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薈
(華南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廣東 廣州510641)
傳播學是一門研究人類信息傳播活動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所謂傳播,簡言之就是信息的流動過程。大學英語演講課教學屬于信息交流和交換活動,其本質(zhì)是傳播,要完成的任務(wù)也都是信息的傳播。因此傳播學理論適用于研究大學英語演講課教學。英語演講是華南理工大學人文類通識課,每學期32學時,招收25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經(jīng)學生所在大學英語課的班級任課教師推薦和演講班集中面試選拔后確定人選,學生英語水平在全校處中等偏上。教學方式為教師授課、觀摩學習與學生演講實踐、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相結(jié)合。本文旨在基于英語演講課堂教學實踐,用傳播學的噪音理論來分析大學英語演講教學中的噪音及其降噪策略,為英語演講的教學研究提供一個跨學科的新視角,促進演講課教學質(zhì)量提高。
傳播學認為,傳播的最基本因素包括信源、信道和信宿,信息由信源發(fā)出,以某種符號的形式通過信道傳給信宿。信息在傳播過程中會受到噪音的影響。傳播學理論中的噪音是廣義的噪音,指對信息能完整準確的傳遞給接收者造成干擾的一切因素。傳播學中信息論的創(chuàng)始人香農(nóng)(Claude Shannon)和韋弗(Warren Weaver)(1949)將噪音分為物理噪音(Physical noise)和語義噪音(Semantic noise)。 Verderber(1993)將噪音歸類為外部噪音(External noise)、內(nèi)部噪音(Internal noise)和語義噪音(Semantic noise)。外部噪音指外部景象、聲音或者其他阻礙信宿即信息接收者接收信息的外部刺激。內(nèi)部噪音指思想、感情、情緒等對信息接收者正確接收信息造成干擾的因素。語義噪音指因為信息接收者與信息發(fā)送者由于所處文化背景的差異而導(dǎo)致對信息無法正確解讀。在大學英語演講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授課這一部分信源是教師,將教學內(nèi)容作為信息通過語言講授、非語言表達、ppt文字圖片等信道傳播給學生。在學生演講實踐過程中,學生的角色變換成為信源,信息接收者是作為聽眾的其他學生和教師。這兩個過程都屬于傳播過程,因此也都存在著噪音。在借鑒Verderber對噪音分類的基礎(chǔ)上,本文旨在分析大學英語演講課堂中的語義噪音、內(nèi)部噪音以及外部噪音,并探求分別降低上述噪音的具體策略。本文的研究問題是:在大學公眾英語課教學過程中存在哪些語義、內(nèi)部和外部噪音。針對這三種噪音,教師可以采取哪些具體的策略進行有效降噪,提高教學效率。
在我校英語演講課程中,在教師授課、學生演講、學生互評和教師點評過程都會出現(xiàn)語義噪音。這類噪音主要指授課教師作為信源在發(fā)送信息時的表達不明晰,以及學生作為信息接收者的語言聽辨和理解方面的干擾因素;以及學生在對教師授課內(nèi)容進行消化吸收后進行演講實踐時,角色變換作為信源時語言表達方面的干擾因素。例如,教師在講授控制演講聲音時涉及到如下幾個屬于較專業(yè)詞匯的概念:pitch,variety,和articulation。在英語授課中如何將這幾個概念的內(nèi)涵表達清楚明晰對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帶來了挑戰(zhàn)。如果教師沒有在課前認真?zhèn)湔n,而是照本宣科宣讀這幾個專業(yè)詞匯的釋義而不加以任何解釋,就必然造成學生正確理解的障礙,使信息傳播過程受阻,降低了授課的質(zhì)量和效率。在學生進行演講實踐、作為信源傳播信息時也會出現(xiàn)語義噪音:如發(fā)音不標準、不清晰;單詞讀音錯誤;用詞不準確;語法錯誤以及語篇層面上缺少銜接與連貫等等。這些都會造成信息接收者對信息的語義理解有所偏差。在筆者教學實踐中,因為我校演講班學生在開課前經(jīng)過大學英語課任課教師的推薦以及面試選拔,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較好,所以語義噪音并不顯得十分突出。較為突出的一個噪音是內(nèi)部噪音。
內(nèi)部噪音指思想、感情、情緒等對信息接收者正確接收信息造成干擾的因素,該因素在公共英語演講課堂上主要體現(xiàn)于學生進行演講實踐時的心理因素干擾。金雙軍(2009)在“大學生英語演講焦慮及原因探析”一文中指出,大學生英語演講焦慮程度較高,總體上接近高焦慮水平。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包括準備不充分、期望值過高、缺乏自信、以往有過受挫經(jīng)歷等等。張放(2010)則認為造成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演講焦慮的原因有社交焦慮(即公眾演講焦慮)以及外語學習焦慮。英語演講課在我校作為一門需要對學生進行事先選拔的全校性人文類選修課,參與上課的學生對英語和英語演講的學習動力都非常充足,但由于沒有接受過任何演講訓(xùn)練以及大都缺乏公眾演講經(jīng)驗,做演講時很容易產(chǎn)生緊張焦慮的心理,結(jié)果或者忘詞,或者頭腦空白,或者結(jié)結(jié)巴巴,或者語速飛快,對演講的信息傳播造成很大的影響。
