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平
摘 要: 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有效互動、有效溝通、有效交流的發(fā)展過程?;咏虒W活動的開展,有助于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特征及作用的有效發(fā)揮,有助于教學雙邊活動效能的有效提升。作者根據新課改目標要求,對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互動活動有效實施和開展的策略方法,從四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 互動教學 開展策略
教育學指出,教學活動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情感交流、觀念碰撞、能力培樹的雙邊、發(fā)展的互動過程??梢姡虒W活動的過程,實際就是師生互動溝通的過程?;咏虒W就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利用教與學的雙邊互動特性,通過師生之間相互對話,同學之間相互討論、相互交流和相互促進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學實踐證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活動的有效開展,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促使學生在互動中探索知識,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習能力。新實施的初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靠單純的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笨梢姡谛抡n改下,初中數學教師在有效教學活動中,要凸顯互動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中心,堅持把教學過程看做是充滿動態(tài)發(fā)展的“教” 與“學”互相影響、互相活動的過程,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多樣化教學活動的開展,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下面我結合自身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實施互動教學活動的經驗體會,簡要論述實施有效互動的方法和策略。
一、實施情境性教學策略,提供有效互動的教學情境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在互動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決定互動活動的效能。在傳統(tǒng)教學活動中,部分初中數學教師采用單向性的“講授式”教學模式,忽視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和交流,致使學生主體能動參與活動潛能受到壓制。加之初中生學習群體處于生理、心理發(fā)展的特殊階段,參與互動的內在能動性容易受受到外界事物或因素的“制約”。初中數學教師在互動教學活動中,利用情境性教學策略的情感激勵作用,通過設置生動、具體、現實、趣味的教學活動場景和氛圍,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中,增強主動參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感和意識。如在三角形的性質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設置“瓦工師傅經常用一根木條定在門的相鄰兩邊,構成一個三角形的形狀,以此固定門的形狀,這是運用了三角形的什么性質呢?”生活性問題情境,提高初中生的學習情感。又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設置“我們知道全等三角形的三個角對應相等,那么是不是對應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呢”的矛盾性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帶著疑惑主動參與互動教學活動。
二、實施探究性教學策略,提供有效互動的活動平臺
教學實踐證明,探究實踐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師生互動探析的過程。初中數學教師在探究性教學策略運用過程中,就是借助于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有效溝通、有效探討等過程,實現新知內容和問題案例的有效解答活動。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過程融入探究性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互動,學生個體的有效探析、生生之間的有效探討等活動形式,實現初中學生在師生、生生有效互動過程中,學習技能的有效掌握和提升。
在該問題案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探究性教學策略,先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對問題條件內容及要求進行小組合作互動探析活動,找尋出問題條件之間的關系。此時,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探析,向學生提出:“該問題需要運用哪些數學知識點內容?”、“根據問題條件,可以找尋出哪些條件關系?”、“該問題可以采用什么途徑或方法進行求證或解答”等啟示性的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找尋到問題案例解答的策略和途徑。
學生得出探析的方法:“第一小題可以利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構建相似三角形等量關系;第二小題可以相似三角形的性質,通過相似比內容,構建等量關系,進行等量替換。”解題過程如下:
在這一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活動在探析問題解題策略過程中有著鮮明的體現,初中生的思考分析、探究實踐能力在互動活動中得到顯著提高。
三、實施合作性教學策略,提供有效互動的實踐載體
學生個體在合作探析、解決問題過程中,包含了互動交流、深入溝通的活動過程。教育學指出,合作性教學策略,就是借助教學活動雙邊互動特性,通過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探析等方式,進行問題有效解答的方式。由此可見,合作性教學策略的有效實施,有助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活動水平的有效提升。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某一知識點內容內涵或疑難問題案例,讓學生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組成合作學習小組,通過小組內互動合作探析活動及小組間探討交流等活動,實現對新知內涵、解析策略等方面的有效理解和掌握,提升初中生個體之間互動合作效能。
四、實施評價性教學策略,提供有效互動的科學指導
評價性教學策略,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任務、要求標準,對教學雙邊活動的效果及參與體的表現進行評判辨析的教學方式。教學實踐證明,評價性教學策略應用的對象不僅是教師,還應包括學生。評價性教學策略實施的根本目的,就是通過互動評價活動,實現教學相長。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評價性教學策略運用過程中,應體現雙邊互動特性,既有教師對學生的點評,又有學生個體之間的互評,讓初中生在教師、其他學生個體的有效評價互通過程中,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策略,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提高互動評價的實效性。
總之,初中數學教師應將互動活動滲透在教學活動始終,運用多樣性教學策略,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通過互動交流、溝通協(xié)作、互助合作等形式,實現互動效能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