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局 施雨
遠遠近近
多少人峙在這方棋營格里
就像圍觀一場路邊人的愛情
是將軍歸田最后的圍獵
還是過路商賈的江湖排局
山色水聲,悄然退盡
無聲是一種姿勢
馬炮爭雄,布局騙著與對策
虛無,不過是一種思考
所有棋路的意義和疼痛
讓那些細密的手
攥緊,再松
你說,防不勝防的愛
防不勝防
秋后多少糊涂帳
說的也是
一聲巧笑,宛若出世
再笑,村莊與人煙更遠了
如今
你和準坐在世界的一隅
閉日。冥想
一場雨,濕了多少英雄漢
找假裝沒有看見
那只翻云覆雨的手
李詩伯
棋局殘了,詩人的思緒卻沒有殘,語境瞬間轉(zhuǎn)換成了“愛”?!拔壹傺b沒有看見”,這個“假裝”,給讀者留下了思考空間。也留下了一個“殘局”。言有盡而意無窮,雨詩的用語看似清麗溫婉,實際上是柔中帶鋼、綿里藏針,每首詩都給讀者留下一個開放式的結(jié)局,其實也就是一個令人可以不斷思考和追問的“殘局”,這就讓讀者可以從許多方向擊解讀,不同的讀者有時可以解讀出截然相反的結(jié)果,這是雨詩的一個顯著特色,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詩人的智慧與狡黠。
夏敏
施雨在詩中將情局寫成棋局,這個詼諧的女詩人,再次給我們展現(xiàn)了頗具意味的語言實驗。只有七個小段,每段只給三行,卻寫得驚心動魄。一個“殘”字,意指局面不可收拾,其實是在引導(dǎo)讀者關(guān)注殘局背后的故事。表面是棋局之殘,明眼人卻能讀出深陷感情漩渦的窘狀,如倒了五味般不可名狀。貌似兩個棋手圍繞殘局的糾結(jié),骨子里是兩個戀人內(nèi)心的不能自拔。對弈者的“無聲”和“虛無”,難道不正是相戀者“有聲”的焦灼?對弈者“攥緊”“再松”,難道不正是戀愛的不堪?“你說”“說的也是”之類的揣度,不過就是“此地?zé)o銀三百兩”!明明他在那里“翻云覆雨”,而我卻假裝沒有看見,迷情狀態(tài)展現(xiàn)得一覽無遺。
劉荒田
《殘局》在委婉之中,揉入深沉的思考:更了不起的,是它的內(nèi)在格局,短短21行,容納天地山川人事歷史萬象。開端非同凡響:棋子都是遠遠近近的人,不但對峙,互相廝殺,包括觀棋的路邊人。視角的換位新穎之至,這不就是塵世寫真?人都具有兩個身份:參與者和旁觀者?!芭杂^者清,當(dāng)局者迷”的老話借此有了更豐富的內(nèi)涵。超脫的、高蹈的、旁觀的,對著殘局發(fā)笑,第一聲,“宛若出世”,第二聲,“村莊和人煙更遠了”。沉溺后的覺悟,禪思和紅塵之間,有的是哲學(xué)的張力。這首詩,深沉博大的思想和具象實現(xiàn)了無縫對接,是值得反復(fù)品味的睿智之作。
秋水
施雨這首《殘局》,用下棋這一細節(jié)推開太門,引我們走近傳統(tǒng)意義上男人爭霸的領(lǐng)域??赡切胺啦粍俜馈钡膼圩兂闪恕昂抠~”,再激烈的爭斗也抵不住時間中的“一箋”“再笑”,“村莊與人煙”在笑聲中便漸行漸遠。被“你”帶入一場愛戀中的“我”,最終用“假裝沒有看見”的姿勢與被淋濕的“英雄”道別,與“翻云覆雨”的過往道別,就此也和一只命運之手言和。施雨用女性視角洞察著這一切,并用略帶舊詩詞色調(diào)的詩歌語言,再現(xiàn)一幅幅人生畫面,讀來朗朗上口,有英姿颯爽的質(zhì)感。詩歌,看似跳躍乖張,但情緒的翻涌自有其內(nèi)在的邏輯性,情懷的展現(xiàn)也總會找到一條返鄉(xiāng)之路,至于心智與心志更是一張步月久積的地圖。
輕鳴
豐富的比喻、多義而匠心獨運的詩句、跳躍的聯(lián)想使該詩具有審美上的奇幻和闡釋上的多解?!吧缴?,悄然退盡”、“無聲”“虛無”突出了棋局之殘之空,但殘局中隱藏著完整的棋路,“馬炮爭雄”、廝殺的疼痛明顯可見?!澳切┘毭艿氖帧笔谴砥迨?、棋子或旁觀者的提喻,而“細密”一詞用得巧妙,既表示手的質(zhì)地精密又表示人的仔細、不疏忽。出局、離局后,“我”對“你”的懷念,這種懷念是情人之念,還是英雄之間的惺惺相惜?而那只“翻云覆雨的手”,是指情人或?qū)κ值姆磸?fù)無常還是指命運的無法把握?也許二者兼指。
主持人語:
詩人施雨的這首《殘局》顯現(xiàn)了個我能憑恃一次觀賞性的察識、凌至紊亂的情致以及心靈冥思的詩寫態(tài)勢;抑或是說,有著沾點愛戀最為癡迷的氣息,回返給雙重性生命搏擊對奔后的整體契臺的美的收拾感。有些時,觀賞著的殘缺之意,更是填補了這一銳利掠取的氟圍突破規(guī)格。而當(dāng)這一即可行將轉(zhuǎn)呈的遠近場景,漸去上升到詩人發(fā)自肺腑娓娓說來的勝似詩句披靡競逐至恬靜閑淡處,所有這些叉顯得那么從容不迫、奇妙重疊。像這樣的句子:“再笑,村莊與人煙更遠了”、“你和誰坐在世界的一隅/閉目。冥想”,“我假裝沒有看見/那只翻云覆雨的手”,表述了詩人的世界觀應(yīng)是現(xiàn)實的虛無迷失,唯以此超然至上的愛去收拾?!
