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廣 張 龍 么廣會 田 江
(1.六盤水師范學院體育系,貴州 六盤水 553004;2.貴州省思南縣甕溪中學,貴州 銅仁 565115 )
高中在我國教育發(fā)展中對每個學生的意義非凡,家長、社會、學生都面臨嚴峻的考驗,作為未來我國的主力軍,鄧小平同志很早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他們的身心是否健康,是否具有與世界青年競爭的能力,直接決定未來我國在世界的競爭力。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高中階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職業(yè)學校)共有學校31255所,在校學生數(shù)為4527.49萬人。其中:全國普通高中15681所,在校生2522.40萬人;全國成人高中742所,在校生 18.08萬人;全國普通中等專業(yè)學校 3801所,在校生781.63萬人[1,2]。
然而, 2010 年監(jiān)測的全國高中生體質(zhì)健康結果顯示,近年來, 學生身體素質(zhì)逐年下降, 令人堪憂。高中學生大部分指標偏低,連續(xù)近二十五年呈持續(xù)下降趨勢。至2001年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以來,截止2012年已有11個年頭,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研究,建立試點、成立專項科研組,專項管理部門等等,方案實施時間跨度之長,涉及人數(shù)之多??梢哉f是建國以來把體育項目課程的改革推向了頂點,達到極致。制定的《課程課標》是否實現(xiàn)國家愿望,讓學校、學生、家長、社會滿意。從體質(zhì)下降的數(shù)據(jù)來看,我們有關部門應該反思。縱觀整個改革過程,深入分析原因,造成今天大家沒有想象和不愿看到的這種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課程課標》自身的不合理,社會不支持,學校不執(zhí)行,教師不實施,學生不愿意,家長不理解??梢哉f這“六不”是影響體育課改的頑疾。學校體育是提高在校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主陣地。體育課活動性、實踐性的特點, 決定了它不同于文化課教學, 有著相對嚴謹?shù)恼n堂結構和相對規(guī)范的教學行為[3]。高中學生學習壓力大、“重文輕武”、“學而優(yōu)則仕”、“只學不考”的現(xiàn)狀,要改變這種格局,新時期,就必須對體育課程改革有個清晰的認識。
所謂“有效”,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fā)展。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nèi)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qū)W生學得好不好。因此,不懈追求學生進步或發(fā)展的最大化,應是包括體育學科在內(nèi)的所有教師的永恒課題[4]。
“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它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引導學生學習;二是學生達到的目標和所學內(nèi)容;三是學生理解和掌握的技能方式?!坝行А敝饕侵笇W生進步和發(fā)展,即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標準或指標[5,6]。
體育課的有效教學,一是指教師的教學行為,二是指學生的學習行為,教與學的相互吻合,且按一定的教學任務及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才能稱之為有效教學。[7]體育教學有效性是指教師遵循體育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xiàn)滿足社會和個人的體育價值需求并引起學生身心素質(zhì)的變化,并使之符合預定目的的特性[8]。
目前,主要有兩種觀點探討教學有效性[9,10]:
第一種觀點:從投入、產(chǎn)出、目標、需要的角度探討。這種觀點的“教學有效性”包括效果、效率、效益。
它考察的重點是學生,是學生學習結果與教學目標吻合程度。在制定《課程標準》標準時考慮到不同年齡的差異,把《課程標準》分為《體育(1-6年級)課程標準》、《體育與健康(7-12年級)課程標準》,從《標準》可以看出,隨著年級的增加,逐步減少運動項目學習的原則,10-12年級階段明確規(guī)定“大多數(shù)學生已經(jīng)形成了各自的愛好或志趣,學校應引導學生在學校確定的范圍內(nèi),選擇一兩個項目作為重點的內(nèi)容,以提高他們運動能力和發(fā)展他們的愛好、習慣”。
教學效率表述為:教學效率=教學產(chǎn)出(教學效果)/教學投入,故可以表述為教學效率=有效教學時間/實際教學時間×100%。從經(jīng)濟學角度分析,投入越小產(chǎn)出越大,教學的效率就越高。影響教學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教學的投入,教學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經(jīng)濟、文化、科技發(fā)展的區(qū)域性差異大,在制定標準時考慮到不能“一刀切”現(xiàn)象。制定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政策,提高課程的適應性、適用性、經(jīng)濟性,滿足不同地方、學校和學生的需要。所以投入的多少不能用某一項指標來衡量。但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直接表現(xiàn)在師生雙方時間、精力的投入,教學效率表現(xiàn)在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使學生達到課程的標準。
體育教學效益是必要的教學投入和師生精力的投入相結合而產(chǎn)生的體育教學效果和師生的收益。主要取決于物質(zhì)的投入(場地、器材、設備)、學校的投入(制度、經(jīng)費、管理)、學生的投入(時間、行為、態(tài)度)、教師的投入(教法、練法、學法)。三者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教學有效性“投入、產(chǎn)出、目標、需要”圖
