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驍
【摘 要】目前本地中學語文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現(xiàn)本文僅就本地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為例,談談自己對目前壯族農(nóng)村地區(qū)中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嘗試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壯族 農(nóng)村 中學作文教學
與北方漢族地區(qū)和發(fā)達城市相比較,廣大的壯族農(nóng)村地區(qū)在自然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上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性和民族特征,這對學習語文,即學習漢語和漢語文學而言,長期以來存在著一些難以突破的困難。筆者身處壯族農(nóng)村地區(qū)中學語文教學前線,對目前本地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有深刻的體會?,F(xiàn)僅就本地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為例,談談自己對目前壯族農(nóng)村地區(qū)中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幾個突出問題的理解,并嘗試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一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最高目的。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就要求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然而,對目前廣大的壯族農(nóng)村語文教師而言,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最難教的就是作文,對學生而言,最難寫的也是作文。縱觀之,目前壯族農(nóng)村地區(qū)中學作文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主要有:
(一)材料貧乏,內(nèi)容無新意
壯族農(nóng)村地區(qū)的學生寫起作文來總體的感覺是材料非常貧乏。許多學生反映,寫作文時經(jīng)常感到?jīng)]有材料可寫。很多學生一聽到寫作文就頭疼,寫作文時總覺得腹中空空、無從下筆,一些學生則依照作文選照抄一遍了事,寫出來的作文當然會異常空洞、缺乏真情實感。造成學生寫作材料貧乏的原因很多,第一,農(nóng)村學生平時生活面狹窄、視野不廣。許多孩子從來都沒有離開過本地,每天的生活就是“家—學?!被颉八奚帷淌摇?zhí)谩保@樣,學生接觸社會生活的機會就少了。第二,閱讀材料過少。目前人們獲取信息的來源很多,有報紙、雜志、電腦、電視,還有各種書籍等,然而,農(nóng)村學生往往很少能接觸到這些能夠傳遞最新、最前沿的信息的媒介。第三,從觀念上看,受教科書和作文選的誤導,老師和學生都認為只有教科書和作文選上的優(yōu)秀作文所用的題材才是好的題材,而忽略學生身邊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
壯族農(nóng)村地區(qū)的學生寫出的作文在內(nèi)容上還呈現(xiàn)出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缺少新意。有一個老師給學生布置了一道作文題,題目是《明天》,班上四十幾位同學就有十多位都寫明天又要上某某課了,我又如何地不想上課,或明天要考試了,我又如何地擔心等等,無法打開思路。這一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老師的引導不夠,另外一方面則是學生缺乏發(fā)散思維和想象思維的訓練。
(二)語言貧乏、不規(guī)范,缺乏表達技巧
