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遠
(清華大學化學系 北京 100084)
在目前的國內(nèi)本科生有機化學教材中,對于伯醇氧化為醛的反應,大多只是介紹了金屬氧化物試劑,如三氧化鉻-雙吡啶絡(luò)合物(Sarrett試劑),氯鉻酸吡啶鹽(pyridinium chlorochromate,PCC),重鉻酸吡啶鹽(pyridinium dichromate,PDC),新制MnO2。只有邢其毅、高占先和古練權(quán)等主編的少數(shù)幾本有機化學教材介紹了部分DMSO-活化試劑體系,如Pfitzner-Moffatt氧化和Swern氧化[1-3]。
由于鉻氧化物毒性大,近年來在有機合成中廣泛使用的醇羥基氧化反應正是DMSO-活化試劑體系,其中代表性的活化試劑為草酰氯(即Swern氧化反應),其他常用的DMSO類氧化反應還包括Corey-Kim氧化,Parikh-Doering氧化和Pfitzner-Moffatt氧化[4]。
Swern 氧化反應的實例見圖1。
圖1 Swern氧化反應的實例
1978年,Swern等人對多種含羥基的底物進行氧化反應比較,發(fā)現(xiàn)DMSO-草酰氯是活性最好的試劑,反應速率快,收率高于DMSO-三氟乙酸酐、DMSO-三氧化硫-吡啶以及氯鉻酸吡啶鹽試劑[5],原料中的雙鍵不受影響,某些含有三鍵的伯醇也可以被氧化為相應的醛,因而在有機合成中逐漸成為該類反應的首選試劑。Swern氧化反應使用DMSO和新蒸的草酰氯,以二氯甲烷作為溶劑,由于中間體二甲基氯锍鹽(CH3)2S+Cl在-20℃以上會部分發(fā)生分解,反應需要在低溫進行,一般選擇在-50~-60℃反應,但如果原料醇在低溫下難以溶解,也可以適當提高溫度。三乙胺是最常使用的堿,但根據(jù)需要,也可以使用二異丙基乙基胺等大位阻堿,或使用N-甲基嗎啉等較弱的堿代替三乙胺來提高收率。
例如:對于將長鏈的1-十四醇氧化為十四醛的反應,如果醇的量為1mol,使用1.5mol的氯鉻酸吡啶鹽(PCC)作為氧化劑,以CH2Cl2作為溶劑,在室溫(約25℃)反應1~2h,經(jīng)后處理后產(chǎn)物的收率為69%。而在Swern氧化反應條件下,同樣以CH2Cl2作為溶劑,使用4.8mol的DMSO和1.1mol的草酰氯,以及5.0mol的三乙胺,在-10℃下反應15min,經(jīng)處理,收率可達到97%。
在DMSO-活化試劑反應體系中,活化試劑的作用是使DMSO生成帶有好的離去基團的活性中間體锍離子。在Swern氧化反應中,該活性中間體锍鹽是二甲基氯锍鹽(1),它是由DMSO及草酰氯經(jīng)兩次取代反應生成的。之后加入底物醇進攻活性中間體(1),發(fā)生親核取代反應,得到關(guān)鍵中間體烷氧基锍鹽(2)(圖2)。
圖2 Swern氧化中烷氧基锍鹽的生成
在三乙胺等堿性條件下,2脫去酸性較強的甲基上的氫得到硫葉立德中間體(3),3進一步脫去醇的α-H,并失去二甲硫醚后,底物醇轉(zhuǎn)化為醛(圖3)。
圖3 堿性條件下脫氫形成羰基的機理
從圖3可以看出,凡是能在反應過程中產(chǎn)生中間體1,2或3的體系,均可以通過上述機理來氧化醇羥基。其他DMSO-活化試劑體系正是通過類似途徑來進行氧化反應的。
Pfitzner-Moffatt氧化反應發(fā)現(xiàn)于1963年[6],使用試劑為DMSO-N,N′-二環(huán)己基碳二亞胺(DCC)。由于DCC作為DMSO的活化試劑時,首先必須在酸性條件下進行質(zhì)子化,而體系對酸的強度較為敏感。研究發(fā)現(xiàn),在實驗中使用二氯乙酸、磷酸、吡啶甲磺酸鹽、吡啶磷酸鹽和吡啶三氟乙酸鹽的效果較好,反應溶劑為苯、甲苯、二氯甲烷或乙二醇二甲醚等低極性溶劑(圖4)[7]。該反應可以在室溫下進行,反應機理為通過烷氧基硫葉立德(3)進行脫氫(圖5)。
圖4 Pfitzner-Moffatt氧化反應實例
圖5 Pfitzner-Moffatt氧化反應中烷氧基硫葉立德(3)的形成機理
Pfitzner-Moffatt反應的缺點是需用3倍量的DCC,而且副產(chǎn)物脲(DCU)會給分離帶來困難。常用的解決辦法是加入蘋果酸幫助除去副產(chǎn)物;也可以使用水溶性的EDC(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亞胺)來代替DCC[8]。
