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東亮
【摘要】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通過導學案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積極的自主學習;通過有用的提問,讓學生思考;通過引導,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科學安排,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通過合作或探究自己獲取知識,進而培養(yǎng)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主體地位;興趣;自主學習;自主參與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新課程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盡管很多教師知道這一點,但教師感覺學生自己探究、學習很慢,浪費時間,時不時就回到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大講特講。怎樣讓學生自己學習和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是課程改革的關鍵,在這一點上教師應該動腦去想。老師除了自身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需要轉變外,如何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也是教師的任務。
一、 興趣激發(fā)學習欲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情緒高昂、智力振奮,就急于傳授知識,那只會給學生帶來疲倦,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焙芏嗍聦嵶C明,興趣可以使人廢寢忘食、蠢蠢欲動。所以教師要想辦法讓課堂充滿趣味,以此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一)教師語言表達要夠有趣。教學的最高境界是運用語言藝術魅力吸引和感動學生。語言風趣幽默、生動形象,會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二)充分利用歷史趣聞或時事新聞。對于十三四歲的初中學生來說,課堂上涉及一些趣聞或新聞也是一個很好的激發(fā)興趣的方法。
(三)以有趣的實驗導入新課。天真活潑、好奇敏感的孩子看見有聲有形的實驗,很自然地就激起了他們探索的興趣。
(四)利用多媒體。多媒體教學有聲有色,可以把抽象的具體化,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五)教師人格魅力。俗說話:“親其師方信其道。”充分打造教師的人格魅力,適當設計自我形象,學習時下流行元素等,才能讓學生喜歡你和學生打成一片。
二、營造自主學習環(huán)境
(一)創(chuàng)設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輕松、融洽的課堂氣氛,可以使學生能放松地學習,無壓力地思考,不用擔心老師的責罵,也不用擔心同學的譏諷。在這種寬松的課堂中,學生才能有效展開交流,大膽地發(fā)言。這種環(huán)境下學習效率才能提高,最易產生靈感。有了這樣的氛圍,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喜歡老師,聽從教師的指點和教誨,為學生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設計自主學習的教學過程。導學案就是以學案為載體,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在教師引導下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工具。正在嘗試課改的學??梢試L試借助導學案實現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
學生借助學案自學,能鍛煉學生自學能力,也能鍛煉學生合作的意識。學生自己學習或交流討論完成學案,能使學生從中體驗自己做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慢慢地學生也就喜歡上學習了。
當然,學生完成學案后要上交,老師可以把批閱作業(yè)的時間用來批閱學案。
(三)開展探究性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從課本中選擇一些探究或自主學習活動,也應該結合當地實際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自己設計一些學生喜歡且容易的學習或探究活動。探究的問題要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認識自然、認識世界的目的。還有,學生對于問題的探究,應該遵循由簡到繁、步步推進的原則。在學習的初始,應選取較貼近生活的探究學習活動,在困難的地方教師要適當給予提示,不能讓學生無處下手,從而喪失信心。
知識的理解是通過思維活動完成的,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重視設計怎樣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抓住了這一點就能很好地提高學習效率。
三、 教會學生真正參與課堂
(一)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教師不能太勤快,太勤快了學生就懶了。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新知識,讓學生通過導學案和課本去了解和探索。結論性東西,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小組反饋展示,其他小組可以質疑互動,最后教師給予評價。
(二)讓學生敢說出來。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表達。鼓勵學生發(fā)言,對于學生的表達給予充分肯定,哪怕說得不靠譜,也應當對發(fā)言的勇氣給予表揚,讓學生認識到這樣才能鍛煉自己的表達和闡釋能力。
(三)教會學生“建議”和“接納”。教師培養(yǎng)學生標新立異和敢于批判的意識,鼓勵學生大膽提出不同看法,即使說得有偏差也應對這種獨特想法給予鼓勵。另外,引導學生虛心聽取其他小組或個人的意見或看法,修正自己的認識和思想。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