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學制定學校章程,依法規(guī)范辦學行為
學校章程是根據(jù)教育法等法律的規(guī)定,按照一定的程序,以文本的形式對學校重大的、基本的事項做出全面規(guī)定所形成的規(guī)范性文件,其本質是對學校內部以及與學校有關的教育利益的調整和分配[米俊魁.大學章程價值研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8頁.]。大學章程是大學設立時的基本要件,大學章程是大學治校的“憲法”,大學章程的主要依據(jù)是《高教法》及相關法律,大學章程的核心內容是對學校主體權利和義務的規(guī)定,大學章程是學校依法治校的法律基礎。
大學本來都是應當有章程的,國外的大學大都有章程,中國的大學原本也有章程,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中國的大學卻沒有了章程。至1995年全國人大制定頒布的《教育法》規(guī)定設立學校時都應有“組織機構和章程”。1998年全國人大制定頒布的《高教法》進一步明確高校設立時要提交學校章程,并規(guī)定了高校章程應當規(guī)定的具體事項。2002年全國人大制定頒布的《民辦教育促進法》規(guī)定設立民辦學校也要提交學校章程,后來于2004年國務院制定頒布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中具體規(guī)定了民辦學校章程應當規(guī)定的主要事項。2012年由教育部制定頒布的《高等學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簡稱“辦法”),成為高校制定學校章程的規(guī)范性文件。至此,中國高校開始進入全面制定(修訂)學校章程的歷史新階段。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的章程建設大體經(jīng)歷了三個歷史階段。一是1993~2003年的初創(chuàng)階段,這個時期雖然有章程,但不夠規(guī)范,稱為“初創(chuàng)章程”。二是2010年前后學校從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建制普通高校時提交的學校章程,這個章程相對比較規(guī)范,稱為“轉設章程”。三是自2012年教育部“辦法”出臺后的新時期,這一時期國家對高校制定章程進行了專門的培訓和指導,省教育廳也對制定學校章程提出了具體要求,學校再次研究修訂新的學校章程,稱為“規(guī)范新章程”。
學校高度重視章程建設,視章程為依法治校的立校之本,特別是在“轉設章程”中,學校對高校特別是民辦高校辦學中的許多問題進行了有益地探索和實踐,許多辦學中的新問題寫入學校章程,成為學校辦學的“憲法”,規(guī)范了民辦高校辦學中各利益相關者的基本訴求。因此,這部“轉設章程”受到國家轉設專家組的好評,也一度成為一些民辦高校(特別是轉設高校)制定學校章程時的“范本”?!稗D設章程”在一些問題上有所創(chuàng)新,成為具有一定特色和創(chuàng)新的校本章程?!稗D設章程”的特色和創(chuàng)新點主要有:一是明晰了學院理事會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明確了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的領導體制,三是確立了黨組織在民辦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明確了學院“三位一體”和“三方雙向互進”的體制機制,五是確立了政府與學院的關系。這些都是中國民辦高校辦學中需要特別關注的熱點問題。
2012年“辦法”頒布后,學校開始站在新的起點上,以新的視角開始新一輪學校章程的修訂工作。為此,學校制定了《黑龍江外國語學院章程建設工作方案》。為加強章程建設,學校成立了《黑龍江外國語學院章程建設領導小組》,并開始組成課題組立項研究高校章程,確立了“高校章程的研究與實踐———以黑龍江外國語學院為例”的研究課題,初步擬定了研究內容和成果形式。
二踐行現(xiàn)代大學制度,完善內部治理結構
現(xiàn)代學校制度是指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以現(xiàn)代教育理念為指導,能適應市場經(jīng)濟體制、政治體制和科技體制的內在要求,以學校法人制度和新型政校關系為基礎,以有效調節(jié)政府、學校和社會三者關系為核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校長和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以及社區(qū)和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目標的一套完整的學校制度體系[朱怡華.把學校還給學校———談現(xiàn)代學校制度建設.中國教育報,2004年-02-10(6)]。公立普通高校的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主要任務有:一是加強政府的宏觀管理,充分實現(xiàn)高校的辦學自主權,二是協(xié)調高校內部學術權利與行政權利的關系,三是建立高校內部多元利益相關者參與的內部管理模式,四是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五是取消高校內部的行政級別,實現(xiàn)去行政化。民辦高校除建立公立高校的現(xiàn)代大學制度外,還應特別做到:一是建立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模式,二是實現(xiàn)學校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三是建立和完善學校內部監(jiān)督機制,四是建立政府與學校的新型關系,五是民辦高校師生的權益保護。