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情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倍?—4歲幼兒的美術(shù)教育活動中,如何激發(fā)活潑好動的孩子們的美術(shù)興趣呢?
【關鍵詞】興趣教學 幼兒美術(shù)
一、創(chuàng)設活潑愉快的教學情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的情感氛圍就是我們所說的教學情境。幼兒對物體的大小、形狀,是通過視覺、觸摸覺來辨別的。幼兒觀察力發(fā)展是有階段性的,其中第一階段(3歲)不能接受所給予的觀察任務,不隨意性起主要作用;第二階段(4~5歲)能接受任務,主動進行觀察,但深刻性、堅持性差。為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必須做到教態(tài)親切、自然,關鍵在于面帶笑容,此教態(tài)直接或間接營造了幼兒學習的良好心理和情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教師和悅的面部表情會感染幼兒,幼兒從老師的愉快中受到鼓勵,激發(fā)起幼兒愛老師、愛美術(shù)的相應情感,有利于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記得在一次《畫表情》的課程中,我微笑著問小朋友:“大家今天快樂嗎?”孩子們表現(xiàn)非常雀躍,紛紛舉手示意。接著我讓小朋友互相做各種表情,這樣幼兒在一個你看我、我看你的愉快和諧氛圍中一邊嬉戲一邊模仿一邊畫畫,孩子們畫出了他們心中的笑容,非常可愛。
二、選材貼近生活,形象直觀
3—4歲幼兒在辨別物體形狀的過程中,只能通過手掌觸摸,粗略辨別。而充分利用教室的陳設、布置及學校的綠化讓幼兒能真切的觸摸題材。在《小小設計師》美術(shù)活動中,我?guī)∨笥褋淼交顒訁^(qū),看看、摸摸蘑菇房子、海螺房子、積木小房子、還有學校高大的教學樓……啟發(fā)幼兒主動參與到繪畫活動中,讓幼兒對房子的造型、種類等有真切的認識,從而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小朋友們畫出了各式各樣的奇異房子,讓人驚嘆不已。如:在一次繪畫活動中,我先拿一只毛絨絨、黃燦燦的小鴨,讓幼兒看小鴨走路、吃食。然后讓小朋友們也拿著小鴨簡單模仿鴨鴨的動作,孩子們可高興了。如果幼兒有不會畫的我就事先畫上輪廓,一會兒孩子們就努力把鴨鴨涂得漂漂亮亮的了,一張張白紙上出現(xiàn)的小鴨十分讓人喜愛。又如教師可為幼兒提供各種印章讓幼兒進行印章畫,提供紙團讓幼兒壓印,提供彈子讓幼兒滾畫,提供毛線讓幼兒進行線拖畫等等。
三、配樂講故事讀詩歌
幼兒普遍能感知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背景,身體的律動上非常自然,頭、肩膀、膝蓋、小屁股、后背、小腳等互相碰一碰都十分惹人憐愛。教師可選擇一些角色不多,情節(jié)容易表現(xiàn)的故事、詩歌念給幼兒聽同時配上節(jié)奏簡單鮮明的音樂。慢慢引導他們做出各種動作,然后用小線條畫出故事中喜歡的事物。這不僅能使幼兒感興趣,又使幼兒獲得創(chuàng)造的樂趣。如:《動物運動會》老師講動物故事,讓小朋友做出各種動物的動作,然后用小線條畫出簡單的形態(tài)。看著形態(tài)各異的手手腳腳在紙上展現(xiàn),作為老師的我真是歡喜。
四、游戲中感知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書中談到幼兒心理時,將幼兒的心理特點歸納為七點,其中第一點便是“小孩子好游戲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是所有孩子最喜歡的活動,它不僅能激起幼兒對美術(shù)活動的興趣,而且印象深刻。如:我與幼兒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戲,比誰吹得大、吹得多。陽光下泡泡飛散,孩子們噗噗耍耍,紙上的泡泡也畫得美美的。幼兒感知經(jīng)驗少,表象貧乏,思維的直覺行動性以及對自己活動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差。1歲的兒童,就能拿起彩筆亂涂亂畫,感到新奇和快樂。彩筆和玩具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概念,能畫出線條,是這種“玩具”的特殊功能。如:在涂色練習中,為了讓幼兒掌握涂色的技法。我會提醒他:“這兒還沒有打扮好,蘋果要穿靚靚衣,它不要羞貓貓?!庇變翰僮魍旰髸峙d奮地說:“我看到美麗的蘋果了!”這時,幼兒感受到的是一種游戲的快樂,而絲毫沒有感覺到涂色練習的枯燥感。
五、充分肯定,體驗成功的喜悅
在美術(shù)教學中我常常給幼兒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畫畫的濃厚興趣。每次教學活動我都會細心地引導,慢慢啟發(fā)。繪畫完畢就把幼兒作品展列出來,讓孩子們互相欣賞,而我總會在作品后加上一個大大的拇指,告訴孩子們老師認為他們很棒。班級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作品欄,接送的家長們也會與孩子共同參觀、欣賞、鼓勵。孩子們體驗著成功的快樂,在成功中成長。
以上是我在培養(yǎng)3—4歲幼兒繪畫興趣方面的點滴經(jīng)驗。總之,美術(shù)是賞心悅目的,美術(shù)課時輕松愉快、自由的。教師只要正確把握幼兒的年齡特點,以適當?shù)耐緩揭龑?、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幼兒就能畫出色彩繽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