Parikh-Doering氧化報道于1967年[9],使用DMSO-三氧化硫-吡啶復合物,反應可以在室溫進行,但是在0~10℃的條件下反應效果更好。由于該溫度低于DMSO的熔點(18.4℃),一般使用DMSO與甲苯、1,1-二氯乙烷、THF或氯仿組成的混合溶劑(圖6)[10]。
圖6 Parikh-Doering氧化反應實例
Parikh-Doering氧化反應的機理也與體系中形成烷氧基锍鹽中間體(2)相關(guān)(圖7);該反應的優(yōu)點是副產(chǎn)物烷氧基甲基硫醚很少。
圖7 Parikh-Doering氧化反應中產(chǎn)生烷氧基锍鹽(2)的機理
在1972年Corey-Kim報道的氧化反應中,盡管沒有使用DMSO,而是使用了二甲硫醚(DMS)與N-氯代丁二酰亞胺(NCS),但反應活性中間體仍是類似的[11]。與Swern反應類似,體系中首先產(chǎn)生二甲基氯锍鹽(1),隨后接受醇羥基的進攻得到烷氧基锍鹽(2),然后在三乙胺的幫助下,烷氧基锍鹽脫氫完成氧化反應。1的生成機理如圖8所示。
圖8 Corey-Kim氧化反應中產(chǎn)生二甲基氯锍鹽(1)的機理
該反應已在工業(yè)界得到應用,能夠以300公斤級的規(guī)模生產(chǎn)大環(huán)內(nèi)酯抗生素Cethromycin[12],由于中間體1易于分解,反應時溫度應控制在0℃以下(圖9)。
圖9 Cethromycin合成的氧化步驟
以Swern反應為代表的DMSO-活化試劑原料簡單易得,能夠在便捷條件下將伯醇氧化為醛,將仲醇氧化為酮,特別適用于含有對酸敏感的取代基的底物(如縮醛,糖基,N-Boc,TMS,TBS等),因此,這類氧化試劑在天然產(chǎn)物和藥物的合成中得到了普遍應用[13-18]。建議今后在本科生有機化學教學中對這類氧化試劑加以簡介,以便在實際工作中對醇進行氧化時能夠優(yōu)先考慮采用這種低毒、快捷,對環(huán)境更加友好的方法。
參 考 文 獻
[1] 邢其毅,裴偉偉,徐瑞秋,等.基礎(chǔ)有機化學(上冊).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古練權(quán),汪波,黃志紓,等.有機化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高占先.有機化學.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胡躍飛,林國強.現(xiàn)代有機合成反應(第1卷) 氧化反應.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8
[5] Mancuso A J,Huang S,Swern D.JOrgChem,1978,43:2480
[6] Pfitzner K,Moffatt J G.JAmChemSoc,1963,85:3027
[7] Suzuki T,Tanaka S,Yamada I,etal.OrgLett,2000,2:1137
[8] Edwards P D,Meyer E F Jr,Vijayalakshmi J,etal.JAmChemSoc,1992,114:1854
[9] Parikh J R,Doering W V E.JAmChemSoc,1967,89:5505
[10] Seki M,Mori Y,Hatsuda M,etal.JOrgChem,2002,67:5527
[11] Corey E J,Kim C U.JAmChemSoc,1972,94:7586
[12] Cink R D,Chambournier G,Surjono H,etal.OrgProResDev,2007,11:270
[13] Liu D,Chen J,Ai L,etal.OrgLett,2013,15:410
[14] Zanatta N,Aquino E D,da Silva F M,etal.Synthesis,2012,44:3477
[15] Lin S,Deiana L,Tseggai A,etal.EurJOrgChem,2012(2):398
[16] Tsuchiya D,Moriyama K,Togo H.Synlett,2011(18):2701
[17] Sreedhar E,Venkanna A,Chandramouli N,etal.EurJOrgChem,2011(6):1078
[18] Guagou T,Meyer M P.JOrgChem,2010,75:8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