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課改實施已經多年,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了在小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學時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選取合適的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方法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觀主要有:教學方式以合作探究為主;教學內容是開放的;教學組織形式靈活多樣;教學評價轉向多元評價等. 教師對課程改革基本理念的理解是課程得以有效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這種理解往往是通過教師課堂教學中的行為表現出來的. 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沒有深入地理解新課程,不知任何一種教學手段都有它的應用范圍,有的教學方式雖然好,比如操作、交流等,但不是所有的數學課堂都要用到它們,也不是所有的數學課堂都能用到它們;有些教師不顧實際教學的需要而盲目地追求時尚,導致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教學流于形式,不僅不能發(fā)揮好的作用,甚至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其實,在教學時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選取合適的方法,不可忽視“情”“理”,而“情”指的是小學生認知的需要,“理”指的是科學合理.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合情合理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的情境創(chuàng)設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情境創(chuàng)設必須和數學知識有緊密的聯系. 把情境創(chuàng)設僅僅當作是課堂的點綴,偏離教學內容,片面追求課堂生動活潑的效果,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有一位教師在教授“混合運算”一課時,先講了個笑話:“老師讓學生用‘如果’造句,學生說‘秋天到處是豐收的景象,比如果子也成熟了’. ”在一陣大笑聲中教師說:“就讓我們在歡樂中度過這節(jié)課吧!”
孩子們還沉浸在這個笑話帶來的樂趣時,突然又要面對枯燥的混合運算,對教學有何益處呢?
我校宋潔在教學四年級上冊“找規(guī)律”一課時,是這樣設計的:
“同學們,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老師做客,為了歡迎他們,我準備了兩種彩旗,紅色的和黃色的,現在我想把它們貼到黑板上去.”(有教師聽課)
教師先貼一面紅旗,再貼一面黃旗,再貼一面紅旗.
“猜猜,下面我可能會貼哪種旗?”
“黃旗!”
“猜對了,接下來呢?”
“紅旗!”
“又猜對了,你們是怎么猜出來的呀?”
“我發(fā)現兩個紅旗就夾著一個黃旗!”
“原來你們發(fā)現了兩種旗排列上的特點.”
猜一猜為本課要找的規(guī)律作下了鋪墊,學生在游戲中水到渠成地投入到了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去.
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可謂之多:愉快的游戲、生動的故事、輕松的音樂、歡樂的比賽、有趣的實驗……但是都要以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需要為前提. 數學知識本身就是最易得、最寶貴的資源,如果我們能加以合理地開發(fā)和利用,無疑會給數學課帶來真正的活力.
教師的素質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情境創(chuàng)設的價值. 就小學數學教學而言,教師除了應具有一定的數學修養(yǎng)和教育心理學理論外,還應有設計愉快教學情境的能力,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啟發(fā)學生思維的能力,制作課件的能力……教師要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yǎng),才能真正上出好的數學課.
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三年級上冊的“觀察物體”時,在課堂小結部分的設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師: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從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體的面是不一樣的.
師:說到這里,我想給你們介紹一首古詩《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師:這首古詩說得也是這個道理,課后聯系我們今天的數學課想一想這首詩是什么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請教你們的爸爸、媽媽.
這個環(huán)節(jié)有效地深化了課堂教學的內容,教師如果沒有對教材內容進行準確把握,沒有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如何能設計得出來呢?
學習方式的選擇要合情合理
一位教師在教學三年級上冊“觀察物體”時讓八個學生一組,對幾個正方體進行觀察、比較,表面上看熱熱鬧鬧,最后卻沒什么結論,什么原因呢?觀察物體由于所處的角度不一樣,觀察到的圖形也不一樣,八個人在幾個小小的正方體四周圍成一圈,怎么觀察?
快樂教學以促使學生獲取發(fā)展與成功為目的,必然為各種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的應用開辟用武之地. 在教學上,遵循“一法為主,多法配合”的原則,為求體現教學的直觀性、啟發(fā)性、深刻性、趣味性,可通過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上課時,我們既要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又要選擇合適的方式、方法,才能真正起到快樂教學的作用.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差、注意力易轉移,在數學教學中,更要處理好“樂”和“理”的關系.
