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有效的課堂設問不僅能讓教師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還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讓教學活動在愉快而熱烈的氛圍中開展。課堂提問要在對文本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對文本的理解與分析精心設計,讓學生問有所思、答有所悟、學有所獲。
關鍵詞: 英語教學 課堂提問 設計技巧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問。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精彩的提問是誘發(fā)學生思維的發(fā)動機,能開啟學生的大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強師生情感的交流,優(yōu)化課堂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提問來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提問是一門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藝術,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問的藝術性,把握提問的“度”和時機、對象,充分發(fā)揮課堂提問的作用。課堂提問可以與學生無限溝通,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結合自身對文本的理解與分析,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有效的課題提問不僅本身帶有思維啟發(fā)性,還能夠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師條理清晰的思考上,引導學生通過文本的描述去深入了解文本的實質內容,讓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獲,從而做到習有所得。
一、課堂提問的誤區(qū)
1.缺乏新意雷同問。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無論教學內容是什么樣的,都會被硬塞在同一個框架之下,以相同的模式來進行授課。在此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教學內容中的教學提問也都是千篇一律、大同小異的,無論什么類型、什么重點的問題,最后都可以加上“是不是?對不對?”的后綴,讓課堂教學變得死板而乏味。
2.漫無目的滿堂問。
在當今教學模式下,有很多老師對自己的定位不準確,常常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所理解的文本內容,通過敘述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在敘述過后往往就跟出了他們對“這個句式弄懂了么?”的提問,在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與消化時就繼續(xù)進行“填鴨式”教學,讓學生吃不消,從而對英語教學產生厭倦的情緒。
3.毫無準備盲目問。
有個別不負責任的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并沒有對教學文本進行充分的理解與分析,然后憑借自己僅有的教學經驗在課堂上盲目地進行提問,例如“這篇英語文章的主要內容講的是什么?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等。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僅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還會使學生喪失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認為英語課堂學習是沉悶而無趣的。
二、優(yōu)化提問設計
1.緊扣教學主題,增強問題的針對性。
沒有明確引導性的問題,會造成學生思維方向的混亂,不知如何進行問題延伸的思考。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問題的設計時,一定要具有針對性,首先要做到充分理解教學內容的前提,將主體很好地凸顯出來,做到每次提問必有收獲,或引發(fā)思考,或強調重點;其次要注意英語單詞的準確性,準確的用詞加上恰當?shù)木涫?,再通過教師合理的表達,把想要表達的內容正確地傳遞給學生們,讓學生們能夠充分理解問題的內容與側重點,進而從容地抓住問題的主干,合理地解決問題,達到教學目的。
2.引發(fā)認知沖突,增強問題的挑戰(zhàn)性。
知識的吸收與理解,往往是通過思想交流而碰撞出火花的。課堂的提問要在學生理解的范圍內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讓學生自己開動大腦去思考,去解決問題,并提出質疑,當遇到自己難以獨立解決的問題時,就會主動與同學合作,通過相互之間的探討與交流,合作解疑疑難問題,并最終得出結論。這樣得出的結論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求知主動性,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面對困難時,去進行團隊協(xié)作,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有很大的好處。
3.拓展學生的思維,增強問題的開拓性。
問題的類型應該新穎別致、靈活多樣,且不可死板機械,雜亂冗長。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時段的不同,提出不同重點的問題,初讀時的疏導性提問、深入研究時的探討性提問、升華品味時的鑒賞性提問等。與此同時,教師應該注意課堂上師生之間信息溝通的情況,當學生出現(xiàn)思想偏離或錯位時,應當進行靈活的處置,把學生引導回正確的思路上,來繼續(xù)教學活動。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難以正確回答是在所難免的,因為他們是求知者,在此之前他們對此不甚了解,教師應該做的就是迅速準確地判斷學生出錯的原因,并據(jù)此提出針對性的引導問題,從而化解學生心中的疑難。切不可對學生進行諷刺、挖苦或諸如此類對學生發(fā)展有不利影響的行為,否則會對學生造成心理陰影,使學生面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產生恐懼感,不僅不會達到激勵學生的目的,反而會對學生人生觀與價值觀的正確樹立產生不利影響。
4.針對學生特點,增強問題的差異性。
由于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由此他們的思維方式也不盡相同。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的過程中,不能只考慮到教材內容的問題,還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jù)學生本身的對知識接納能力和掌握能力的不同,設計出專屬與不同水平學生的不同層次的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真正地融入教學活動當中。教師所設計的問題難度要適當,做到既在學生認知水平的范圍之內,又引起學生頭腦中的“思維風暴”,發(fā)揮學生解答問題的主動性。在問題的設計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問題,就是如何掌握問題的難度,超越學生認知水平的設問,會給學生造成畏懼感,還沒有進行過思考,就已經被問題“嚇到”,進而喪失回答問題的主動性和自信心;過于簡單的設問,學生則不用經過思考就能夠輕易得出答案,又會使提問喪失其存在的意義,由此可見,教師對設問難度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在設問的過程中,要掌握好其“度”的問題,既要做到融合知識內容,又要符合學生的能力范圍,從而達到設問教學的最終目的。
有效設問不僅是一種技巧,更是一門藝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地做好對教材文本的理解與分析,立足于教材之上,精心設計問題,做到每一個問題都有其潛在的目的性與引導性,把握好問題的思維深度、范圍廣度和方法效度。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主動性,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范巍美.英語課堂中的有效課堂的創(chuàng)設[J].中學教學參考,2010(34).
[2]劉福柯.創(chuàng)建英語課堂的精彩[J].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10(Z1).
[3]周明浩.精彩課堂來自教師的有效理答[J].中學教學評價,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