很多老師反映,學生所寫的作文往往缺乏文采。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首先,壯族農(nóng)村學生在作文語言上先天不足。從總體來看,廣大壯族農(nóng)村地區(qū)的學生開始學漢語漢字的時間較晚,而且學習條件差。據(jù)統(tǒng)計,廣西壯族人口大約2000多萬,主要居住在桂林—桂平—欽州連線以西,其中,壯族人口在10萬以上或壯族人口占30%以上縣市共54個,占廣西縣市總數(shù)(90個)的60%。除貴港、桂平、欽州、上思、防城港5個縣市以外,其他49個縣市均位于南寧、崇左、百色、河池、柳州、來賓6個地市。這些地區(qū),多屬于山地丘陵地形,尤其是縣城以下的農(nóng)村地區(qū),山多平地少,交通不便,長期與外界隔絕,在語言、文化上都少有交流。以筆者所在的馬山縣為例,馬山縣屬于南寧市北部,面積2365平方公里,總?cè)丝?0多萬人,壯族人口大約占75.8%,約38.3萬,主要通行壯話(北部方言)和桂柳話(西南官話)。馬山縣合群初中大部分學生都是來自壯族聚居的白山鎮(zhèn),部分學生來縣內(nèi)的各鄉(xiāng)鎮(zhèn),這些來自農(nóng)村的學生主要以壯語為母語,縣城長大的孩子則以壯語和桂柳話為母語,平時主要也是以這兩種方言進行語言交流。這些孩子從小操壯語或桂柳話,到了上小學的時候,也就是五六歲時,才開始真正接觸漢語,而這個時候,已過了學語言的最佳時機。情況表明,以桂柳話為母語的學生在學語文時往往比純粹以壯語為母語的學生更有優(yōu)勢,這是因為桂柳方言也是北方方言的一種,同漢語在語法語音上較為相似,而壯語則與普通話相差甚遠,不管是從語法上,還是語音上都少有相通之處,因此,對這些學生而言,學漢語無異于學習另一種陌生的語言。再加上沒有很好的交流環(huán)境,所以往往學了數(shù)年都無法用普通話交流,即使交流了,也往往帶有濃重的方言色彩,即俗話所說的“夾壯”。事實上,“夾壯”和“夾桂柳”都是本地學生普通話的重要特點,它們不只是語音上的表現(xiàn),而在書面語上,則更多地表現(xiàn)為以壯話或桂柳話的語法結構來組詞造句,例如“你走先”“我做得了”這樣的話語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學生的作文中。由此可見,“夾壯”或“夾桂柳”不僅對口頭的言語交流產(chǎn)生嚴重的障礙,在書面上,也是造成學生作文語言不規(guī)范,不流暢的重要原因。
其次,在語言上的先天不足,后天無人彌補或彌補措施不力。農(nóng)村學生的小學教育多在離自己家不遠的村完小或鄉(xiāng)小完成,初中則多在本鄉(xiāng)的中學就讀。一般而言,農(nóng)村學生就讀的小學和初中其環(huán)境比縣城往往更差,教師的素質(zhì)也參差不齊,很多老師自己的普通話本身就不過關,學生也依葫蘆畫瓢,自然錯上加錯。更有甚者,一些小學和初中都還一直停留在壯話教學的階段,學生缺少鍛煉的機會。由此來到縣城就讀初中的農(nóng)村學生在語言關上明顯落后于縣城學生,而到了中考,進入更高階段的作文訓練,自然漏洞百出。
(三)學生對作文缺乏興趣
興趣是做任何事的根本,是學習的最好的老師。對學生而言,只要有興趣,學習起來就有勁,不累;沒有興趣,自然就會厭惡、煩躁、疲憊,也不可能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來,學生對作文沒有興趣,一個原因是認為語文無用。長期以來,校園里流行著這樣的話語:“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似乎,數(shù)、理、化是最為重要的,而對于最最基礎的語文課,則可以忽略掉。這樣的觀點,不僅僅在學生中流傳,甚至在家長和老師的觀念中也頗有市場。由于不重視,導致了學生、家長和老師的集體倦怠,這是中學作文教學不利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本地壯族地區(qū)農(nóng)村中學的作文教學基本沿用幾十年來的老辦法,一般都依照中學語文教材的要求,直接給出作文題目,教師稍微指點一下,然后就讓學生寫作文。作文課索然無味,這也是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的重要的原因。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為作文難寫。因為難寫,而且很難有所提高,所以更對作文缺乏興趣。這樣就更造成了惡性循環(huán),變成了永遠都寫不好作文。
二
總的來說,壯族農(nóng)村地區(qū)中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受兩個方面因素的制約和影響,一是來自獨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因素的影響,例如交通不便致使學生視野不廣,地區(qū)貧窮、設備不足致使學生可利用資料缺乏,先天的母語造成學習漢語不利等等;第二因素則是來自傳統(tǒng)作文教學方式的弊端。從觀念上看,老師及學生在作文觀念上均存在著誤區(qū)。如:為作文而作文,或為考試而作文;認為只有城市題材才是好作文;認為只有讀很多作文選才能寫好作文等等。在教學的技巧和方法上,作文教學一直未能找到能夠?qū)ΠY下藥的一味。因此,作文教學仍然是老大難問題。
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1. 深刻認識目前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嚴重性,并積極尋找源頭,探索解決之道。
2. 從老師做起,從觀念上糾正錯誤的作文觀。主要有:
①為作文而作文,或為考試而作文。以目前的情況看,雖然讓學生完全脫離考試的思想重負來學習作文是不現(xiàn)實的,但是至少我們應該灌輸給學生一種正確的作文觀,讓學生知道學習作文不僅僅是考試的一種,最重要的是“為人”的一項基本功,也是作為人的基本需要。