——道輝
吊瓶 盧輝
吊瓶里面,水是安靜的
藥,看似默哀
也不一定肅穆
它的歸程十分傳統(tǒng)
一般只在人的靜脈里
慢慢
行走
一滴、二滴、三滴……
都具備穿石的本領(lǐng)
不停頓
不用指南
也不泛濫,只與心血交涉
與死活談判
到了死,或者看到了活
這個邊緣
像藥水一樣:多滴一滴
少滴一滴
也許驚天動地
樊樊
盧輝的《吊瓶》所有的線條里面,看一滴藥水的行走,看藥水的力量,看藥水和一個人的心血以及死神的糾葛,精確得像真理一樣的一滴藥水卻映射出人間冷暖。不錯,生死之間的距離,會從無數(shù)個側(cè)面,無數(shù)種視角上被看到。盧輝卻以冰涼的物理視角,用藥水這種能和血液相融,且作用于生命的介質(zhì)來呈現(xiàn)。如同居里夫人從瀝青中找到了極具活性、放射性、延展性和殺傷力的金屬鈾。盧輝在各種與生死相關(guān)的元素中,找到了一滴藥水。僅僅是一滴。它的活性、放射性、延展性和殺傷力就足以映射生死背后的天地。在現(xiàn)象世界中,一首看上去可以抽刀斷水的詩,它的鋒利是顯而易見的。
玉上煙
《吊瓶》這首詩,詩人利用設(shè)置的意象,作隱性的敘事,透過再普通不過的一個醫(yī)療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詩意,并將自己對人生的主觀感受傳遞培讀者。可謂思想渫廣,詩句意深?!八幩边@個意象,是有它自己的生命力的,向內(nèi)滲透,“不用指南/也不泛濫,只與心血交涉/與死活談判”,既是人體內(nèi)部的堅定,救贖,也是獨立和清醒。結(jié)尾,詩人用正面的詩寫,肯定了時代中一滴“藥水”的利害,以漸進的方式形成詩歌的深度和啟發(fā)力量。我想,詩人思考的是當(dāng)前社會的諸多問題:那些畸形的,衰敗的,以及爭斗和生存境況等。詩人始終保持著冷靜的情感,客觀地評判生活。盧輝的詩,既吸收了傳統(tǒng)語境的言簡意賅,又糅臺了現(xiàn)代詩歌的吊詭,隱喻等陌生化的創(chuàng)作技法。此詩有一種堅實的力量,猶如一枚針劑,以凜冽之氣直逼人心。
左岸
這首詩既有玲瓏的筆觸,又兼散放的思緒,瞬間抓住生活中的一件事物展開,由表至里,層層剝開,及至骨髓,賦哲理以形象,使詩在孤獨的蛻變里找到適合的甬道,將事物的本質(zhì)東西融入現(xiàn)代社會的某些現(xiàn)象,運用準確巧妙,事半功倍,值得借鑒。
冰兒
在我的閱讀中,很少見到盧輝這樣對平凡事物弱小生存層位敏銳體察的詩人。他以陌生而尖銳的筆觸,將當(dāng)下生存或光鮮或灰暗的一面聯(lián)翩掀開,果斷地抓住事物在瞬間浮現(xiàn)的意象或意念,呈現(xiàn)出語言的干凈與堅硬。在殘損疼痛的現(xiàn)實中執(zhí)著于被語言和靈感擊中的瞬間驚喜。盧輝的詞語干凈純粹,像是一個清澈的文化幻像,更是渾濁枯燥的都市生活中打開現(xiàn)代人心靈的一把鑰匙。
白鴉
有人說盧輝的詩中之境,讀來有些道家的意味,的確如此,但為什么呢?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內(nèi)容上做了減法,這種減法其實就是莊子所謂的“兩忘而化其道”。講的簡潔一點,就是一個“化”字。盧輝往往先從是非對立的物象入手,再通過減法,把是非對立融化掉,這就叫化術(shù)臺道,其最終目的,無非是希望達到“日用而不知”的境界。
主持人語:
盧輝的《吊瓶》是趨同著一個纖毫黏糊的死亡臆想詩寫性,以此更為能去觸動喚醒行將沉寂疼痛的存活欲望值,在這里,詩人例舉一個“吊瓶”為詩寫中的死亡意象,一句攜動一串詞鋪敘下去,直至逗人詩人身心內(nèi)處的血性熾熱的賦格處,至少提供給我們兩種閃亮的閱讀感,一是以一個“肅穆”之詞,療治了自身生命在病痛的生理、心理層面的煎熬得到詩意他的救贖提升過程;二是詩人實質(zhì)已完成了能以一種近似滴水的簡樸話語那般的藥性哲思,從死亡那邊言說著活的這邊。這樣的詩寫已有著悖異的開端創(chuàng)造性,且具有擔(dān)當(dāng)?shù)拇嬖谛院蛨皂g的激勵性。
——道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