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秋萍
【關鍵詞】專項訓練 小學生 作文水平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7A-0050-02
在擔任“國培計劃—農村骨干教師遠程培訓”的輔導教師工作中,筆者通過批閱學員們“聯(lián)系您的實際教學經(jīng)驗,談談學生在寫作中存在哪些問題,并分析這些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的作業(yè),以及與學員在論壇、QQ上的交流,了解得知大部分的小學生作文都存在內容空洞、語言單調、缺乏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不足。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縣教育局教研室組織開展了全縣小學作文教學專題研討活動,通過互動交流、經(jīng)驗介紹、質疑解疑等活動,為我縣小學語文教師總結了作文教學的方法與經(jīng)驗。
一、讀寫結合專項訓練
積累是作文訓練的基地。為此,教師可讓每個學生準備兩本筆記本,一本是好句、好段摘錄本,用于記錄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喜愛的美文、美句、美段;一本是好句、好段創(chuàng)寫本,用來寫下自己仿照第一本筆記中某個句式、修辭法或運用某些名言、警句、好詞等創(chuàng)寫出來的句子和語段。
例如學完《鳥的天堂》這一課,有位學生就能仿照“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這個句子寫出自家門前的野菊花的句子:“那么多的野菊花,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點縫隙,一眼望去就像一張黃燦燦的毯子,真想撲下去躺一會兒。”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教師在教學課文時,不僅僅是教授故事、體味情感、更重要的是憑借課文引導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教材中的課文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它們的語言豐富、生動、規(guī)范,布局謀篇獨具匠心。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滲透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指導。
二、人物描寫專項訓練
記敘文中對人物的描寫方法多樣,如果說“外貌”描寫是為了塑“型”,而神態(tài)、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即可達到“傳神”的效果。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設計專題訓練。
1.語言描寫“三環(huán)節(jié)”訓練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先出示一篇本班學生的一篇作文,里面的語言描寫,從開頭到結尾都是“說說”的句式,再出示《荔枝》一課中語言描寫的段落:我掏出荔枝:“媽!今兒我給您也買了好東西?!蹦赣H一見荔枝,臉立刻沉了下來:“你財主了怎么著?這么貴的東西,你……”我打斷母親的話:“這么貴的東西,不興咱們嘗嘗鮮!”……母親嘴里不住地對我說:“你說它是怎么長的?怎么紅皮里就長著這么白的肉?”讓學生通過比較,明白語言描寫是為突出中心或突出人物特點服務的,不是什么語言都要寫。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出示一個段落中心,請學生選擇哪句語言描寫能起到突出中心和人物特點的作用并說明原因。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出示幾組題目(針對平時學生寫人的習作中可能表述的中心或想要表達的人物特點來設計),讓學生進行人物語言的小練筆。
2神態(tài)描寫“三步驟”訓練
第一步:出示學過的課文句段,讓學生認識什么是神態(tài)描寫(人物面部表情的喜怒哀樂等)。
第二步:學習觀察人物神態(tài)的方法(從眼睛、額頭、眼角、嘴巴、眉毛等進行觀察)。
第三步:出示課件讓學生對不同神態(tài)進行描寫。
3.心理描寫專項訓練
教學時可以通過具體課文中關于心理描寫的片斷進行專項訓練。
例如,課件出示《窮人》一課心理描寫的片段,讓學生反復品讀后明白什么是心理描寫,體會心理描寫的表達效果;之后設計流程教學生學會怎樣進行心理描寫,如可以采用內心獨白、幻覺描寫等方法;最后設計情景讓學生進行練習,如設計“第一次考了雙百分拿著試卷回家的路上”“第一次考試不及格”“一次和同學玩耍不小心弄壞了玻璃”等情境,讓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動。有位學生選擇“第一次考了雙百分拿著試卷回家的路上”的情境,這樣寫道:“手中拿著兩張全部打著紅鉤的試卷,我心里比吃了蜜還甜,我似乎看到爸爸那久違的笑臉;媽媽連忙拉過我的手,熱淚盈眶地表揚我。一路走著我忍不住一路偷笑,旁人看到覺得很奇怪,他們哪里懂得我此刻的心里有多甜呢?!?/p>
三、修辭手法專項訓練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文不在長,佳句則成。一篇文章中若有幾個充滿靈性的佳句,就會錦上添花,畫龍點睛。而這些佳句多是用了一些修辭手法的句子。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運用修辭手法練筆,使文章生動形象。
1比喻句訓練
《草原》一課中描寫羊群和小丘的語段:“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边@段話比喻貼切,寫出了草原的動態(tài)美和靜態(tài)美,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教學時,教師指導學生用這樣的比喻手法描寫校園中的一處景物。有一個學生寫道:“學校大門的兩旁是兩棵高大的榕樹,每天像士兵一樣迎接來校的師生。清晨,陽光照射著每一片綠葉,微風吹來,像有許多綠色的小精靈在樹上跳躍?;顫姷男▲B在樹上盡情地玩耍,有的躲在樹葉間捉迷藏,有的站在枝頭呼朋喚友,有的正在調皮地打鬧……”這樣采用仿寫優(yōu)美語段來訓練比喻句寫作的方法,學生容易接受并獲得較大的進步。
2排比句訓練
教學片斷:課件出示一個排比句和一個根據(jù)此排比句修改過的陳述句,讓學生比較,說一說兩個句子的不同之處。
句子1:母愛是什么?母愛是早上出門前一句叮囑“好好學習”;母愛是回家之后一頓香噴噴的飯菜;母愛是早上穿在身上的帶有陽光味道的衣服;母愛是……
句子2:母親每天早上都要對我們不厭其煩地說“好好學習”,除了上班,還要做家務。媽媽真累啊,我愛我的媽媽!