②只有城市題材才是好作文。這個觀點蒙蔽了許多學生的雙眼,使他們忘記了周圍的真實世界,而埋頭編撰一些空洞的城市幻想。指導老師應該努力把自己和學生帶出這個誤區(qū),有意識地去尋找一些與現(xiàn)實相關的例文,鼓勵學生大膽地從生活中選取適當?shù)牟牧?,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有個性的文章來。
③只有讀很多作文選才能寫好作文。前面我們已經(jīng)談到,作文選多以城市題材為主,不適應農(nóng)村作文教學的需要,因此,農(nóng)村作文教學應勇敢走出作文選的框框,選取其他的范本。例如一些關于農(nóng)村生活的名著等。在這里,筆者并不是反對學生廣泛閱讀其他的優(yōu)秀作品,而是希望借此來啟發(fā)學生更好地關注現(xiàn)實,并從實實在在的現(xiàn)實生活中得到啟發(fā),從而改變錯誤的作文觀,獲得作文的愉悅感,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優(yōu)秀文章。
3. 利用有限資源,擴大學生閱讀面。教育部的“語文新課標”要求中小學生擴大課堂內(nèi)外閱讀量,小學生要求不少于145萬字,初中生不少于405萬字,高中生不少于555萬字,比過去的要求都高出許多。目前,許多出版社都開出了一系列中學生“新課標”閱讀讀物,大多是中國或國外的名著。另外,“語文新課標”還要求學生加強“中外歷史故事、中外民間故事”的閱讀,如世紀出版集團出版的這套叢書,請專家編寫了《中國歷史故事》《外國歷史故事》《中國民間故事》《外國民間故事》。從根本上看,這不僅增強了趣味性,也更貼近農(nóng)村生活了,這是符合作文要求的。因此,作文指導老師應及時改變觀念,放開手腳,讓學生自由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閱讀材料。這一方面能使學生增加閱讀的自由,另一方面也可增強學生閱讀的興趣。對于自己選擇的讀物,學生總是會更加有興趣、更加用心地閱讀。老師只要在閱讀前或閱讀后,作好相應的把關、指導和評價工作,做到因勢利導就可以了。平時不僅僅是一些所謂的少兒讀物可以讀,對一些看起來高深的世界名著,也應引入學生閱讀范圍。如果有可能,像報紙、雜志、現(xiàn)代流行小說、本地流行的優(yōu)秀民間故事范本等也都應納入學生的閱讀范圍。尤其是本地一些優(yōu)秀的民間文學范本,貼近生活,有的幽默風趣,有的寓意深刻,最重要的是,它植根于這塊土地,學生容易理解,如能在作文中運用,將給自己的作文增色不少。
4. 增強作文課的趣味性,吸引學生寫作文。以上所談的幾點其實對增加學生對作文的興趣都會起到或多或少的作用,然而,最直接能夠吸引學生寫作文的,還是作文課的趣味性。作文老師應該盡可能提高自己的語言技巧,精選例文、轉(zhuǎn)變教學思維、改進教學方法等,這些都可以增強作文課的趣味性,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
5. 針對本地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改革陳舊的作文教學方法。例如,針對本地學生漢語基礎差的實際情況,可以制定普通話教學與作文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即聽、說、讀、寫相結合,以達到對學生的綜合訓練。首先,聽。“聽”的來源可以是電視,但更重要的是來自老師、同學的語言,因此,可要求老師、同學在學校里盡可能地講標準的普通話。其次,說?!罢f”是對語言的最重要的運用。說得對不對,直接關系到寫得對不對,所以,在作文課上,可以進行專項的口頭作文練習,請全班同學共同指出其在語言句法上的錯誤。再次,讀。這里所說的“讀”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與“說”同步的口頭誦讀;二是閱讀。無論哪一種,都應選一些經(jīng)典的材料來讀??陬^誦讀可以培養(yǎng)普通話的語感,閱讀則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對規(guī)范的漢語書面語言規(guī)范有感性的認識。最后,就是實際的寫作階段。針對農(nóng)村學生漢語寫作水平差的現(xiàn)狀,作文指導老師應該認清作文規(guī)律,循序漸進,只要能讓學生日有所進即可,不要急于求成,對學生過高要求,最終只會讓學生失去作文的興趣。
壯族農(nóng)村地區(qū)中學語文中的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比較嚴重,有其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環(huán)境的變化,其語言、文化和資源上的困難將會逐漸得到徹底地解決。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壯族農(nóng)村地區(qū)中學作文教學的老師仍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