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教學中,每班都會遇到學困生,少則七八個,多則十幾個,面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認真研究學困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成績, 較大面積的提高教學質量,下面談幾點自己的做法。
一、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边@句話告訴我們,不能把學困生看死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也會發(fā)展、變化,即使他們不會成為瓦特、牛頓、愛迪生,也要把他們塑造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因此,教師要全面了解學困生。學困生固然差,但總是有優(yōu)點的,這些優(yōu)點常常被差的表面所掩蓋。作為教師,一定要轉換角度,認真觀察分析,去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只有挖掘、扶植學困生的優(yōu)點,才能撥旺他們上進的火花。一個有責任心的教師,對學困生應時刻抱著“孺子可教”的信念教誨他們,用慈母般的愛心感化他們。
二、找準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因人施教
通過多年的教學,對學困生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一種是聰明而不愛學習形成的學困生
有的學生很聰明,由于貪玩,上課不注意聽講,不完成作業(yè),成績被甩下來了。
對于這種學生,一方面加強思想教育,一方面在學習上嚴格要求,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根據他們好動、好奇的特點,教學中盡量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自己悟出道理,別的學生回答問題或板演時盡量叫他們補充 。給他們以適當?shù)谋憩F(xiàn)機會,滿足他們的表現(xiàn)欲,使之產生成功的喜悅。同時讓他們自制小型教具,課上經常給這些學生出些思考題,啟發(fā)他們動腦,使他們對學習數(shù)學產生興趣,慢慢地課上就坐得住了,學進去了。
(二)一種是思維緩慢,學習方法不當形成的學困生
有的學生思維能力差,所學知識理解不了,有的學生學習方法不得當,死記硬背,離開課本的題就做不出來。
這種學生在教學中要指導他們多讀書,多思考,多發(fā)問,多練習。注意開發(fā)他們的智力,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堅持多問多練,同一個問題從不同角度采取各種形式去問,去練,經常搞一題多解的練習,讓他們自己編題,給出條件填補問題,提出問題補足條件,堅持經常練,使學生思路開闊,越學越活,增強理解問題的能力。
(三)一種是性格懦弱、膽子小形成的學困生
有的學生膽小,上課不敢發(fā)表個人見解,有了問題不敢提出來,考試時嚇得滿頭大汗,久而久之,影響了學習成績。對于這樣的學生,一方面要關懷他們,要鼓勵他們多接觸同學,去參加集體活動,使他們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另一方面在學生面前不批評他們,上課時多讓他們回答問題,發(fā)表見解,去黑板板演,下課后多征求意見,主動幫助他們解決疑難問題,多找他們談心,叫他們經常和老師來往,同時經常搞一些獨立完成作業(yè)和其他的一些數(shù)學游戲,多用鼓勵的方法,使他們放開手腳,勇敢前進。
(四)一種是基礎知識太差形成的學困生
有的學生知識漏洞太大,缺的東西甚多,學新知識是架空的,講新課他們聽不懂。數(shù)學課本身的特點是新舊知識銜接性很強,所以教師必須把學生的知識漏洞補上,方能談到提高教學質量。
(五)一種是因父母離異,無人看管形成的學困生
有的學生受父母離異等多種家庭因素影響,使他們對學習失去了信心。
對這類學生,教師應堅持“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要給予他們博大的愛,生活上要像慈母般無微不至地關心、愛護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化他們、轉化他們。
三、改進課堂教學,減輕作業(yè)負擔,調動學困生學習的主動性
(一)改進課堂教學方法,調動學困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提高學困生成績,要從改進課堂教學入手,下功夫講好新課,提高四十分鐘單位時間的教學質量,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發(fā)展學生的智力。為此,每節(jié)新課都要認真鉆研教材,了解學生學習程度,根據授課內容設計出不同的授課方法。根據學困生形象思維優(yōu)于抽象思維,喜歡看演示等情況,教學中充分利用教具,使學生在具體、有趣的觀察和操作中理解、掌握知識。
(二)減輕作業(yè)負擔,調動學困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中要注意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提高做題效果,在留課外作業(yè)上,每天控制在20分鐘內,課外題目力爭靈活,根據每個不同階段的內容,根據不同的學生,留下不同形式的作業(yè)。
四、幫助學困生,首先要愛學困生
一般的學困生,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家外,都是受歧視的,他們得到的表揚少,批評多,往往自尊心受到挫傷。在這個時候,老師的言行對學困生的影響特別大,幾句肯定、鼓勵和表揚的話,就可以把學困生的上進心激發(fā)起來,反之,說上幾句訓斥、挖苦的話,就可能會使學困生灰心泄氣,自暴自棄,荒廢學業(yè)。針對學生的這個心理,積極地做工作,用教師強烈的愛去溫暖學困生的心,點燃他們心靈的火花,激勵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把關心、體貼和鼓勵體現(xiàn)到教學中去。
(一)對學困生做到一視同仁,消除自卑感
課堂上用親切關懷的口吻啟發(fā)學困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答對了給予表揚,答錯了不指責,允許他們聽懂了再說,說對了也給予肯定,對主動提出問題的著重給予表揚。讓他們上臺畫圖、板演做演示,就是在有人聽課時也堅持這樣做,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幫助解決,這樣做使學困生既學到知識,又受到鼓舞,有了自豪感。
(二)和學困生交朋友,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
在課下,主動接近這些學困生,詢問課上聽懂了沒有,作業(yè)完成的怎么樣,有什么困難及時幫助解決。
(三)嚴格要求,耐心培養(yǎng)
教師要把學生的愛同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一致起來。講嚴是愛的道理,凡是規(guī)定的練習、作業(yè)都要求學生按時獨立完成,特別是對學困生的作業(yè),要做到面批面改,指出優(yōu)點,寫出批語,對錯題當面幫助糾正,逢錯就要求學生改,逢改必要求對,同時耐心培養(yǎng)學困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課認真,回答問題完整。二是做題時認真審題,解后檢查,書寫工整,格式正確。并耐心輔導示范。
五、主動與家長聯(lián)系,為學困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和學困生家長建立聯(lián)系,有書寫聯(lián)系,請家長來信座談。
總之,教學中要堅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讓學困生看到希望,激發(fā)孩子們進步的內在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