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陽
摘 要: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在建構認知結構過程中的關鍵作用,指出知識的獲得是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對當前事物意義進行建構,對于我國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導的語言教學模式有巨大的影響。交際型英語互動課堂是以培養(yǎng)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為目標的課堂,強調課堂的交際性和互動性。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和英語交際法都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景性,可以看出,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與交際性英語互動課堂模式改革是相互契合的,對當前我國英語教學改革和交際性人才培養(yǎng)有深遠的意義和啟示。
關鍵詞: 建構主義 交際能力 英語互動課堂
一、引言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又稱結構主義,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個體的主動性在建構認知結構過程中的關鍵作用。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獲取知識的過程,同時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強調課堂應以學生為中心,此理論的提出,對于國際語言教學研究的影響深遠,對于我國傳統(tǒng)的語言教學模式有巨大的影響。交際能力學說是交際法英語教學理論的核心,語言學習的目的不僅包括掌握語言知識,還有實際使用語言的能力,即交際能力的提高。交際型互動課堂模式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最有效的英語課堂模式,強調學生的主導地位,可見建構主義理論為交際性互動課堂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更豐富的理論支持和指導。
二、建構主義理論和交際能力學說
建構主義源于有關兒童認知發(fā)展的理論,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J Piaget)在吸收了維果斯基的歷史文化心理學理論、奧斯貝爾的意義學習理論及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等基礎上,通過研究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提出的。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知識是在人的心靈與外界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從內(nèi)部產(chǎn)生的,個體知識的獲得是客觀與主觀的統(tǒng)一。學習是個體積極主動建構的過程,是對事物和現(xiàn)象不斷解釋和理解的過程,是對既有的知識體系不斷進行再創(chuàng)造、再加工,獲得新的意義、新的理解的過程。知識不能由別人傳遞給主體并被主體吸收,只能通過個體與他人經(jīng)由協(xié)商進行建構。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應當包括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建構主義理論的提出,對于國際語言教學研究及我國的傳統(tǒng)語言教學模式影響深遠,很多學者和專家都開始關注和研究這一理論。但據(jù)文獻調查,大部分關于建構主義的研究都是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重視課堂互動或是網(wǎng)絡教學等方面切入的。關于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英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或教學改革還比較少。
“交際能力”這一概念最初由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D.Hymes)提出。他認為,交際能力不僅包括對一種語言的語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還包括對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對何人恰當使用語言形式進行交際的知識體系的理解和掌握。1980年,卡納爾(Canale)和斯溫(Swain)提出了交際功能模式,使交際能力概念具有語言教學的指導意義。交際能力是語言的綜合體現(xiàn),二語習得的最終目標是獲得目的語的交際能力及獲得目的語的思維和表達能力。海姆斯關于“交際能力”的理論給外語教學界極大的影響,從而語言學家提出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yǎng)語言交際能力。目前,外語教學界雖然對交際能力的重要性給予極大的肯定,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這個目標還未落到實處。具體到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如何有目的、有計劃地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的研究很少。
三、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對交際型英語互動課堂的指導意義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注重學生內(nèi)在的、個體認識的主動建構。學生是他們自己知識的創(chuàng)建者,在課堂中處于積極的“中心”地位。學生并非被動接受外部信息刺激,而是根據(jù)自己原有的知識和認知圖式理解外部信息,建構當前學習對象的意義。建構主義學習觀強調學習的目標是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和意義的主動建構,在英語學習中,學習的目標即為語言知識體系和功能的深層次理解,并逐步建立一個結構化和整合的構架,就相當于英語交際能力。對于中國大學生而言,學習英語的當務之急和最終目的就是培養(yǎng)和提高交際能力。建構主義主張教師不是以傳統(tǒng)的集體傳授的方式進行教學,而應該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進行實際操作,以社會互動的方式主動參與知識和意義的建構(托亞、孫立新,2003),這符合交際型互動課堂模式的情景交際互動要求和課堂活動組織方法。