有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等于號、大于號、小于號”時,在認識了大于號之后認識小于號時開玩笑說“它上次不是這樣睡著的呀!”小朋友就笑個不停,教師光是“不準笑”就說了好幾次,大大擾亂了課堂秩序. 有一位小同學竟站起來說:“老師,我知道了,大于號和小于號是一樣的,你說過,一個東西如果站著看是它,睡下去也還是它. ”聽課的教師都很吃驚,想想也理解了這個小學生,觀察物體時教師的確說過豎著放是一個長方體,橫著放也還是長方體.
數學課上開的玩笑要有科學性;同時,要注意本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搖?搖?搖?搖?搖
同樣是這節(jié)課,一位教師是這樣設計的:
剛才我們在比較數的大小的時候,“大嘴巴”總是對著什么數?“尖嘴巴”總是對著什么數?小朋友觀察、比較一下大于號和小于號,想想看,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記住它們?
小組討論后,教師說:“我也有一種方法,能夠很快記住.”
接著出示兒歌:
大嘴巴向左大于號,
小嘴巴向左小于號,
大嘴巴對大數剛好,
小嘴巴對小數真巧.
比較大于號和小于號,這位教師找到了兩者之間的本質區(qū)別和聯系,借助兒歌,使學生加深了對這兩個數學符號的理解和記憶,設計得合情合理.
評價語言的運用要合情合理
一次數學公開課上,一位學生犯了個很低級的錯誤,教師還是笑著對他說:“我知道你已經認真思考了,但我還是不同意你的意見,你先坐下聽一聽別人的想法好嗎?”
我很不理解,難道我們的孩子自尊心那么脆弱,來不得一點點批評?那“挫折教育”又從何談起呢?我們提倡正面教育,可對于學生犯的錯誤要及時指出并提出明確的要求.
我校徐新宏老師在教學三年級上冊“除法”時,一位學生把加法錯看成了乘法,徐老師當時就嚴厲地說:“你還真不細心呀!”學生一看題目,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徐老師緩和了一下語氣又說:“再給你一次機會!”
學習是嚴肅、科學的事情,不能無原則地遷就孩子. 其實表揚也要有針對性,學生表現好,你就說“你真棒”“真了不起”等,剛開始對學生的確有一定的激勵作用,但是每天都在說,對每個學生都這樣說,連表情、語氣都沒有變化,時間久了,他們就有了一種不真實的感覺,不在意你的評價了. 如果換成 “你已經理解了分數的基本性質”或“你的計算速度比原來快了許多”等,則比那些客套話的效果要好許多.
一位教師在上四年級上冊“除法”這一單元的復習課時,遇到這樣一道題:被除數是185,商是11,余數是9,求除數. 一位學生說,用185除以11得到16還余9,算得除數為16. 這種算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余數小于商,如這一題的“9”比“11”小,是能這樣計算的;如果余數大于商,這種方法是行不通的. 比如185除以60得到3余5,而185除以3得到的不可能是60余5. 道理很簡單,要想讓“a÷b=c……d”與“a÷c=b……d”同時成立,d必須同時小于b和c. 這道題目正確的解法應是用被除數減余數的差除以除數.
教師經過認真的考慮后對回答的學生說:“你是一個愛思考的學生,想到了這種方法,不過這種方法有時候是行不通的,我想老師一講你就明白了. ”
這個評價肯定了學生愛思考的好習慣,也指出了這種算法上的不足,很容易被孩子接受.
其實,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較差,往往事前少思考,容易草率從事,有時不免要失敗,容易激動,也容易懊喪,給學習帶來不良效果. 我們在教學中要十分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受挫能力,讓他們以后能克制灰心喪氣和驕傲自滿的情緒.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除堅持正面教育外,還要經常幫助學生分析失敗、受挫的原因,鼓勵學生事前認真研究,考慮行動可能產生的后果,漸漸養(yǎng)成經過深思熟慮再付之行動的習慣;我們要在教學中抓住機會,教育學生學習無止境,遇到困難不能氣餒,順利時也不能驕傲自滿,慢慢地學生就會養(yǎng)成能控制自己意志的良好品質.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勤奮、謹慎、進取心等方面的意志品質. 教師要了解和掌握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進行深入細致的工作,幫助他們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以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意志品質. 這樣有意識的培養(yǎng),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兒童對數學學習的態(tài)度、情緒、心境與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息息相關,教師哪怕很隨便的一句話也會在學生的心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所以,教師一定要采取慎重態(tài)度去評價學生,力爭科學、全面地評估.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各種教學方法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約,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局限性,因此,教師要圍繞實際教學的需要靈活、科學地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學方法的設計、評價語言的運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