第二種觀點:從背景、過程、產(chǎn)出的角度來考慮。這種觀點從背景、過程和產(chǎn)出構成流程,如圖2所示??紤]到主體(教師、學生),環(huán)境(學校、社區(qū)),隱性(情感的),顯性(認知量的),這種研究不足之處強調(diào)觀念的重要性,卻忽視了教學行為。
圖2 教學有效性“背景、過程、產(chǎn)出”圖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體育課程的學習劃分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學習領域。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征劃分六個學習水平。這次課程改革力圖通過制定課程標準的形式,在學生知識、技能、態(tài)度、能力的發(fā)展方面具體化。在課程目標、課程內(nèi)容、課程要求、課程標準上明確了具體的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因素是多種因素參與的,活動主體(教師、學生)、活動客體(課程或教材)和中介手段(教學手段)。教師、學生、課程、教學手段可以看作是內(nèi)隱變量。如從外部條件看,制度、法律、管理也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因素,總之,影響因素多,所以有必要對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有效性進行研究。
1995年《體育法》的頒布實施填補了我國在體育領域里的立法空白。不過與同屬亞洲的日本相比,我國望塵莫及,日本有一套至上而下完善的體育法律法規(guī),如《日本體育運動振興法》、《關于增進國民健康和體力對策》、《日本學校安全協(xié)會法》、《國家體育場館法》、《學校健康中心法》、《基本教育法》、《城市公共體育運動設施用地定額指標暫行規(guī)定》、《全國體育先進縣標準的細則》、《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公共體育文化設施條例》、《關于面向21世紀的體育振興策略》和《體育振興基本計劃》等等給日本體育的發(fā)展提供了保障。為了建設和管理體育場館,1958年日本頒布《日本體育場館法》。目前,日本73%的體育設施屬于學校,只有7%或者大約10000套體育設施對社會公眾開放[11]。再如1986年日本政府頒布的《日本體育、學校健康中心法實施規(guī)則》,將學生的傷害按不同程度分為14個等級,每個等級又規(guī)定了若干具體傷害內(nèi)容以及相應的賠付金額。日本還有專業(yè)的體育險種,而我國學生在學校的傷害事故除有《意外傷亡保險》外[12],沒有專業(yè)體育保險。一旦發(fā)生事故,給家庭、學生、學校留下很多隱患,如不從制度上給予保障,學校在開展體育活動時會有許多后顧之憂,日本體育發(fā)展給我國提供不少啟示。
體育設施是指作為體育教學、訓練、競賽、鍛煉和體育娛樂等活動之用的體育建筑、場地、室外設施以及體育器材的總稱[22]。是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物質(zhì)基礎,是普及群眾體育運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學校開展體育課程的關鍵因素之一,是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核心。2004年第5次全國體育場地設施的普查顯示,從我國所屬的教育、解放軍、體育、武警、新疆建設兵團、鐵路和其他的六大系統(tǒng)共計580080個體育場地看,教育系統(tǒng)擁有的體育場地數(shù)量最多,占總場地設施數(shù)量的65.60%;體育系統(tǒng)占2.20%;新疆建設兵團0.40%;解放軍系統(tǒng)0.80%;武警系統(tǒng)1.50%;鐵路系統(tǒng)1.70%;其他占27.70%。其中標準場地占總數(shù)的64.4%;非標準場占35.6%。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標準場地其功能主要是以教學、競賽、訓練為主[13]。在發(fā)達國家,政府很重視體育場館建設、投入和運作。如美國首先是滿足學校內(nèi)部教學的需要;其次在課余與俱樂部形成租約關系;最后是免費給社區(qū)居民使用[15]。學校體育場館的最大利率化,反過來又提高學校體育的發(fā)展,從中受益的是學校、學生,社會。怎樣處理學校體育、大眾體育、競技體育三者之間良性發(fā)展,是當前我國急需解決的一個社會問題。
教師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的因素。要使體育教學有效性最大化,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zhì):(1)專業(yè)水平。體育學科專業(yè)知識是體育教師從事本學科教學的基礎,相關學科知識是有效性的保證。體育學科知識的專業(yè)化為學生掌握體育基礎知識、技能、態(tài)度、行為、能力提供保證。(2)教育觀念。新的課程標準,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根據(jù)課改的指導思想,教師應樹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體現(xiàn)身體、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教法要求創(chuàng)新,開放和放開,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為主。(3)思想道德水平。作為體育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方面的思想道德:(A)愛崗敬業(yè)、有強烈的事業(yè)心;(B)具有高尚的道德行為;(C)必須熱愛學生、尊重學生;(D)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5)教學能力。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分為:組織教學的能力、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講解的語言要鮮明、生動準確、簡潔、有吸引力,使學生產(chǎn)生興趣,講課的聲調(diào)要抑揚頓挫,快慢適度,并伴以適當變化的表情。教師的語言要富有感情,以引起學生感情的共鳴,從而引起和保持穩(wěn)定的集中的注意。[16]五、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首先,必須根據(j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其二,要根據(jù)水平階段的學習目標。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地設計和使用教學內(nèi)容。第三,在設計教學內(nèi)容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