生1:排比句更順口,更流利。
生2:我讀排比句似乎更能表達我對母親的愛,而且用了排比句感情更強烈。
生3:排比句后面用了一個省略號似乎還沒有說完,而陳述句是平鋪直敘,感情一般。
師:很好,你們能比較出排比句有這么多好處,那趕快把它用在我們的作文中去吧。
出示:請補充下列句子:
難道友誼不是你哭泣時一句輕聲的安慰嗎?
難道友誼……?
難道友誼……?
難道友誼……?
學生思考,四人小組討論,之后派代表總結本組討論成果。
組1:難道友誼不是你受傷心靈的一張創(chuàng)可貼嗎?
組2:難道友誼不是你勞累時的一杯清茶嗎?
組3:難道友誼不是你摔倒時伸出的一只溫暖的手嗎?
組4:難道友誼不是雨天為你撐起的一把傘嗎?
……
師:誰能發(fā)現(xiàn)這個排比句的獨特之處嗎?
生:這個排比句的每個句子都是一個反問句。
師:觀察得真仔細!我們都知道,反問是一種修辭手法,那誰還能說一說,在排比句中除了能用上反問句之外還能用什么修辭手法呢?
生:比喻,擬人,設問等。
師:那你能把上面這個“排比句+反問句”的句式改成“排比句+設問句”的句式嗎?
學生經(jīng)過思考之后回答:
生:友誼是什么?友誼是你受傷心靈的一張創(chuàng)可貼,是你勞累時的一杯清茶,是你摔倒時伸出的一只溫暖的手……
學生通過對排比句的比較、補充和修改,體會到了運用排比句的精妙,同時也找到了拿捏文字的樂趣。教師趁熱打鐵,設置情景讓學生自由發(fā)揮,用所學方法創(chuàng)寫其他形式的排比句。
四、歇后語專項訓練
歇后語是中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作文時用上歇后語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訓練方法是先讓學生把語文課本中的歇后語總結歸類,再指導學生運用一個或幾個來歇后語來寫一個段落。有個學生寫道:“今天要月考了,發(fā)現(xiàn)監(jiān)考老師是我們學校最高大威猛的韋老師。聽說他可是全校最嚴厲的老師呢,挪一下凳子都要受罰的。我抬頭看見他那嚴肅的表情,心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他開始說話了,至于他說什么內容我都忘記了,只知道他在嚴肅地強調考場紀律。他的語氣讓人很緊張。我盯著試卷看,似乎那些試題都認識我,而我卻像丈二的和尚,不知從何下手……”教學中通過“歇后語歸納—教師指導寫作方法—學生進行寫作練習”的方式訓練歇后語專項寫作,力求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袁志勇教授說:“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最好的方法,是先從基礎做起,再從寫作特別之處做起,從文章的整體構思設計,到文章的局部段落寫作,再到文章的連接成文,一步一個腳印,力求每個腳印扎實有力。這樣,時間長了,學生的寫作能力真正提高了。”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重視作文教學,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fā),不斷總結經(jīng)驗。只有結合實際,采取針對性強、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方法進行作文專項訓練,力求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切實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責編 韋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