外部噪音指外部景象、聲音或者其他阻礙信宿即信息接收者接收信息的外部刺激。大學公眾英語演講課堂上的外部噪音有:學生在演講實踐中因緊張焦慮等聲音較小,或?qū)溈孙L使用不當造成聲音過大,都會對信息接收者正確接收信息造成障礙。陳菁(2005)在分析口譯中的跨文化噪音中時指出另外一種外部噪音是存在于信息發(fā)送者和信息接收者文化背景差異時產(chǎn)生的。由于在英語演講課堂上,信息接收者和信息發(fā)送者都是以英語為第二外語的中國學生和老師,文化背景差異的影響并不是很大。這部分的噪音本文就暫不討論。
針對大學公眾英語演講課程中的語義噪音,筆者認為可以通過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來進行降噪。英語演講其實是一門可以結(jié)合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的綜合性活動。通過在課堂帶領(lǐng)學生觀摩著名或典型的演講,并鼓勵學生在課下選擇自己的喜歡的演講進行模仿,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辨音以及英語發(fā)音、連讀、語調(diào)等技能。通過每節(jié)授課過程中的即興討論、回答問題,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鍛煉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在互聯(lián)網(wǎng)、圖書館等途徑為演講稿的準備查找素材資料,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演講稿的撰寫練習,學生互評,教師修改,又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而英語的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提高又會反作用于學生英語演講水平和能力,促進學生英語應(yīng)用能力的提高,尤其是語言表達方面,因此可以有效地降低在傳播過程中的語義噪音。
針對內(nèi)部即心理噪音,特別是學生在進行演講實踐時的緊張焦慮心理狀態(tài),張放(2010)提出用團體心理輔導(dǎo)的方法干預(yù)學生的英語演講焦慮。團體心理輔導(dǎo)指在團體情境中讓學生通過觀察和交流來更好地認識自己和認識英語演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zhì)??梢圆扇〉姆椒ㄓ嗅槍箲]現(xiàn)象進行小組座談,或者小組討論演講題目,讓學生在小范圍進行演講并互相評價等。筆者認為,降低心理噪音,還可以通過在上課伊始對學生進行鼓勵,以及在課堂教學、點評等過程中及時給予學生鼓勵、肯定和幫助,讓他們能克服心理的影響,達到更好的演講傳播效果。
對于在英語演講課上的外部噪音,降噪策略以逐步培養(yǎng)學生在演講過程中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和關(guān)注演講受眾反饋的能力。演講者不應(yīng)該只集中于去講,更要對自己的演講進行監(jiān)控,對演講信息接收者的反饋進行監(jiān)控。如果發(fā)現(xiàn)有影響信息傳播的外部噪音,如演講者聲音過大或過小,投影儀故障造成干擾等等,必須及時調(diào)整和應(yīng)對,以確保信息的正確傳播。
英語演講作為一項綜合聽、說、讀、寫四項語言基本功的活動無論對學生的英語語言應(yīng)用能力、文化修養(yǎng)以及心理素質(zhì)都有很大的相互促進的作用。本文用傳播學的噪音理論來分析大學公眾英語演講教學中主要存在的語義、內(nèi)部和外部噪音,并基于他人研究和自身實踐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降噪策略,有益于進一步提高英語演講課教學質(zhì)量,并為英語演講的教學研究提供了一個跨學科的新視角。
[1]Shannon,C.&W.Weaver.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M].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49.
[2]Verderber,Rudolph F.Communicate! [M].7th Edition.Belmont,CA:Wor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3.
[3]陳菁.口譯交際過程中的跨文化噪音[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
[4]金雙軍.大學生英語演講焦慮及原因探析[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9(11).
[5]任文.英語演講課與能力素質(zhì)培養(yǎng)[J].中國外語,2007(6).
[6]袁雪芬.英語演講教學的作用及價值[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3).
[7]張放.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演講焦慮及心理干預(yù)對策[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