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改搞得如火如荼的當下,課堂教學效率是否真正得到提高,如何讓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并能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發(fā)展思維,提高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高度關注的問題。結合自己工作實際,我認為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優(yōu)化課堂教學目標和要求
教學目標要全面,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基礎知識方面的目標和要求,還要考慮結合本節(jié)課的數學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哪些能力,結合本節(jié)的內容進行哪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教學目標要適當,這是優(yōu)化教學目標的重要方面,教學目標和要求過高或過低,或主次分不清楚,都不利于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學目標和要求注意還要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
二、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
課堂教學內容要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將教材內容實行科學的組合,并按一定的程序組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使教學內容具有邏輯意義,做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易適度。教師要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要加強知識間的相互有機的聯系,重視知識的系統(tǒng)化、技能訓練的程序化,并且科學地安排教學順序和層次,合理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
三、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使教師教的過程與學生學的過程相互適應、協(xié)調發(fā)展。要優(yōu)化教學情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濃厚的熱情高漲的數學學習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不知不覺地積極投入學習過程,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具體可以這樣做:
(一)巧妙設計新課導入。為了萌發(fā)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新知的欲望,巧妙地設計新課導入,是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啟動認知的有力措施。
(二)精心設計教學層次。在教學中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設計有層次的、富有啟發(fā)性的教學層次,能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思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發(fā)現新問題,得到新規(guī)律,從學會到會學。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我設計了三個不同的教學層次:
第一層次,讓學生用口訣找到能被3整除的數并板書出15和24后,用擺小棒的方法分析15這個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因為15是由1個十和5個一組成,讓學生先看1個十,如果3根3根框起來,可以框3框,還剩1根,將剩下的1根抽出來和個位上的5根加起來等于6根,6能被3整除,這就說明15能被3整除。這個過程是采用教師扶的方法說明的。
第二層次,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分析24這個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先由教師演示從兩捆小棒中抽出2根,再與個位上的4根加起來是6根能被3整除,然后由學生說說教師的演示過程,再次感知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第三層次是采用放的方法,由學生猜幾十一能被3整除并自己動手操作,獨立說一說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通過這三個處理方法不同的教學層次,使學生對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的認識由感知發(fā)展到理解,而且通過歸納發(fā)現,三個層次中有若干同類現象的共同特征,就是15、24、51這幾個能被3整除的數,十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加起來的和都能被3整除,學生有了這樣的發(fā)現基礎,通過討論就很容易發(fā)現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各位上的數加起來能被3整除,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這樣教學,不僅讓學生對規(guī)律本身有較為充分的理解,又讓學生調動了自己的直覺思維,創(chuàng)造思維和分析思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合理安排針對性練習。設計形式多樣的針對性練習,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得輕松,可以在主動思維中鞏固新知,加深對新知的理解。在多年的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努力在如何針對性地安排數學課堂練習上做了有益的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四、優(yōu)化教學方法與手段
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是課堂教學效率高低的關鍵。課堂教學中所采用的方法要符合教學內容,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和一般教學原則;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善于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網絡教育已進入了尋常教室。對教師來說,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現代化教學手段,其顯著的特點,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容量;二是能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有精力講深講透所舉例子,提高講解效率;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四是有利于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教師通過設計的電腦課件,來生動形象地展示所教內容。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節(jié)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五、優(yōu)化學法指導
優(yōu)化學法指導要從研究學生學習的特點、方法、習慣等方面著手。為了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教師傳授知識、指導學法和學生學習知識技能、掌握學法的過程,就要保證課堂結構的整體性、科學性、有序性。即從教學內容、課堂教學結構整體出發(fā),設計一個科學有序的學法結構,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上設計學法“點”,并把學法“點”有機地聯系起來,環(huán)環(huán)相聯,以利于學生循序領悟,掌握學法,使學生能生動活潑地、自主地學習。
六、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評估與反饋
課堂教學中的評估應根據教學目標,對知識、技能、方法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達成度進行全面的評估。評估時既要評估學生的學習參與程度和掌握學習方法的情況,也要注重對教學方法、過程和效果的評估,評估時要定量和定性相結合。評估的指標要明確具體,既簡單易行,又能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水平。課堂教學的反饋要適時、具體。學生練習正確時,表揚要簡明扼要、恰如其分;練習出錯時,要講出原因,并提供同類練習,及時強化訓練;對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要多提供參與機會,多鼓勵;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既要肯定成績,又要指出努力方向??傊?,教學評估與反饋必須有利于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七、優(yōu)化作業(yè)布置
作業(yè)布置要體現鞏固性、實踐性,要反映數學學科的特點。作業(yè)內容要緊扣所學的知識,作業(yè)的形式要精心設計,作業(yè)的要求要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作業(yè)總量要控制;作業(yè)時間要合理,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完成作業(yè)的過程成為自我提高的過程。
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和途徑很多,本人從這七個方面來闡述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力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規(guī)律,掌握知識,使學生能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fā)展,從而真正地體現新課程理念,達到“減負提質”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