互動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jù)是交際教學法,此理論強調人在自然的語言習得過程中,通過參加真實的言語活動,不僅要學會語言規(guī)程(語法),還要學會言語行為規(guī)則(用法),并能根據(jù)別人的反應評估自己的言語行為。交際教學法強調課堂組織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交際情境,幫助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和交流。語言教學的互動不僅是傳遞信息的過程,還是信息理解和加工的過程,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這種互動教學模式不僅具有反饋和雙向互動的特點,學生還可以通過互動獲得老師未教授的外部信息和知識。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學生進行新的意義建構的過程。由此可以看出,建構主義理論的運用,對交際型英語互動課堂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
四、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交際型英語互動課堂模式
1.建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
建構主義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應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進行認知和信息加工,對知識意義進行主動建構。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通常以教師為主導,教學過程多為詞匯講解—語法點介紹—難句解釋—翻譯對比—聯(lián)系鞏固。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交際型英語課堂應該從以教師為主導的強調“教”的課堂模式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的強調“學”的課堂模式。大學英語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的作用。教師應結合英語教學的實用性、知識性、交際性和趣味性的特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和活動中,體會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從而在愉快、互動的課堂活動中積極地獲取知識。
2.交際型互動教學活動的設置
理想的外語課堂教學環(huán)境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直接使用外語的場所和機會,讓學生沉浸于使用外語的環(huán)境中,進行有意義的交際,并激勵學生參與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交際活動。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就必須把學生置于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體會和感受英語文化情境,在真實的交際情境中靈活運用英語。大學英語教學畢竟是以課堂教學為主,而且是在非英語國家的課堂里進行英語教學。教師的首要責任就是在現(xiàn)實條件下為學生提供盡可能真實的語言交際情境。在具體的交際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協(xié)作交流,并組織與之相關的小組討論、角色扮演、電影對白模仿和英語短劇等活動,促使他們用會話商討等互動形式完成協(xié)作,完成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并主動積極地對新的知識意義進行建構。另外,第二課堂的開展也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英語交際能力。例如,英語角、英語話劇小舞臺、英語歌曲比賽、英語演講比賽等。給學生提供英語實踐,應用自己所學的英語知識,提高英語交際技能,展示自己風采的機會,使他們真正體會到英語的實用性和交際性。
3.交際型互動教學手段的運用
現(xiàn)今多媒體技術和網(wǎng)絡已經(jīng)成為高效教學的主要教學手段之一。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主要是老師講,學生聽、說的機會較少。多媒體的出現(xiàn),突破了這一傳統(tǒng)局限。教師通過多媒體和網(wǎng)絡等教學輔助工具,把教學內(nèi)容融入真實直觀的情境中,喚醒學生記憶中的有關圖式和經(jīng)驗。利用多媒體,將授課內(nèi)容由靜態(tài)的灌輸變?yōu)閳D文并茂的動態(tài)傳播,由教師的“一言堂”變?yōu)閷W生視、聽、說訓練的全面開啟的生動局面。通過圖片、音頻、錄像、視頻把真實的英語交際引入課堂。例如,通過視頻播放,聽英文歌曲,看英文電影片段,了解體會純正的真實語言交際,提高課堂的互動性。利用網(wǎng)絡技術,學校可以開辟英語網(wǎng)絡自主學習平臺,讓他們享受更多的學習資源,老師可以與他們在網(wǎng)上進行輔導和交流。學生可以利用QQ,E-mail,BBS,MSN等進行在線或非實時交流,這種網(wǎng)絡交流把說和寫兩種交際手段結合起來,既能夠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能夠提高他們的英語寫作能力和交際能力。
4.課堂中重視社會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應在教學中引入對英美文學、英美歷史、地理知識、重要歷史或當代人物及英美政治、經(jīng)濟、社會等相關知識,并考慮有利于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在交互過程中實現(xiàn)對問題的理解、知識的應用和意義的建構,并將所學知識再應用到新的現(xiàn)實情境中,在交際中避免文化沖突和錯誤,最終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特別是聽說交際能力。
五、結語
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和交際型英語課堂模式改革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和契合點,為大學英語課堂模式改革提供了更深刻的理論基礎和啟示。我們要以辯證的觀點認識這一理論,把它更好地運用于大學英語教學中,建構更符合我國英語教學實際的交際型互動課堂。
參考文獻:
[1]范林,張其云.建構主義與大學英語改革的契合[J].外語與外語研究,2003,(4).
[2]盧艷華.多為互動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2011(12).
[3]李筱菊.交際英語教程核心課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4]托婭,孫立新.社會建構主義及其對外語教學的指導意義[J].外語界,2003,(5).
[5]武曉燕.試論建構主義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2).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2年許昌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為:02012105)的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