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被遺棄孤殘兒童的生存權益,第一責任人應該是政府。袁厲害收養(yǎng)這么多的孤殘兒童,實際上應該建一個兒童福利院,但是卻沒有。目前,我國沒有專門的兒童福利法。法律的缺位非常嚴重。許多應有的行政行為沒有落實,比如民政局辦理相關的證明時要走一定的程序,這是一個合理的規(guī)定,只是合理的規(guī)定在現(xiàn)實操作中對收養(yǎng)行為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我們應該吸取這些教訓,正視這些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p>
河南蘭考7名棄嬰火災身亡,蘭考縣政府認為袁厲害“完全不具備收養(yǎng)條件”。她本人有子女,她的經濟實力不具備大量收養(yǎng)條件,她沒有到民政部門辦理收養(yǎng)登記手續(xù)。北京師范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原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yè)促進司司長王振耀認為,責任歸屬不清是導致蘭考棄嬰收留點發(fā)生悲劇的重要原因。
“真實的世界和父母的生活才是幼兒最好的早教教材;家庭和大自然才是幼兒最好的早教場所;閱讀、游戲、運動才是幼兒最好的早教方式?!?/p>
目前,家長對早教的需求十分旺盛,然而對“什么是早教”存在很多誤區(qū)。對此,教育專家王人平這樣說道。
“行為藝術已經成為當代藝術不可或缺的形式,高校課程應該納入進來。國外高校很多課程都會涉及身體語言、身體表達等,跟行為藝術如出一轍,這已經成為綜合課程的重要內容?!?/p>
日前,行為藝術正式進入四川美院的課堂,一直備受爭議的行為藝術,如今作為一門基礎性課程進入高校課堂,引發(fā)各方關注。中央美術學院呂勝中教授認為,行為藝術課程的開設,會越來越規(guī)范、越來越專業(yè),學生也會在藝術語言上有一個更專業(yè)的態(tài)度。
“給‘桃花源式教育適當?shù)目臻g與包容,就會使單一的教育生長出多樣性,就會使單一的評價向多元轉變。多種形式、多樣性的學校本身是形成教育良性生態(tài)的前提和保障?!?/p>
近日,武漢七對父母放棄城市的優(yōu)質教育,在鄉(xiāng)下找了一所廢棄的小學,自己教孩子誦經讀典、練習書法。此舉引起輿論關注,被解讀為“桃花源”式教育。對此事件,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這樣說道。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最堅強兒童頻頻出現(xiàn),本應無憂無慮享受童年的孩子,過早背負了生活的重擔,這不是家庭和社會的光榮,每一個成年人,都應該為沒有照顧好我們的下一代而感到羞恥。”
最近,廣西一個名叫李阿作的9歲女童引來社會關注。因父母外出打工,4年前她便開始照顧弟弟和哥哥,用稚嫩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家,被網(wǎng)友稱為“最堅強留守女童”。不久前,10歲貴州男孩胡鎵豪的故事也震撼了很多人。母親患塵肺病住院,他在異鄉(xiāng)照顧重病的母親,每天幫母親洗臉、洗腳、擦身子,給母親講笑話逗她開心。對此,網(wǎng)友紛紛表示很痛心。“最堅強兒童”讓成年人“蒙羞”。
“考98至100分的,反思的字數(shù)不限,低于98分的,反思要寫一百字以上?!?/p>
近日,佛山市一位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家長在網(wǎng)上曬出自己接到的學校語文老師發(fā)來的這樣一條短信,隨即引起網(wǎng)友熱議。許多網(wǎng)友認為:與其一味給孩子增壓,不如早日走出“高分崇拜”;與其一味強調分數(shù),不如推行多元評價;與其一味放大孩子“2分”的不足,不如欣賞孩子已取得的“98分”的進步;與其一味單向要求,不如和孩子、家長進行雙向互動,給孩子一個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讓孩子快樂成長,這才是教育,尤其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發(fā)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