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瑞霞
摘要:我們要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就必須利用體育課堂去引導學生對體育的愛好、對鍛煉的興趣,是我們體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更科學地鍛煉身體,達到增強學生體質的目的,本文就教師在指導學生科學鍛煉時,應注意的事項作了詳解。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引導;鍛煉
新世紀對教育的根本要求是要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利用體育課堂去引導學生對體育的愛好、對鍛煉的興趣,是我們體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學生上體育課是為了參加體育鍛煉,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是為了具有結實的身體、頑強的體魄,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講究科學。只有用科學的方法去指導學生鍛煉身體,才能獲得預期的鍛煉效果。不講究科學策略,盲目性地憑主觀熱情去做,不僅達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還有可能損害身體健康,更有甚者會發(fā)生運動傷害事故。為了更好地更科學地鍛煉身體,達到增強學生體質的目的,教師在指導學生鍛煉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多方位全面鍛煉,多層次注重實效
學生正處于長身體的時期,他們的身體形態(tài)和心理機能都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因此,此時的鍛煉不能只偏重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而是要科學地采用多種方法,從多方面入手,使學生的身體各部位和各種能力得到全面的鍛煉。另外,在鍛煉身體時,要注意實效性。不能單憑學生個人的興趣和愛好,而要引導學生以身體的全面發(fā)展為鍛煉的根本出發(fā)點。教師首先要對體育課的教學內容有一個全局性的規(guī)劃,把握好每一階段與每一課堂的教學重點。同時,要嚴格要求學生,師生共同配合。體育課中可把跑跳投等基本活動與各種球類運動做為主要的教學內容,這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鍛煉次序,我們按由易到難而安排,目的是使學生的身體各個部位與他們的運動能力等都能得到鍛煉和提高。教師還要注重利用體育鍛煉過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使學生在身體發(fā)展的同時,心理也得到相應的發(fā)展,從而培養(yǎng)出身心健的人才。
二、堅持經(jīng)常多鍛煉,持之以恒不放棄
體育課的安排要堅持始終,不能因學生小而忽視,不能因課程緊而放棄。一周最少有二到三課時的課堂體育鍛煉。教師一定從內心把鍛煉身體、上好體育課當成必不可少的教學工作,不可簡省,更不可懈怠。教師更要以身作責,讓體育鍛煉堅持經(jīng)常,做到持之以恒。科學證明,人體的各種器官都是“用進廢退”的,經(jīng)常從事身體鍛煉的人,精神飽滿,精力充沛,體質強壯,這是有效鍛煉帶來的益處。常參加身體鍛煉的學生體格棒,精力足,而那些?!罢痹诩依锏哪猩皇求w形瘦弱就是身材偏胖,改變這種狀態(tài)除了積極參與鍛煉身體外,還要克服“三天打漁兩天曬網(wǎng)”的不能堅持長久的做法。在體育課上,我們還要肩負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團結協(xié)作、勇于拼搏、敢于爭先的精神品質的任務。強化意志品質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非一朝一夕能實現(xiàn)的,需要在教師和家長的影響與教育下逐步形成。體育鍛煉要堅持經(jīng)常,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廢。
三、循序漸進有規(guī)劃,逐步提高莫冒進
俗話說,不能一口吃個胖子。體育鍛煉也是如此,一定要有科學的規(guī)劃,不可急于求成。從低年級的簡單動作練起,慢慢增加難度,使學生的體能逐漸增強,使他們的潛力慢慢開發(fā)出來。例如,低年級以興趣為突破點,結合一些小游戲,寓教于樂地帶領學生開始鍛煉;到了中年級,慢慢加入競技訓練,動作難度加大,訓練強度增加,加入對學生品質意志的培養(yǎng);到了高年級,就可以進行一些強度相對較大的訓練,或是對抗性的體育比賽。講求科學的訓練方法,不可蠻干,也不可有急躁情緒,否則只會事倍功半,事與愿違。例如,若在低年級學生中進行速度與耐力的比賽,會挫傷一部分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甚至會讓他們因為不能取勝而反感運動,不喜歡鍛煉,所以低年級學生的體育課應更多地以吸引學生的鍛煉意識,努力培養(yǎng)好的鍛煉習慣為主。
四、因材施教分情況,有的放矢重目標
龍生九子,各不相同。學生的個人體質也是千差萬別的,每個有都有自己的強項和不足。有的學生速度快但耐力不足,有的學生柔韌性好但力量不足,有的學生靈活性好但爆發(fā)性不足。教師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實際情況,并在鍛煉方式的選擇上給學生留有選擇的余地。同時,教師要結合學生各自的特點,幫助他們選擇合理的鍛煉方式。
首先,女同學與男同學的身體條件不一樣,在活動中,先以性別為基準選取不同的鍛煉方法,使女同學與男同學的學習內容與考查內容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女同學身體輕盈靈動,喜歡姿態(tài)優(yōu)美的運動和韻律性較強的運動,如體操與健美操等,而男同學則更偏愛剛健有力的運動和競爭性的比賽,這也有利于培養(yǎng)男子漢氣概。其次,以學生的體質為基準再分組進行,或按強中弱分三組來進行,或是按稍強和稍弱分兩組進行,這樣利于看到每個學生的進步情況,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五、出勤考評相結合,橫比縱比論成績
對學生體育鍛煉后的達標考核是我們計算學生體育成績的一個途徑,但不是唯一的辦法。我們不能以一次偶然的分數(shù)來評定學生本學期的鍛煉情況,這不僅是不科學的,而且對于學生而言,也沒有什么好處。這樣的考查具有偶然性,容易帶來傷害,也不能客觀評價一個學生的真實鍛練情況及進步水平。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還要考慮到學生基點的不同。首先要把平時的出操與體育課的出勤相結合。其次,得分情況不以一次為準,以平時的多次平均值為準。再次,綜合評定時,不僅要看這個學生絕對分數(shù),還要看看他的基點,通過橫向與縱向相結合,給出此生在本學期的得分。這樣的考評更加體育出人文關懷與素質教育內涵。
總之,教師帶領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要懂得用科學的方法去引導,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生長發(fā)育,增強學生體質,才能算是有效的鍛煉。為了更好地貫徹素質教育,我們要利用好體育課堂,運用科學的方式方法正確引導學生在科學鍛煉中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顧淵彥,《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