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秀
摘 要:閱讀教學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要善于運用教學的點撥藝術。實踐證明閱讀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的啟發(fā)、引導,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分析的技能。
關鍵詞:閱讀教學;點撥;引導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語文教學中的死記硬背早已成為過去時,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v觀近幾年的中考題型,閱讀教學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要善于運用教學的“點金之術”。讓學生思維的火花在輕輕一“點”間不斷迸發(fā),使學生智慧的火苗在悄悄一“撥”下熊熊燃燒。
一、“點”在“一知半解”時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些內(nèi)容貌似理解其實并未真正弄懂。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咬文嚼字,真正深入到詞句中,領悟作者寫作的精妙之處。如賞析《濟南的冬天》中的句子:“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學生分析說:“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我沒有停留在學生解讀的表面,而是引領學生進一步品味、揣摩。這里是將水人格化了,不錯,但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有的學生回答:“是為了寫‘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蔽依^續(xù)追問:“文中寫濟南的冬天抓住了‘綠寫,由‘綠我們想到了什么?學生恍然大悟,有一個思維敏捷的學生搶著說:“冬天已經(jīng)來臨,春天還會遠嗎?當然是表現(xiàn)出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里孕育著的朦朧春意。通過點撥,學生領會了詞語的真正內(nèi)涵,領略了名家遣詞造句的妙處。
二、“點”在“欲說無言時”
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有時會感到很迷惘:已有所發(fā)現(xiàn)但不能說清楚,心有所悟但苦不能言。出現(xiàn)這種情況,無非是兩種原因:一是語言表達能力偏低,二是對表述的內(nèi)容還不十分清楚。這時,教師就要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真正走進文本。
在教《斑羚飛渡》時,學生雖然也能感受到老年斑羚的犧牲精神,但總是解讀表達不到位。鑒于此,我用動畫虛擬了飛渡的過程。通過情景,努力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學生似乎觸摸到一點文章的靈魂了,我趁機發(fā)問: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作者為什么特意描寫了面對死亡的老年斑羚的從容表現(xiàn):“從頭到尾沒有一只老斑羚調(diào)換位置”的場面?學生看到我虛擬的場面,都驚嘆不已,略一思索,有的學生答:“體現(xiàn)了斑羚在危難中的智慧和勇氣?!庇械膶W生答:“表現(xiàn)了老斑羚自我犧牲的精神?!庇械膶W生答:“老斑羚的從容鎮(zhèn)定是年輕斑羚的表率,也是一種種族的榮耀?!睂W生的回答精彩紛呈,紛紛表現(xiàn)了對文章主旨的深刻理解以及對文本的多角度的解讀。學生的思想也深深地受到震撼:這在人類社會是難以想象的事情,我們?nèi)祟愐騽游飳W習。我又巧妙地引導學生思考,在這篇文章中,人類扮演怎樣的角色?學生聯(lián)系課文,稍作思考后回答:“是一個不光彩的角色,人類與動物應該和睦相處?!蔽乙騽堇麑В骸拔覀?nèi)祟悜撜湟暽?,關愛動物?!痹谶@樣的氛圍中學生不但被斑羚在危難中表現(xiàn)出的智慧、勇敢、犧牲精神所折服,而且對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關系有了新的認識。
三、“點”在“各抒己見時”
新課改下的語文課,應該是民主的、開放的、平等對話的。課堂上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學生暢所欲言,意見不一,誰也說服不了誰,這時,教師就要發(fā)揮點撥作用,使學生對事物、對社會等方面的認識更全面、更準確。
我在教《羚羊木雕》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模仿電視《實話實說》欄目,老師采訪,請學生選一個角色來模仿,“我”、萬芳、爸爸、媽媽。通過采訪你將會對大家說點什么?這個問題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課堂頓時活躍起來。在經(jīng)過自己醞釀四五分鐘后,學生紛紛舉手要求發(fā)言。我抓住這個契機問“媽媽看見孩子哭著跑出去,你有什么感觸?”扮演“媽媽”的學生回答:“雖然看見孩子哭,我心里難受,可是羚羊又是那么的貴重,俗話說得好:‘金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此話一出教室立刻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這分明代表著社會中一部分拜金主義者,不懂得尊重孩子之間的友誼。我接著采訪扮演“我”的角色:你認為是友誼珍貴,還是錢財珍貴?學生答:“因為萬芳是我最好的朋友,沒有比純真的友誼更可貴的東西了。這道出了純真少年的心聲?!蔽矣植稍L了“爸爸”,“爸爸”回答說:“那么貴重的東西應該征求父母的意見,自作主張就是不尊重父母?!闭敶蠹覡幷摬恍莸臅r候,我引導說,這件事情文中的“我”與爸爸、媽媽都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大家思考一下,雙方到底哪里做錯了,我們應該站在公正的立場去體會、理解對方。經(jīng)過一陣沉默后,有的學生說:父母與“我”之間缺乏溝通,如果父母事先說好羚羊木雕的貴重,“我”是不會擅作主張送給別人的。有的學生說:“我”做事情考慮不周到,送東西給別人應該征求父母的意見。教師補充說:這也說明了無論是與父母之間,還是與老師、同學相處都要注意溝通,以免產(chǎn)生誤會。經(jīng)過教師輕輕一點撥,學生對課文理解更加深刻、透徹了。不單單停留在文章的表面,而是深入到文章的內(nèi)涵。
實踐證明閱讀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的點撥藝術,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提高閱讀分析的技能。而且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雖然有時候學生的感受、理解比較膚淺、片面,會與老師有很大不同,甚至相悖。我們老師也應俯下身傾聽,與學生平等對話,應熱情地鼓勵和引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暢談體驗,展現(xiàn)個性。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呈現(xiàn)出生機勃勃的局面。
參考文獻:
管海芝.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初探[J].作文教學研究,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