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再英
人人都知道音樂帶給人美好的享受,能陶冶人的情操,能給人以動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適當滲透音樂也能引起師生共鳴,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語文優(yōu)質競賽課中滲透適當的音樂也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我從事小學教學三十余年,大部分時間都是教語文和音樂,但沒有把音樂滲透在語文教學中,也就在這幾年實行新課改,使用多媒體、課件等多種教學手段時。語文課、競賽課運用視頻或圖片資料及音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才慢慢嘗試把音樂滲入語文教學中,結果發(fā)現語文教學確實離不開音樂,競賽課更離不開音樂。在這次學區(qū)競賽課中我收獲更大。
一、導入新課引入音樂,營造有活力的情景氛圍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開場自會對每一節(jié)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音樂導入則會讓學生耳目一新,如一支興奮劑。讓學生快速的進入課文。如講《搭石》一課時,開始我用三幅圖片引入。學生看圖,配著那歡快、悠揚的水聲、鳥叫聲和青蛙的叫聲。老師用柔情甜美的聲音解釋說著:“在那郁郁蔥蔥的樹林中,在那陡峭的大山中,在那崇山峻嶺中,到處都有一條條小溪。小溪給我們帶來多少歡樂和多少煩惱?!苯又稣n文《搭石》。在講解劉章爺爺家鄉(xiāng)的小溪,那靜靜躺在小溪中的一排排搭石,那是最讓作者難忘的家鄉(xiāng)的小溪。美妙的音樂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教學時教師以音樂、圖片導入,能有效發(fā)展學生的智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讓語文教學更加生動、直觀,讓競賽課更加精彩。你看講臺下那一雙雙求知的眼神,這時,我才知道這些農村孩子雖然不懂欣賞高檔的音樂,但是他們對音樂也滿懷著熱愛與渴望。在他們的世界里,音樂好像一首詩,好像一幅畫,好像夢寐以求的童話。每當老師把音樂滲透到語文教學時,孩子們那一雙雙睜得大大的眼睛,我就領悟到孩子心里的求知欲。
二、品讀賞析中引來音樂,加深理解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蔽恼率亲髡邔ΜF實生活的感受體現,小學四年級課本《搭石》是劉章爺爺在大山里工作了十三年;每年每天都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家鄉(xiāng)人們走搭石的協調美、謙讓美、敬老美、。劉章爺爺借搭石贊揚家鄉(xiāng)人的心靈美。在競賽課上,我重視新大綱的要求:“語文教學要注意語言的感悟,要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备形颉⒗首x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語文是一門藝術,音樂也是一門藝術。音樂的旋律,能否把語文教學與音樂結合起來?如果能有效地利用音樂,讓音樂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那樣語文課會讓學生感到輕松和愉快。在這次競賽中,我講《搭石》這課的三自然段:一行人走搭石,“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闭n件出示語段,師生解決生詞。“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去體會語言的美。讓學生從讀中去感悟畫面的美。引導學生理解怎樣的動作才是協調有序的美呢?師生合作,教師引讀:“前面的抬起腳來?!睂W生讀:“后面的緊跟上去。”合讀:“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再讓我們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組學生: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播放音樂,由慢到快,讓學生合作著讀一讀。老師問:“你們走在哪里?”“搭石上?!崩蠋焼枺骸安缓米撸叩貌缓靡暨M水里,有信心嗎?”(師生再一次合讀)配合播放的音樂,速度漸快。老師問:沒有人踩腳,沒有人跌入水里,應該是有人在指揮吧,(學生搖頭)對,其實也沒有人指揮,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做——協調有序。通過文字美;音樂美,畫面美讓學生加深感悟。在自讀自悟,自動中去獲得情感,獲得知識的升華。那么對“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這兩個詞我用同樣的教學方法,逐步跟進。讓學生仿佛看見清清的溪水漾起了波紋,姿態(tài)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畫一樣。體會到水光、人影兩相和的美!是啊!一行人走搭石真美!這既像一幅美麗的畫,又像一首清麗的小詩,這時我又播放輕音樂,在音樂聲中引導學生讀。讓學生讀出詩一般的韻律美、節(jié)奏美。學生讀完,教室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美妙的音樂使學生的興趣高漲,為這次競賽課添了光彩。
音樂在語文教學中,配樂朗讀可增強美感,然后播放視頻會使內容、知識形象化、具體化。音樂使課堂有了旋律、有了生氣,更富有情趣和樂趣,學生能在快樂中獲得知識。
語文課有了音樂的巧妙結合,就如讓學生插上了翅膀,使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興趣提高了,課堂活躍了。既培養(yǎng)了學生欣賞音樂的審美情趣,也使學生獲得了知識,這課《搭石》作者目的就是要學生去發(fā)現美、表現美、傳播美。(作者借搭石的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來贊揚那里的人們的那種善良淳樸、敬老愛老,一心為別人著想的無私奉獻的精神。讓學生善于從平凡的事例中去發(fā)現美、傳播美,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在新課完成后,我設計小練筆時,美在身邊,美是校園中彎腰撿垃圾;美是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美是放學路上,上學路上幫助小同學過馬路。我一邊讀,一邊放《愛的奉獻》這首歌。讓學生自身勞動與課文文字之間的相結合,讓愛傳播在整個教室,讓愛深深扎進學生的心里。讓學生與作者劉章爺爺的情感共鳴,幫助學生真正有所“悟”。在“悟”之后配上音樂,達到理想的效果,這時課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學生和聽課教師全體起立,掌聲不斷。我結束了這堂競賽課。
語文課教改,使用多媒體。課件等多種教學手段。使我深刻體會到:語文學科應當是工具性、人文性、藝術性的統一。音樂語言具有文字和口頭語言不可比的優(yōu)勢,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的運用音樂,使之融入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讓音樂流淌在語文課上,使課堂教學的導入更有趣,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更使課堂高潮起伏,語感有趣。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祖國語言的美,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有趣,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