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
【摘要】高中生語文的學習要興趣先行,讓學生充滿激情地學習語文比拿著教鞭督促他們學習更加有效。語文老師要做這樣一種催化劑,能夠讓學生和語文之間催生濃厚興趣的催化劑,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加高效、更加主動地學習語文這門課程。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興趣;知識拓展
語文,作為在人們學習生活中具有不可或缺地位的一門學科,卻一直處于重視度不夠的尷尬局面。要提高其教學質(zhì)量,需要不斷加強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今中外教育家對此都有很精辟的論述“強迫學習的東西是不會保存在心里的”,“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這些教育家不約而同地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那么,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課堂活起來呢?為了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我們可以在課前、課堂上嘗試著使用下面的方法,一定會收到很好效果。
一、課前“功夫”激興趣
1、“課前三分鐘演講”能使學生身心靈真正的進入語文課堂
課前演講內(nèi)容不限,學時要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nèi)容提前準備好,然后在全班同學面前表達出來。這項工作教師要督促學生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并給學時以信心。對于學生課前演講興趣的培養(yǎng),語文教師可以適當?shù)丶右砸龑Аτ谀芰Ρ容^強的同學、演講效果好的同學可以以圖書獎勵,而對能力比較弱的學生,教師要給以適當?shù)狞c撥和扶助。
2、預習是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前提,是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教師在課前應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做好預習。預習要體現(xiàn)因人而異和因文而異的原則。在向?qū)W生提出預習要求時,既要制定統(tǒng)一的要求,又要考慮學生的不同情況,靈活處理。因為學生智力知識水平發(fā)展不同,所以預習要求的難易程度也該有所不同。
二、課堂過程妙招多
1、導入設計要精心,激發(fā)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中學生的好奇心強烈,對新鮮事物特別感興趣。導入布疑則能誘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學生就會產(chǎn)生很強烈的探究的欲望。若能很快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就能逐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整堂課的效率。優(yōu)秀的教師往往很注意在引導學生學習新課時,在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愉悅、期待、渴望探索的心理狀態(tài)。
(1)懸念突起,導入激趣。課堂導入,若教師獨具匠心,設置“懸念”,能把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出來,教學目標就很容易達成。
(2)借助多媒體技術(shù),直觀激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使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結(jié)合課文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目視生動逼真的畫面,耳聽美妙的音樂,再來欣賞品味形象化的詞句,就可以讓精神處于非常輕松的狀態(tài),很快的進入教師創(chuàng)設的氛圍,走上一條到處充滿輕松,愉快的學習道路。
(3)創(chuàng)設情景引發(fā)動機。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2、好的教師,更要“善假于物”,來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有的教師很懷念左手拿教材,右手握粉筆,僅憑一塊黑板,就能口吐蓮花,令無數(shù)學生競折腰的時代。殊不知,這種落后的教學手段意味著教學方法的陳舊,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教具和聲音、課件等各種資源和手段,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用圖畫增添課堂色彩,使呆板的“黑白語文”變成“彩色課堂”。這樣學生一定會喜聞樂見。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運用聲音的感染力來教學。教學中播放音樂,容易使學生在音樂中得到感情的熏陶與感染,并使學生在聲音營造的氛圍中很快進入意境,并通過文本的領(lǐng)悟真實的感觸到課文所體現(xiàn)的主題或內(nèi)容,有利于眼、口、手、耳、腦等器官多方位同時調(diào)動,全身心投入。
3、教師課堂活動多,學生學習興趣濃
(1)互說互聽:學生將小說中的精彩人物形象,如林沖等,課堂上可以采用快板,評書,相聲等,等進行說的演繹,既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興趣,又自然會增強了理解記憶。
(2)爭鳴論辯: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挑事”,對于學生課堂上有爭議的問題,不是急于解答,而是讓學生采用辯論的形式進行爭鳴,學生實在不能得出結(jié)論時候再敲定不遲。
(3)爭相搶答:一些學生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能夠大聲積極主動舉手回答,對自己的看法條分縷析、侃侃而談,而也有很多學卻支支吾吾或明知不答,作啞巴狀。面對此情此景,相信好多老師會冒冷汗。其實這時候老師可以采用競答的方式,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擬寫出不同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做必答、輪答、搶答等類型的題目,這樣慢慢的在班內(nèi)就能形成一種競爭的氛圍,學生的思維得到激蕩。課堂氣氛也就不會一潭死水,逐漸的活泛起來。
(4)高歌吟唱。教材中的經(jīng)典的名篇如通過朗讀、美讀進行第二次創(chuàng)作,那更能感染人、震撼人,煥發(fā)出新的藝術(shù)生命力。在此建議,我們的中學教師在詩歌、古詩詞文本的教學中,在課堂上舉行一些小型的朗誦會(可以提前布置下去,學生策劃、主持),學生的感情能融進詩里行間,怎會不受感染而產(chǎn)生興趣。
總之,高中生語文的學習要興趣先行,讓學生充滿激情地學習語文比拿著教鞭督促他們學習更加有效。語文老師要做這樣一種催化劑,能夠讓學生和語文之間催生濃厚興趣的催化劑,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加高效、更加主動地學習語文這門課程。
參考文獻:
[1]楊鑫.淺談高中語文創(chuàng)新教育.科教文匯.2007,12.
[2]俞慧琴.和諧師生關(guān)系的建立———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之我見.中華活頁文選.2011.4.
[3]閻巖.幽他一默———讓語文課不再枯燥無味.經(jīng)營管理者.2012.3.
[4]張靜.“樂學”是“要學”的前提———談如何激發(fā)農(nóng)村高中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文教資料.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