體育教學環(huán)境是在教學過程中,影響教和學的條件總和,它是體育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基礎。較之學校其他學科的教學,體育教學環(huán)境對教學產(chǎn)生的影響更直接,更適時,更顯性。體育教學環(huán)境主要有兩個部分:(1)體育教學自然、物質(zhì)環(huán)境,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行為;(2)體育教學人文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主要有人與人的關系,觀念、意識形態(tài)等。人與人主要是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關系,觀念上主要是對體育的認識,終身體育、全面發(fā)展、修身養(yǎng)性等。體育教學環(huán)境的好壞,優(yōu)劣,直接決定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動機,如果學生對體育興趣不高,投入運動的時間就會大打折扣,對體育的認識偏差會越來越大,甚至出現(xiàn)“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的認識[17]。
體育教學環(huán)境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發(fā)揮著兩大作用。(1)體育教學環(huán)境是按照一定的目標和需要專門設計和組織起來的一種開放式、全天候的特殊環(huán)境。(2)及時調(diào)節(jié),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活動的需要以及教學環(huán)境的變化,不斷能動地對教學環(huán)境加以必要的調(diào)節(jié)控制,擷取其中對學生身心發(fā)展具有積極影響的功能。不管有什么樣的環(huán)境,只有以尊重學生,讓學生平等的參與、加入到學習過程中,否則教學的效果將很難保證。
中新網(wǎng)2005年做了一份報道,關于中小學教師心理狀況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51.23%的中小學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32.18%屬于“輕度心理障礙”,而2.49%的老師已經(jīng)構成了“心理疾病”。教師扮演的是為人師表的角色,面對教育、教學雙重任務。教師的意志、氣質(zhì)、興趣愛好、性格等對體育課程教學有效性的影響很大。目前,高中體育教師狀況不容分樂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工作時間長、負荷大。(2)班型過大,班級學生偏多、精力不夠。(3)各級、各類檢查、考評、驗收名目繁多。(4)知識更新快,缺乏相應培訓。(5)待遇不高、家庭負擔大。在新課改背景下,一部分教師表現(xiàn)出幾種心理不適現(xiàn)象:自我否定、職場焦慮、責任缺失感、新課標不適感、自我缺乏、效能低下、痛苦、憂慮、同事沖突、茫然等。綜合國內(nèi)外的研究,易被學生所接受的教師有:平易近人、知識豐富、教法多樣、性格外向、熱情、有愛心、善良、寬容忍讓、關心學生、教學態(tài)度認真,品德高尚、風趣幽默、開朗大方、言行一致、有耐心、興趣廣泛、有同情心。
現(xiàn)代人學觀和教育觀要求教師在認識學生,對待學生的基本觀念上,應該把握幾點:學生是人、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學生是完整的人,學生是以學習、接受教育為主要任務的人,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人。在體育學習活動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教學過程的能動的參與者”[18,20]。據(jù)調(diào)查,我國 16歲以上居民有 66.74%的人不參加任何體育活動。2000年的數(shù)據(jù)也表明,怕累占 54.5%、沒有喜歡的項目占51.3%,沒有習慣占 50.0%。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運動興趣是學習的初始動機,也是學習有效的保證[19]。學生的參與,一是教學目標上的認同。二是培養(yǎng)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指對學生活動所具有的愛好和追求的心理傾向,它帶有鮮明的感情色彩。濃厚的學習興趣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大腦處于高度興奮,造成獲取知識、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態(tài)。最后,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體育課的學習主要以技術學習為主,課堂教學不僅需要幫助學生“學會”知識,而且要指導學生“會學”知識,學生掌握了學習、練法,就能很快地獲取知識,更透徹地理解知識,從而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信心。
