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亞娟
新課標實施以來,教育的均衡性分外引人注目。教育行政部門重視的宏觀的平衡;廣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面臨的是同一班級不同學生發(fā)展的均衡問題。在同一個教室里接受著同一個教師授課,盡管本來有著相同的認知基礎,但由于先天素質和后天環(huán)境及所受教育不同,學生的認知結構、學習需要、興趣方式存在著個別差異,這種差異決定了他們掌握新授知識程度的參差不齊。而教學有效性追求的應該是所有學生共同、全面發(fā)展,而不是只有個別尖子生出類拔萃。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無論學生之間有著怎樣的個別差異,但每個個體都有巨大發(fā)展?jié)撃荏w,都有取得發(fā)展、贏得尊重的權利;教師必須在人格和交往上尊重每一個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關愛每一個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那么,每一個正常的學生就都能得到健康發(fā)展并獲得成功。這些理念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要點點滴滴地做下去,從教學的每個細節(jié)中體現(xiàn)出來,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做到均衡發(fā)展。教學的細節(jié)很多,下面僅從作業(yè)的布置、批改等方面談談個人的做法。
一、精選題型
新課程標準追求的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各種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從教育法律法規(guī)、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教育心理科學的規(guī)律、社會現(xiàn)實情況出發(fā),各地都規(guī)定了學生在校時間和作業(yè)量的最大極限。因此,教師不能夠隨意占用學生的有限時空資源,布置作業(yè),不在乎“量”,而在于“質”。精選的作業(yè)要有助于學生對課堂知識的鞏固與加深理解,并形成相應的技能技巧。對于作業(yè),教師必須預先做一遍,體會每道題目的目的性和解答關鍵,有無知識點的重復考查,難易程度如何,然后緊扣上課所教知識,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精心選擇適宜難度和題量的作業(yè),努力讓每個學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這里,特別要引起注意的是長期以來被忽視的學科實踐作業(yè),它是新課程標準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除了布置書面作業(yè),也應該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生制宜的實踐作業(yè),在實踐中靈活掌握所學知識與方法,同時活化思維,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分層布置
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在緊扣教材的同時,應針對各層次學生的目標要求和具體情況,適當布置一些難易不一、梯度不一的作業(yè),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在實際教學中,我會將學生分成三組:A組一般學生,B組中等生,C組優(yōu)等生,例如學完《長度與時間的測量》后,我要求A組測量家中書桌的長和寬;B組測量自己走兩步的距離,試以此為長度標準,估測教室的長和寬;C組測量家中電視的某個距離,并說明電視的尺寸是以什么距離來確定的,如果有興趣,可以通過上網(wǎng),查看圖書資料了解電視的有關知識。又如《機械效率》中一道習題:工人用滑輪組提升2000N的鐵塊,所用拉力為600N,繩子的自由端4s內拉下4m,不考慮繩重和摩擦,求:1.有用功、總功率及機械效率。2.若用該滑輪組提升1500N的鐵塊時,所用拉力為多大? 3.若用該滑輪組將2000N的鐵塊浸沒水中勻速提升4m(不計水的阻力,ρ鐵=7.9x103kg/m3),則拉力做了多少功?我要求A組完成第一問,B組完成第二問,C組完成第三問。
三、區(qū)別批改
作業(yè)批改要因人而異,不能滿足于打上“√”“×”。在實際教學中,我一般會把對A組、B組作業(yè)做到批好后當面訂正,這部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何對班級影響很大,而這部分學生往往對一些知識點一知半解,所以從作業(yè)入手對癥下藥,可謂是一副良藥!對C組作業(yè)做到精細批改,不是簡單的“√”“×”“?”“……”,對于作業(yè)做得好的、或某道題目有獨到解法的、或正確率較高的,我往往會寫上激勵性批語:“Good”“你真棒”!不管是哪一組的作業(yè),對于做錯的地方,我都會用紅筆畫出來或是圈出來,并在旁邊明確錯誤,例如計算30L水的質量時,學生往往會寫成“m=30L=30Kg”,我會畫上紅線,寫上“v=m?”
四、形式多樣
布置的作業(yè)越貼近學生的年齡,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就越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人耳聽不見的聲音》教學結束后,可以布置關于噪聲問題的調查,指導學生將這一調查結果向有關部門反映,讓問題得到改善,學生居住或學習的環(huán)境改善了,并且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改善,學生的成功感肯定很強,同時還會覺得所學的知識是很有用的。又如《聲音的特性》《平面鏡》《杠桿》《力彈力》教學結束后,可以布置小制作的作業(yè),如制作樂器、萬花筒、桿秤、簡易天平、簡易測力計等,我對不同的作業(yè)進行這樣肯定:“最有創(chuàng)意獎”“最佳制作獎”“最佳形象獎”等,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并且樂學。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全面落實的今天,我們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改革,更要重視“習行之功”。作業(yè)是課程動態(tài)的生長性延伸,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一座橋梁,它的優(yōu)化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減負空間,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發(fā)展學生的多元智力,促進教學與課程逐漸成為一種良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的理念,促進全體學生均衡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