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煒俊
摘 要 復習是幫助學生回顧和再現(xiàn)舊知的重要方式,老師們在復習課的設計和教學上常常會出現(xiàn)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不知怎樣有效地開展復習課。筆者按照分條式(專題)復習和分塊式(單元)復習的不同特點探索和研究了兩種不同的復習課課堂模式,從而有效改善復習課單調(diào)無趣的一些現(xiàn)象,讓老師不再對復習課束手無策,讓學生也從復習課中找到樂趣。
關(guān)鍵詞 復習課 分條式復習 分塊式復習 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復習,顧名思義,就是對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進行再現(xiàn)和回顧。根據(jù)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顯示,知識在剛剛學習之后的最近階段最容易被遺忘,因此學生在一段時間之后很多先前學習的知識已經(jīng)遺忘,所以復習就顯得至關(guān)重要。
語文課的復習一般情況下有兩種常用的方式:分條式(專題)復習和分塊式(單元)復習。
1 分條式復習課模式
分條式復習即專題復習,在此類復習之前,老師必須要全部梳理和整合全冊教材中這一類別的全部知識,然后根據(jù)難易程度進行課堂教學的設計。
1.1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復習主題
情境創(chuàng)設是通過朗讀、講解、音像等手段,展現(xiàn)出生動的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抒發(fā)強烈的情感來進行教學的方法。在復習課中,雖然學生接觸的是已經(jīng)學習過的知識,但是這些知識學生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沒有接觸了,因此創(chuàng)設一個讓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讓學生在一種喜歡的、親切的場景中去回顧舊知,也會讓他們感到一種新鮮感。
例如在低段教學一堂生字復習課時,為了讓學生擺脫對生字單一枯燥的感覺,筆者特地從學生最喜愛的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入手,出現(xiàn)一小段動畫片段,創(chuàng)設了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參觀羊村”這一情境。我們都知道在動畫片中,灰太狼為了溜進羊村,想盡各種方法卻次次不能成功,可見羊村防范意識之強,因此我在上課伊始就提出了我們一起去羊村和可愛的小羊們一起玩游戲的想法。不過小羊們警惕性非常高,要進入羊村必須要經(jīng)過許多的關(guān)卡,于是我假裝困難問同學們我們能突破這些關(guān)卡進入羊村嗎?孩子們的興趣異常高漲,個個說能!由此,情境創(chuàng)設在這堂課上已經(jīng)非常好地引起了同學們學習的興趣,也喚起了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可以說已經(jīng)為接下去知識的出現(xiàn)做了一個非常好的引子。
當然也可以是創(chuàng)設問題導入、故事導入……簡言之,復習課也需要一個精彩、吸引人的課堂導入。
1.2 歸類整理,實施舊知再創(chuàng)
歸納整理在分條式復習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我在設計復習課之前,會對專題知識進行一個系統(tǒng)的回顧,并且進行細致的歸納整理。這樣不僅在課堂上能夠幫助學生較為順利地理清思路,更能夠讓學生在復習知識的同時感受到一些復習的方法,同時拓展思維,實施對舊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
就拿剛剛提過的“過關(guān)卡 進羊村”這堂生字復習課為例,我把這個學期所學的所有生字按照偏旁進行了歸類,發(fā)現(xiàn)在這冊所有生字當中,以“氵、艸、蟲、扌”為偏旁的生字居多,于是就找到了相應的切入點,讓學生有系統(tǒng)地對這些偏旁的生字進行歸納復習。比如走到一條大河邊,河面很寬,水很急,我們過不了河就進不了羊村。在這時,從河水中跳出許多帶“氵”偏旁的字(澡、潑、池、沉、溪、洋……),這些字集中出現(xiàn),我讓學生自己先讀讀,然后請學生來讀,接著說一說這些字的共同特點,并了解這些字的大意,很快學生就能夠把這些字都和水聯(lián)系起來進行記憶,并且有能干的學生還能夠再說出幾個帶有這個偏旁的生字,有的還能給這些字分別組組詞。這樣一來,學生不僅饒有趣味地復習了所有帶“氵”偏旁的字,而且還能在復習舊知的基礎(chǔ)上進行拓展和創(chuàng)造。復習的效果就比較好。
1.3 重點復習,突破難點關(guān)卡
在復習過程中,除了幫助學生整理歸納一些知識點之外,對重點知識進行關(guān)注,突破難點是任何一節(jié)復習課都不能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整個復習過程中查漏補缺的重要步驟。例如在復習小學二年級生字復習課上,我把形近字的區(qū)別作為復習課中的重點和難點。比如:已和己是同學們經(jīng)常混淆的兩個字,在復習課上我針對問題請同學們來出出主意,如何記清這兩個字。有一個同學是這樣說的,我們說自己時常常拍拍自己的胸脯,經(jīng)常拍胸前拍得滑溜溜的,就和“己”字一樣,沒有出頭的小豎。這節(jié)課后同學們每次遇到這個字都會拍拍胸脯,這樣就搞清了兩個字。
1.4 解決問題,提高學習能力
在復習課中應該重視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復習常常會讓學生接觸到許多問題,如果只是碰到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而沒有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復習的效果也可見一斑了。因此,在通過前面回顧舊知、歸類創(chuàng)造、難點突破之后,我們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遇到問題能夠主動思考,尋求解決方案。
2 分塊式復習課模式
分塊式復習課即單元復習,在設計復習課前要先進行該單元知識點的梳理和歸總,把握這個單元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設計。
2.1 親近文本知識
文本是小學語文學習的藍本。所有的知識都來源于文本,學生回顧文本之前,老師要先對整個單元進行整理,要有意識、有重點地引導學生去感受單元的主題知識。例如在復習有關(guān)說明文的單元時,通過讀課文,要讓學生感受到說明文用詞的準確性。在復習感受親情的單元時,要讓學生積累一些描寫心情、感情的詞句,可以通過讀一讀課文,劃一劃重點詞句的方式來完成。
2.2 積累文本知識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學生語言的積累是否豐富,影響著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在復習課上,更要幫助學生鞏固積累的詞句,通過讀、圈、說、背、拓,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詞句。
在教學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一單元復習課的時候,通過第一部分的感受美之后,我便將時間花在了積累上。除了讀一讀、背一背之外,還要通過一定的練習來加強積累的能效。在練習的設計中我們不能追求多,不能追求難。練習應該少而精,進行一系列有梯度、有針對性的練習,學生的知識能夠較好地得到鞏固,當然復習課的練習還特別講求當堂完成,即刻批改、反饋,并且批改也要有針對性地對一些典型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案,以達到復習課查漏補缺的作用。
2.3 創(chuàng)造文本知識
在語文教學中,積累和創(chuàng)造運用常常是結(jié)合在一起的,尤其是詞語和句子的積累更是這樣。因此,在復習課的最后,一定要設計一個讓學生運用創(chuàng)造的環(huán)節(jié),一來可以檢測同學們積累的效果,二是可以讓學生趁勢發(fā)揮思維的延續(xù)性,把積累的詞語正確地運用。
參考文獻
[1]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全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2] 張香竹.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