我們經(jīng)??吹竭@樣的場景:教師示范練習做得滿頭大汗,學生練得汗流浹背,但是效果卻不盡人意。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學生的練習方法、學習策略欠缺。當前,許多學校學生體育學習策略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重教法,忽學法。學習的有效策略是能夠提高體育學習過程的效率,根據(jù)學習的特點、要求和學習情境采用的相應的行動、方針和活動方式[21]。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可見教學方法給學生的后繼影響重大,好的方法能夠激勵一批人,反之,則傷害一批學生。一堂體育課,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nèi),要掌握各個動作要點,并能進行熟練運用,幾乎是天方夜譚。課后學生不但要進行大量的身體練習,還要正確運用練習的方式方法和自主練習的意識。就算在規(guī)定的40分鐘內(nèi),學生的練習也是不夠的,其中要扣除準備活動與隊伍調(diào)動、每個動作之間的間隔、學生精力不集中等外界干擾調(diào)整所用的時間,這樣算下來學生真正得到鍛煉的有效時間就不足40分鐘。如何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提高動作技能教學的有效性,是個大難題,“精講多練”忽視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多講精練”又忽視技術的學習。學生無論掌握哪一項動作技術,一般都要經(jīng)過三個階段:即泛化階段、分化階段、鞏固階段。至于這三個階段的時間長短,就要看學生學習的能力。如果教師善于在學生掌握動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階段,選擇和采取恰當?shù)慕谭?,引導學生運用合理的學法的話,技能形成的各個階段所需用的時間就會縮短,學生課后自主練習的時間多,教學的有效性效果就會越好??梢?,學習策略讓人“會學習”,是先進的學習理論。因此關注高中學生體育學習策略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效果。
有效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全面提高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也要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發(fā)展。我們應該在新課程理念的正確指導下,科學、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改革。(1)建立健全法律法規(guī)。把建設學校體育納入國家議程,實施專項管理,把學生健康發(fā)展納入長遠人才計劃,重視教育經(jīng)費投入。從制度上保障學生、學校、家庭、社會對體育的支持。(2)認真落實貫徹,三級管理體制。詳細制定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標準實施細則,各級各地政府職能部門應重視教育的統(tǒng)籌力度,促進教育改革與當?shù)亟?jīng)濟、文化、社會發(fā)展緊密結合,完善地方責任、體制,因地制宜。(3)建立評價、評估體系。在“全面發(fā)展”“健康第一”“素質(zhì)教育”的指導下,對各省、各地區(qū)、各校,從投入、產(chǎn)出、效果、過程,對教師、學生、領導、學校建立評價標準,實現(xiàn)“有規(guī)可循”、“有法可依”,引導、督促、激勵相關部門或人員的晉升、晉級。(4)對教師提供學習和培訓的機會。新課程標準融入了許多學科知識,如不對教師進行集中培訓,讓教師“自娛自樂”,會出現(xiàn)許多偏差,如課前怎么準備?課堂怎樣組織?課后回饋什么?教師采用什么方式、方法組織教學?總之,教學有效性的因素不僅僅是學生、教師、學校,更是制度、法律法規(guī)、領導、社會氛圍、媒體宣傳等的影響,教育質(zhì)量的提高需要各個群體、各部門的高度重視。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全日制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tǒng)計局[EB/OL],http://www.stats.gov.cn/.
[3]陳紅剛,構建合理的體育課教學程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7/10 下,60-62.
[4]張玲玲,提高體育課動作技能教學的有效性之我見[J].新視角,2010(3):117-118.
[5]張吾龍,張艷芬,郝志風,對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25)2:114-116.
[6]楊濤,方建新,高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略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0年第10期.
[7]過曉偉,淺議體育課教學目標對課堂有效性的影響[J].中學教育,2:81
[8]張吾龍,張艷芬,郝志風,對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25)2:114-116.
[9]楊濤方,建新,高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與提高策略研[J].體育教學,2000,5:8-9.
[10]何麗君,高校教師教學有效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2001.
[11]伊藤進,學校事故補償救濟制度的課題與展望[J].法律廣場,1978(3):17-20.
[12]周愛光,日本學校體育保險的法律基礎[J].體育學刊,2005,(12)1:9-11.
[13]國家體委政法司,體育經(jīng)濟政策[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7.
[14]http://sports.qq.com/a/20120817/000027.htm.
[15]朱杰民,我國體育場地設施現(xiàn)狀分布及對體育市場發(fā)展的影響[J].中國市場,2007(12)4:8-9.
[16]肖剛.有效性教學理論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1.
[17]馬建華.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學行為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4.
[18]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14-116.
[19]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全日制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30.
[20]田慧生,李如密.教學論[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10.
[21]劉電芝.學習策略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頁.
[22]陳融.體育設施與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