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碰撞,各種價值觀念雜陳,針對青少年兒童的中小學核心價值觀教育,就顯得更為緊迫和必要。通過教師主體融入、營造氛圍整體滲透、實踐回歸等方式,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小學教育的各環(huán)節(jié)、全過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小學;路徑
孫強,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助理研究員,博士;牟世晶,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后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此次會議對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強調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明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要求,并首次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了高度概括。中小學校作為國民教育的主陣地,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小學教育全過程,不僅是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本要求。對此,教育部制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中小學教育全過程指導綱要》,并召開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經驗交流會,從針對性、科學性、操作性三個層面,為我們探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小學教育全過程、各環(huán)節(jié)的基本路徑指明了方向。筆者認為,可以通過教師主體融入、營造氛圍整體滲透、實踐回歸等方式,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小學教育的各環(huán)節(jié)、全過程。
一、教師先行: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教師是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教師的價值取向、價值追求,甚至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每一個學生??鬃釉唬骸捌渖碚涣疃校黄渖聿徽?,雖令不從?!边@句話,說的就是教師榜樣的重要性。黨的十八大報告以高度凝練、具體、簡潔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12個詞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其中既凝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體現了時代精神及其相關要求,涵蓋了社會主義公民道德行為的各個方面。而要在中小學教育之中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容,就需要借助學校教育主體—教師。
夸美紐斯曾說過:“德行的實行靠行為,不靠文字?!盵1]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絕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成為一種說教,必須化為鮮活的行為實踐。這就要求在教師之中倡導“以身作則的敬業(yè)精神,和睦相處的友善精神,表里如一的誠信精神,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刻苦鉆研的求知精神”等價值觀。換言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小學,要結合教師職業(yè)的性質和特點,首先具體化為教師的職業(yè)價值觀。教師在踐行職業(yè)價值觀的同時,自覺地在教育、教學、班級管理和師生日常交往中踐行核心價值觀。只有讓學生從教師的敬業(yè)行為中去感受什么叫“敬業(yè)”的價值觀,從教師和藹可親的交流中,去感受什么叫“友善”的價值觀,才可能讓學生真正理解這些價值觀的真正含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通過教師的價值行為去感染學生,學校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就一定能夠得到切實加強。
二、整體滲透:營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的氛圍
課堂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渠道。課堂既是傳授知識的地方,更是體驗價值、建構價值的平臺。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有計劃有步驟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同層面的內容,貫穿滲透于各學科課堂教學之中,在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注重價值觀的引導、情感的塑造和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同時利用教室里的黑板報、墻上的壁畫,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氛圍,讓學生一進入課堂,就能身臨其境,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魅力。
校園文化建設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也是全面推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方面。具體來說,可通過每周一的升旗、周末的主題班會或專題講座等活動,以及利用校內圖書館、班級圖書角、校內名言警示牌、校內雕塑、校園網以及校園廣播站、班級黑板報、文化墻等組織讀書會、演講會、晨讀等活動,以實現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在校園內的傳播與普及,讓學生在每日的所見、所聽、所看之中,加深對核心價值觀的認識,讓校園里的一花一草、一山一石、一室一墻展示出其所蘊涵的價值。另外,隨著網絡的快速發(fā)展以及手機等新媒介的快速普及,一些消極腐朽性思想價值觀念得以傳播,對于涉世不深、分辨能力不強的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因此,學校還必須高度重視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使其成為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陣地,努力形成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網上輿論。
在學校管理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是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學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管理實踐、管理水平,都會成為制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的重要因素。對于學校管理者而言,首先應該自覺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積極主動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管理和學生的日常管理之中。事實上,得到學校管理者踐行的價值觀,就不再僅是一種理念,而是一種強大無形的實踐力量。
延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時空。學生、家長、教師都是處于一定社會關系網絡下的“人”,并且,“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2]。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小學教育,最為根本的是融入到由學校、家庭、社區(qū)三者共同組成的大教育網絡中。事實上,學校、家庭、社區(qū)三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協調、緊密聯系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獨立自存。只有將三者融合為一個整體,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才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充滿生機、和諧有序的大環(huán)境。因此,必須充分發(fā)揮社區(qū)的功能,讓學生“走出去”參與社會活動,實現學校與社區(qū)的雙向互動,最終構筑起家、校、社三位一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網絡。
三、實踐回歸: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變成生動的踐履
中小學生正處于道德發(fā)展的他律階段,情感發(fā)展與認知能力也處于逐漸發(fā)展的過程中。中小學核心價值觀教育不能單純地以理論說教為主,而應以具體的實踐活動為主。對于中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來說,以往所慣用的以教材為主的“填鴨式”灌輸教育顯然是收效甚微的。
社會實踐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形式,也是中小學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睂ι鐣髁x核心價值觀的講解、傳授,學生只能獲得顯性層面的認知,要真正地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必須實踐。社會活動具有情境性、參與性、生動性等特點,與中小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具有更高的契合度。多年來,各中小學校德育以理想信念、形勢政策、國情、革命傳統、改革開放、國防、民族精神、時代精神、民族團結、法制等為內容,都積極采用知識理論教學與社會活動實踐結合的形式,實踐證明,這些形式都有效促使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學生的生命體驗、生活經驗相結合,積淀在學生的情感體驗與理論認知之中。正如有的專家所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教育,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將這些大的、抽象的、理論性的、與孩子現實生活有一定距離的,甚至是相對較為空洞的觀點、理論轉化為孩子們樂意接受、能夠理解的東西。這不是方法問題,而是涉及了整體教育觀念轉變,其核心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青少年成長發(fā)展統一起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化為青少年自身道德發(fā)展的需要。[3]
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小學教育,成為學校的主旋律,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必須在充分考慮中小學生實際的認知能力和成長需求的基礎上,形成相互銜接、層次遞進的教育體系。同時,還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形成合力,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惟其如此,才能促進中小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xù)發(fā)展?!?/p>
參考文獻:
[1]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166.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9.
[3]陸士楨.如何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人民教育,2007(7):5.
責任編輯/李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