸入想聽的音樂組合,比如,英文+女+治愈,Adele的聲音就會飄然而出。
Jing的移動端界面設計同樣很“文藝”。一臺精致的膠片唱機安置在了我們的手機內(nèi),想聽音樂時,把唱針撥回到唱片上,無需其他選項,你所要做的就是準備好耳朵,時不時地撥動那優(yōu)雅的唱針,撥離、撥回、撥離、撥回……
不同的心情,搭配不同的文字組合,情緒的疊加產(chǎn)生出的化學反應會是怎樣?等待音樂響起的那一刻,你才會真正知道答案。Jing讓音樂變得神秘,變得令人期待。
與音樂對話
音樂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如今的電臺類應用很多,不論是豆瓣電臺、蝦米電臺還是國外的Pandora、Spotify,它們的形式都很相近——通過收集用戶播放信息、音樂口味為用戶推薦音樂。但是用戶的口味不是一成不變的,也許用戶今天想吃清甜,明天就想來個變態(tài)辣換換口味。
當人們接受新事物的精力減少,不再有強烈的好奇心而變得保守,從而產(chǎn)生了對新事物的恐懼心理,漸漸徘徊在老歌圈內(nèi)。給音樂貼上有色標簽:古典等于沉悶,搖滾太噪,電子和爵士不知所云。而有趣的是,當話題聊到旅行,背景音樂切換為輕搖滾時,給搖滾貼上噪音標簽的聽眾卻開始詢問歌名。
Jing.fm希望可以改變?nèi)藗兪章牶筒檎乙魳返姆绞?,人們只需像聊天一樣的操作方式,就找出很多適合自己的音樂:用戶可以在Jing.fm底部搜索框中輸入用自然語言想聽的音樂類型。比如說在一個晴朗的午后可以輸入“舒緩”,鋼琴曲Summer飄然而出。還可以試試“雨天+憂郁”、“情歌+高興+王若琳”這樣的組合搜索方式。
Jing.fm底層有一套個人跟蹤系統(tǒng),用戶收聽的歌曲會以“悲傷時聽的歌、高興時聽的歌曲……”等“心情”語言記錄下來,而不是按照聽了多少首歌曲的清單模式記錄。
在你的生活中,有這樣一款懂你的音樂app,你可以與它對話,不論什么心境,什么情緒,它都可以幫你找到最應景的音樂,它的界面清新,還有屬于自己的個人電臺,有你喜歡的,甚至討厭的音樂都記錄在其中。
Jing.fm的情懷就在唱片機開始轉(zhuǎn)動的一刻,慢慢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