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德元 計美平 俞蓮保
(1 江西省婺源縣中醫(yī)院普外科,婺源 333200;2 江西省婺源縣新華中心衛(wèi)生院,婺源 333200)
近年來,隨著環(huán)境的惡化和飲食結構的改變,胃腸道腫瘤的發(fā)病率逐年遞增,西醫(yī)臨床以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手段為主,在治療疾病的同時產生的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嚴重影響其生存質量[1]。我院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法治療胃腸道腫瘤,臨床療效滿意,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胃腸道腫瘤患者106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 (57.34±6.64)歲;體重52~76kg,平均體重 (62.54±7.32)kg;其中男64例,女42例;結腸癌24例、直腸癌30例、胃癌34例、食管癌18例;臨床分期為Ⅰ期16例、Ⅱ期32例、Ⅲ期22例、Ⅳ期36例;已接受手術75例、未接受手術31例。
所有患者均經病理檢查確診,并剔除合并心、肝、腎功能障礙、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卡氏評分小于60分、妊娠期、哺乳期婦女等[2]。
根據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A組患者53例,B組患者53例。對比兩組患者年齡、體重、性別、腫瘤類型、臨床分期、是否手術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組間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奧沙利鉑+5-氟尿嘧啶方案治療,奧沙利鉑劑量為130mg/m2,第1天靜脈滴注;5-氟尿嘧啶劑量為250mg/d,第1~5天靜脈滴注。21 天為一個療程[3]。
B組患者同時接受口服中藥湯劑治療,方用黨參15g,黃芪15g,茯苓10g,白術10g,生薏苡仁15g,扁豆10g,砂仁3g,陳皮6g,炒麥芽15g,炒谷芽15g,三棱10g,莪術10g,白花蛇舌草30g。伴惡心嘔吐者酌加干姜、姜半夏;伴腹瀉者增加山藥、吳茱萸;疼痛較甚者酌加延胡索、白芍;胃陰不足者酌加麥冬、玄參;舌苔厚膩者酌加黃連、厚樸;脾腎陽虛者酌加杜仲、菟絲子。上藥1劑/d,水煎兩次,分早晚溫服[4]。
所有患者均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對比兩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的差異性。
1.3 評價指標 療效評定標準分為4個等級。不良反應分級參照WHO抗癌藥物急性、亞急性毒性標準分為0~Ⅳ度[5]。
完全緩解 (CR):原有病灶完全消失,且至少維持1個月以上。部分緩解 (PR):原有病灶體積較治療前縮小50%以上,且無新的病灶出現(xiàn);穩(wěn)定 (SD):原有病灶體積較治療前縮小50%以下,且無新的病灶出現(xiàn);進展 (PD):原有病灶體積較治療前增加,或有新的病灶出現(xiàn)。緩解率=(CR+PR)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6]。臨床控制率=(CR+PR+SD)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率 (%)表示,卡方檢驗進行組間比較。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發(fā)現(xiàn),B組緩解率和臨床控制率明顯高于A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體數(shù)據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指標比較 [n(%)]
2.2 不良反應 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現(xiàn),B組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少于A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體數(shù)據詳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n(%)]
胃腸道腫瘤的首選治療方案是手術切除病灶,對于根治術后或失去手術機會者一般采用放化療。化療往往會損害患者脾胃功能,中醫(yī)學理論以整體觀念為指導,認為胃腸道腫瘤是因實致虛,虛實夾雜之證。在治療過程中重視,保護機體免疫狀態(tài),與殺傷腫瘤細胞雙管齊下,達到扶正固本、驅邪外出之目的[7]。
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對腫瘤患者而言,保住一分胃氣,便留得一分生機。因此在本研究中我們重用黨參、黃芪以健脾益氣、扶正固本[8]。茯苓益氣健脾、白術健脾燥濕、生薏仁健脾滲濕、扁豆醒脾和胃,四藥合用,增強健脾益胃之功效。砂仁行氣化濕、陳皮行氣理氣。炒麥芽、炒谷芽消食和中、健脾開胃。三棱、莪術活血化瘀、消癥瘕積聚[9]。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并能抗癌。諸藥合用,扶正與祛邪相合,補中益氣、行氣導滯,化濕而不傷陰,養(yǎng)陰而不助邪[10]。
中藥應用于胃腸道腫瘤的治療歷史悠久。一方面中藥可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另一方面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雙管齊下,達到促進腫瘤細胞逆轉分化,誘導腫瘤細胞凋亡,阻止腫瘤細胞進行基因復制之目的,在抑制腫瘤生長、改善生活質量等方面效果顯著。本研究中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者緩解率和臨床控制率均明顯高于單純化療者,提示中藥湯劑口服對胃腸道腫瘤具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發(fā)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以胃腸道不適和骨髓抑制為主,其中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者,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少于單純化療者,提示中藥湯劑口服可明顯緩解化療引起的不良反應,減輕患者的痛苦。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胃腸道腫瘤具有減毒增效的作用,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陳利群.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消化道腫瘤化療所致腹瀉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0,16(9):846.
[2]呂建國.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胃腸道腫瘤的臨床療效評估[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7(4):11-12.
[3]喬元勛.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胃腸道腫瘤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3,3(6):172-174.
[4]史雅芳,汪舸.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胃腸道腫瘤療效觀察[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31(12):52-53.
[5]胡愛群.中西醫(yī)結合治療60例胃腸道腫瘤的臨床研究[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2,12(4):72-73.
[6]郭玉霞.中醫(yī)藥對放化療患者的減毒增效作用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yī),2011,26(9):1829-1831.
[7]李萍萍.中醫(yī)中藥在腫瘤治療中的作用[J].癌癥康復,2011,1(4):11-13.
[8]賈英杰,李小江,孫一予,等.中醫(yī)藥防治奧沙利鉑神經毒性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0,22(7):645-646.
[9]趙建南.胃腸道腫瘤的中醫(yī)研究概況[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1,13(1):92-94.
[10]李少麗.中藥敷臍輔助治療胃腸道腫瘤化療患者惡心、嘔吐的效果觀察[J].中國臨床護理,2012,4(3):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