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在近20年的辦學實踐,特別是2010年以來的轉設實踐,在踐行現(xiàn)代大學制度,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有了一定的創(chuàng)新,也形成了一定的辦學特色,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積極探索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在學校章程中確立了理事會是學校最高決策機構的同時,進一步明確了學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校長依法行使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職權,明確了校長的任職條件和任免程序。學校還確立了以新的方式選拔和聘用校長。這些都與公立高校有著重要的區(qū)別。
第二,正確處理黨組織在學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民辦高校與公立高校最大區(qū)別之一是黨組織的地位和作用。學校在章程中明確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黨組織主要職責的同時,學校創(chuàng)立了學校理事會、院長辦公會、黨委會主要成員的“三方雙向互進”機制,實現(xiàn)“三會”成員共享共有,也有效解決了黨委會成員參與學校決策和管理職能,妥善解決了發(fā)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監(jiān)督保障職能。實現(xiàn)了黨組織在學校中的政治上的領導權、管理上的參與權,行為上的監(jiān)督權。
第三,有效實行學術委員會的獨立運行機制。學校設立學術委員會,學校的理事長、校長、黨委書記都不在學術委員會中任職,以減少對學術事務的影響和干擾,著力體現(xiàn)教授治學,徹底實現(xiàn)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分立。
第四,有效實行內部管理去行政化。學校本著精簡、高效、實用的原則設立行政和教學管理機構。學校在內部行政機構的設置上,一不嚴格與政府職能部門相對應,二不照搬公立高校的內部機構設置。管理人員實行職員的職級制度,不嚴格與政府和公立高校的行政級別相對應,從而在學校率先實現(xiàn)了規(guī)劃綱要中提出的去行政化。
學校充分發(fā)揮民辦教育的體制機制優(yōu)勢,在以上四個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民辦教育機制下的辦學特色,這些也為中國高校的體制機制多樣化作了有益嘗試,為豐富中國高校的現(xiàn)代學校制度和高校內部治理結構改革作了探索與實踐。
三關注師生權益,促進依法治校
高校師生的合法權益,政府重視、師生關心、社會關注,是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之一。民辦高校師生的合法權益,更倍受關注。學校高度重視師生的合法權益保護,將師生應當擁有的合法權利都列專門條款寫進了學校章程,還設立專門機構,制定專項制度,采取專門措施依法維護師生的合法權益。依法保護師生的合法權益是學院依法治校、規(guī)范辦學的重要標志,是學校贏得社會聲譽,獲得師生信賴的基本保障。學院在維護師生合法權益上也形成了明顯的特色,具體表現(xiàn)為:
第一,將師生合法權利寫進學校章程。章程是學校辦學的內部最高法律文件。將師生擁有的權利寫進章程,是學校尊重和體現(xiàn)學校利益相關者權利的最高展現(xiàn)。學校將教師擁有的權利寫在章程的“教師及教育工作者”一章,列出教師擁有的8項權利。學校將學生擁有的權利寫在章程的“學生及學員”一章,列出學生擁有的6項權利。用學校最高的法律文件形式,寫明學校兩大利益主體的權利,表明學校治校的法制觀念。
第二,將師生申訴權力寫進學校章程。將師生的申訴權力寫進學校章程,表明了學校辦學的公平、公正、公開性,體現(xiàn)了學校為師生受到不公正待遇或合法權利受到侵害時,建立合法的申訴渠道:有公開的申訴組織和機構,有規(guī)范的申訴制度和程序。這些充分體現(xiàn)了學校辦學的進步和文明。
第三,建立師生表達意志的合法渠道。學校依法成立工會和教職工代表大會,教職工有合法的機構和形式參與學校的管理和決策。建立了教職工公開表達意志和心聲的機構和組織。這即是教職工權益的保障機制,也是教職工作為辦學主體之一的具體表現(xiàn)。學校還簡歷了重大事項的聽證制度和公示制度。
第四,為教職工繳納“五險一金”?!拔咫U一金”涉及教職工終生切身利益。學校依據(jù)有關規(guī)定按期足額為教職工繳納“五險一金”,解除其后顧之憂。學院按時足額發(fā)放工資和福利待遇。學校還建立了工資增長機制,確保教職工工資待遇穩(wěn)定增長。
師生的權益保護是凝聚人心的工程,是學校依法辦學的體現(xiàn),是現(xiàn)代大學文明的標志。學校將繼續(xù)盡力保護師生的合法權益,為建設和諧校園、文明校園而不斷調研。
參考文獻
[1]陶西平.王佐書.中國民辦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2]米俊魁.大學章程價值研究[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6.
[3]張俊宗.現(xiàn)代大學制度[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4]李福華.大學治理與大學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